凌霄山下龙门川,白马河边龙门村。
是不是听到这个古村落的名字,就有很多的故事从你的脑海里,像是涓涓溪水一样,流淌而出?
这是邢台市太行深处,最像江南的一个小古村。
遇见龙门
邢台市信都区北小庄乡。
龙门村就静静地卧在白马河两岸。
我问村支书宋小四,龙门村这么充满了江湖气息的村名,从何而得?他说,村东、村南有两道形似龙形的山蜿蜒而来,两山相对之处,还有一半圆球形状的山头,恰似双龙戏珠的样子。白马河就从两山之间,穿村而出,远远望去,村子恰似龙门之口,因此而得名龙门村。
如果在这里建设一民宿,大约会叫龙门客栈吧。
龙门村的地名碑,就矗立在村口。
一通古石碑,就躺在旁边。古碑一角“嘉庆”字样,还清晰可见。村支书说,这是古代村里建桥时候,村民的集资碑。
有鸟鸣声传来。安静,祥和。
五孔玉石桥
“三座琉璃瓦,五孔玉石桥。”
熟悉龙门村的人,都会津津乐道这句话。
三座琉璃瓦,说的是村里自西而东,有三座“皋”。“皋”下是大大的石门洞,“皋”上就是关帝庙。三“皋”全用琉璃瓦棚顶,而村东、村西的两座“皋”,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村中的一座“皋”却还坚固异常,矗立在村子的主街上,伟岸而挺拔。
这座“皋”足有七八米高,浑然一体大石垒砌,光“皋”下的拱门洞,也有四米左右。龙门村的村民们,就一辈辈地从这“皋”下进出,慢慢地把时间包浆成一串珠子,供后人遐想。“皋”上却是关帝庙,足有三四米的木制窗棂,还保存完好,充满了古风的味道。
五孔玉石桥,说的是村里的五座单孔石桥。最大的一座建在村外,1963年大水给冲毁了。但是剩下四座却依旧坚固,供村民们通行之用。桥栏杆上的小狮子,虽然已经被数百年的岁月打磨得光滑,但憨态可掬的模样和感觉依然呼之欲出。两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搬着凳子,坐在桥上聊天,可是否想到了儿时他们也从这桥上欢呼着追逐而过?
石桥正中的“螭首”雕刻,是民间传说里龙的九子之一,又叫做避水兽,很多古石桥上都有这种雕刻,模样也不是很一样。龙门村古桥上的“螭首”有点像是狮子的样子,鼓鼓的眼睛,双下巴壳,电视剧里律师头套一样的头部形状,一幅憋住了不笑的感觉,很有点喜庆的样子。不知道桥下有什么事,让它一开心就是几百年。
窑洞式民居
龙门村,并没有规模很大,或者很整壮的大院子。
但是一套窑洞式的民居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陕西的话,窑洞并不稀罕。龙门村的这栋窑洞民居却是出现在古邢国,大青石箍出了宽敞的窑洞门,窑洞里也是那种箍起来的房顶。两个窑洞房间紧挨着,现在还住着人。
院子也并不大。
事实上,龙门村的古民居,院子都并不是很大。而且一栋一栋的民居都紧挨着,有的一条过道从三四个小院子中间穿过去。如果说像是押石、王硇这样的大村落,这叫一套几进院,院落的主人都是一家,至少也是兄弟几个;但是龙门村的却是分属不同的主人家,这样建在一起,一条过道前门进、后门出,又到了别家的院子,住在最里头的人想要出来,还必须挨个穿过其他邻居的院落,我想了半天,只能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龙门村两道山夹着,中间还有一条白马河把村子一分两半,能用来盖房子的宅基地并不是很宽裕。再一个,就是村子当时并不是很富裕,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等你爬着梯子上到房顶,你又会惊奇地发现,房顶更是紧贴着建筑在一起,你从一户人家的房顶不用再下到地上,几乎能串遍半个村子。
宋璟墓传说
龙门村的人,袁姓居多,再了就是尹姓、刘姓、石姓,还有少量的宋姓。
和村支书聊天的时候,他说了一件事情,倒是有点意思。
我们都知道大唐名相宋璟是南和人,也有说是沙河人。但是村支书告诉我们,龙门村一直有传说,宋璟就埋葬在龙门村的松门岭,当年还有宋氏子弟做守墓人。后来墓穴被盗,宋氏族人才迁走他方。我问村支书,你就姓宋,你们家不会是当时宋璟的后人吧?村支书笑笑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应该不是吧。
龙门村往北就是内丘凌霄山一带。想当年,内丘人要想去山西做生意,走的就是龙门村这一条道。
一棵古槐生长在村中央。树冠覆盖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棵古槐看上去也得小一千年了。
很多古槐,都是建村的时候栽下,历经风雨,村里的喜怒哀乐,它都那么看着。
古桥,流水,人家。
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龙门村,这现成的三个词语,是最适用的。
在信都区和内丘县的交界之处,发现这么一处太行山里的江南古村。
遇见你想要的安静。
张军昱|文字 张平勤|摄影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