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素梅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可空气中似乎闻不到过年的味道,大街小巷里红彤彤一片的,多是卖对联和各种福字的摊位,其他感觉就和平时一样。不管大人小孩,好像不再盼着过年了。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各家各户都开始着手准备过年了。平时舍不得买的新衣服,必须做一套,大人孩子都有。
花花绿绿的布头买回来,母亲无师自通,给我们量体裁衣,然后一件件手工缝制。试新衣裳的时候,我们心里像抹了蜜一样,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过了腊月初十,清香的豆汁味道充斥着村里的街头巷尾,那是用石碾磨黄豆、准备做豆腐了。那时候没有售卖的,各家都要自己做豆腐。
从黄豆的泡发、碾磨、烧锅,然后点卤水,再压制成型,都需要几个人忙活半天。
当白嫩的豆腐做成,家里的大人会掰下一块给我们吃,混合着豆香的鲜嫩,可口的豆腐充斥着口腔,味道太鲜美了!
到了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了。虽然那时候日子比较穷,但父母为了让我们吃上平时没得吃的东西,还是会东拼西凑准备一些美食。
父亲会用筛子筛一些细沙子,母亲会挑拣一箩筐自家种的花生。然后母亲烧火,父母用铁铲在大铁锅内翻炒花生。
等花生快熟时,香喷喷的味道会飘到我们的鼻子里,嘴馋的我们会央求父母先给几个花生,剥皮后把花生仁放到嘴里,浓厚的醇香会让我们边吃边流口水。
母亲还会给我们炸小果,一种扭转成花的面食,加入白糖,用食用油炸了,放凉了特别酥脆,带着甜香,会让我们吃着不停口。
过了腊月二十,父母还会准备磨好的小米面,煎饼鏊子上摊成小米煎饼,咬上一口黄橙橙的煎饼,米面的清甜会让人忘记了平时生活中的苦难!
二十四,扫房子。这一天是家里的重头戏。一家人齐上阵,我们小孩子负责把房间内的各种杂物弄到院子里,家居等大件就需要父母挪动了。
父母会用蓝白条毛巾包住头,我们就用旧报纸叠成小帽顶在头上,然后开始用鸡毛掸子扫房子的角角落落,生炉火的灰尘成片掉落。
我们再用小笤帚把地面扫干净,再洒点水。虽然大家最后都被灰尘弄成了花脸猫,但看着房间内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脸上的喜悦都藏不住了!
过了腊月二十五,娘和姐姐们开始蒸各种枣花馒头。发上一大盆面,用被子盖着发酵。
清洗好的自家枣树上的大枣摆在盆里,等面发成蜂窝状,力气大的爹会主动揉面,娘的巧手会让平平无奇的面团成了盛开的莲花、肥嘟嘟的小猪、层层叠叠的小花,每个里面都放了好几个红枣。
蒸熟的枣花馒头是不能马上吃的,必须年三十晚上给各路神仙上供以后才能大快朵颐。有时候母亲也会用黏米面为我们蒸粘糕,里面也是放枣。粘糕真黏,有时候会把正在换牙的我们的牙粘下来。
到了大年三十了,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物资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都是白菜猪肉馅的饺子。
娘擀皮,爹和姐姐们包饺子,手笨的我,只有煮饺子的时候才能大显身手,我就是那个烧火的丫头啊!
吃饺子前,爹必然会在院子里放二踢脚和长挂的小红鞭,噼里啪啦的响声直冲耳膜,捂着耳朵也不管用,我们闹着、笑着,换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上午,大街上成群结队拜年的人们,见面互相问好,到了长辈家,磕头是必须的,长辈们会热情地招呼人们坐下,磕上瓜子花生,大家谈论着一年的好收成,展望着来年有个好年景!
小时候的年味特别浓厚,人们对年的到来也特别期盼,不像现在,平时吃的穿的都很好了,不用专门为过年做准备了。
还有就是感到现在人情味淡了,网络拜年盛行,虽然省事了,但感觉总缺少一点儿年味!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走亲访友、家庭团聚的重要日子,还是应该让历久弥新的年味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周素梅,女,国企财会人员,高级会计师,业余时间爱好旅游,喜美食,也喜好游走在文字中间。
注:图片与文字无关!
相关文章链接: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