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骂到“退网”的分红险,怎么又火了?

企业   2024-09-10 18:11   广东  

这段时间,分红险的热度非常高,很多朋友前脚刚咨询完产品,后脚就投保了。


因为就在本月月底,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就要从2.5%降至2.0%了,如今正是锁定分红险更高确定性的窗口期。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朋友很疑惑:红险之前不是名声不好吗,怎么这会又成“香饽饽”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深扒分红险过去与现在,看看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1

分红险的起源


分红险最早可以追述到1762年,当时我们处于清乾隆统治的阶段,彼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伦敦,大名鼎鼎的公平人寿成立了。         


公平人寿的精算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精算师头衔的人——威廉·摩根,在对公平人寿进行财务核算时发现,公司有很多的盈余。


原因也很简单:收了客户太高的保费。


威廉·摩根认为,保险公司赚取这么多的利润对客户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此他运用了多种精算方法将保险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客户,英式分红也就此诞生



从分红险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其开发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保司在取得重大盈利时客户的利益不受损。


但若从这个角度看,保险公司似乎没什么动力来卖分红险。


那为什么分红险还是成为了很多成熟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分红险的产品形态除了对客户有“好处”外,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也起到积极作用。


要知道,很多长险往往需要跨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下有保底,上有分红”分红险则给保险公司留足了空间,行情好的时候有高收益表现,产品竞争力十足


行情不好的时候,因为许诺的保证利率相对低,也给保司预留了安全边际,不至于亏损去补贴客户。



正是因为这种可以达成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共赢的模式,使得分红险迅速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发展起来。


一直到现在,分红险在欧美国家、中国香港地区等发达保险市场上都是主要的产品形态。


那么,分红险又是如何来到咱们中国内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


2

利差损下的天选之子


上世纪90年代,正值我们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保险业同样乘上了时代的列车,竞争非常激烈。


那时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高,一年期存款利率长期维持在9%甚至10%以上。


借着银行高利率的势头,为了扩大市场,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收益率极高的保单,年复利8%的不在少数。



但在当时,这样的产品并不怎么吃香,毕竟跟存款利率并无拉开利差。


殊不知接下来的几年,存款利率出现了滑铁卢,一年期存款利率一路从10%跌到了1.5%,各种理财产品也是收益暴跌。


唯独保险8%的利率依旧坚挺着,这些保单也因此迎来了一波抢购狂潮。


对于客户来说,买到这样的保单是躺赚,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样的保单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这就是让行业色变的“利差损事件”,当年卖出大量高利率保单的老牌保险公司,直到现在还在填补利差损窟窿。



为了控制保险行业的风险,监管在1999年将预定利率下调为2.5%,产品竞争力大幅降低。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咱们的保险业借鉴了海外一些成熟保险市场的经验,分红险也得以进入大家的视野。


2000年,中国人寿推出中国大陆的第一款分红险:国寿千禧理财


虽然保底收益不算高,但因为有机会享受到更高的分红收益,分红险很快就大受欢迎。


3

野蛮生长,埋下苦果


前面我们也说了,分红险的设计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实现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赢。


然而当时我们国人对于保险认识还相对较浅,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管,分红险在野蛮生长中也产生不少问题。


当时很多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会将分红险简单粗暴的包装成保本、有息、零风险的“新型存款“。对于分红的不确定性,却没有告知。


如此一来就存在了很严重的销售误导。


2007年,国寿第一批五年期分红险到期,很多提取“利息”的人发现自己被骗了,收益根本不及预期,甚至不如存款。


随着其他公司一批批分红险产品到期,也证实了国寿的情况并非个例,一时间大家对于分红险骂声四起。



当时分红险之所以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和保险资金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这导致保险公司投资范围大量集中于存款和债券


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定存、国债高度重合,很难给到当初给客户宣传的高收益。


一直到了2005年,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才放松一些,可以投资股票了。


正好那时A股迎来了一波牛市,国内股票指数大涨,涨幅高达130.43%。


分红险的分红收益也受益于此,最高的时候能达到10%以上。


虽然后面08年又遭遇了股灾,但分红险因为有保底收益且有收益平滑机制,在其他理财产品面前优势依旧凸显。


最高曾占总保费业务的利率接近70%,跟海外发达地区基本一致。分红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4

跌落神坛



2011年,分红险开始由盛转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据不透明存在销售误导两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争议和投诉在经年累月地积攒后终于大爆发。


2011年,分红险出现了集中退保潮,当年四家头部保司的分红险退保占比激增60%


2013年,整个保险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沿用了十几年的2.5%预定利率上调至3.5%,部分年金险为4.025%。


于是,确定性更强的普通型人身保险,逐渐替代分红险的地位。


分红险的高光时刻,也成为了过去式。



5

重新出发


都说历史是一个轮回,相隔10年,历史转折点又到了!


去年7月底,为了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监管又一次下调了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普通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降到了3%。


而分红险的保底预定利率有2.5%,加上分红的部分,整体有机会拿到超过3.5%的复利收益。


也就是说,只用了0.5个点的保证收益,就能换来了1.5个点的额外浮动收益。


分红险的优势,又回来了。


与此同时,整个投资市场表现不理想:利率持续下滑,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诸如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类风险投资则是亏得昏天暗地。


一切仿佛是在为分红险的“复出”做铺垫。


但即便如此,如果分红险仍如当初一样充满欺骗与误导,势必也难以成为主角。


好在,以前分红险销售误导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严格监管:


(1)保司需披露分红实现率和投资情况


过去分红险的分红情况,在公开渠道是找不到的,以至于大家买分红险就像开盲盒。


2022年12月,监管提出要求保险公司需在自己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




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分红险的透明度,我们能够根据这个指标更清晰判断一家保险公司的实际分红水平。


另外,2023年9月,监管发布文件,要求保险公司披露近三年的投资情况。 



这一数据,也能让我们对于保险公司是否有长期实现所许诺分红的能力做出判断,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2)利益演示更合理


过去的分红险,演示利益有三档,低档是保底水平(分红为0),中档是4.5%,高档是6%,很容易给客户高利益的预期。


而2022年12月,监管要求全面下调演示利率,分红险的演示利率变成只有“0”和“4.5%-产品预定利率”两档。


给投保人的预期变得更为合理了。




可以说,监管这几板斧下来,分红险数据不透明和销售误导的僵局终于被打破,投保人终于有机会买到了真正靠谱的产品。


至此,分红险已经做好了再出发的准备。


6

说重回C位


站在当下资产荒的市场中,不管是出于投资人的角度,还是保司的角度,如今都是分红险出头的绝佳时期。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详细分析了:分红险重回c位是大势所趋


尤其在接下来的这个月,相信大家会被分红险频频刷屏。


因为就在上个月月月底,传统人身险预定利率再一次下调,从3.0%降至2.5%。


而分红险还能维持2.5%的预定利率,因为窗口期只有1个月10月1日起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会下调到2%),所以很多想要追求更高确定性、保底收益高一些的朋友大概都会在这个月上车。



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去买,分红型产品的挑选要比年金险、增额寿险这类传统型产品复杂得多。


除了产品收益外,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能力、过往的红利实现率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意向的朋友建议咨询理财师,为你详细研究和讲解产品后再做决定。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1对1家庭资产配置服务,会有专业的理财师会为您免费定制家庭理财方案。


1对1免费咨询分红险

量身定制家庭理财方案

免费协助投保

提供理赔等终身后续服务




关注谱蓝君
学习更多保险干货
领取价值800元的粉丝福利

点个“在看”,帮更多家庭摆脱“裸奔”


谱蓝保
❶高性价比的保险方案❷实用的成人、少儿重疾投保攻略 ❸热销产品免费测评、0元定制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