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黎 瑛
(续前)黄河厂生产车间的磨工岗位,和车间其他岗位一样平凡而普通,就是在机床上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劳作,时间长了人难免心生倦怠,然而王虹自从1988年独立承担操作加工任务以来,她每天都精神饱满,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争分夺秒投入到工作当中。据车间的统计数字显示,王虹年均完成工时4300小时,相当于定额的198%,她完成的产量、工时、质量,在全厂同工种之间的比较中均名列前茅。有人做过计算,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间,王虹总计完成工时43497小时,相当于用10年时间完成了20年的工作量,她也因此被工友们亲切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主编、责任编辑孟江海、副主编黎瑛合影
王虹操作的是任务最为繁重的NB1332外圆磨床,这台床是工厂20多年来的质量控制点设备,担负着推土机变速箱主要零件的加工任务。零件种类多,批量大,质量要求高,公差只有0.0lmm-0.02mm。为减少测量误差,以及手工操作引起的小小错误,王虹精磨细测,把公差范围缩小了一半,在她的精心操作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个月的合格率都是100%。黄河厂生产的T180.4.34轴出轴、4-36主轴,由于热处理后变形使花键部分与外圆跳动量加大,这样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大多不能用,即使个别勉强能用,但和它相配合的齿轮啮合性很差,导致废品率居高不下。
黄河厂ZL5OC轮式装栽机
作为一线生产工人,看到一直居高不下的废品率,王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那段时间,她天天在机床前反复细致观察,不断探索钻研,多次进行实践,大胆细心改进原有的操作方法,她在开始加工前先测出每个零部件的跳动量,针对跳动量在0.15mm以下的零部件进行磨削,针对跳动量大于0.15mm的零部件进行统一校直,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外圆与花键部分的同轴度,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单单是她的这一项技术改进,就为黄河厂年节约资金高达14万元。
黄河厂厂志(1968—1985)
T180.0023-34惰轮轴原来的班产量为10个/班,王虹采用勤修端面法,使该零部件的工效提高了2-3倍,使班产量达到25个/班。用车间主任王建平的话说,王虹在平凡而普通的磨工岗位上,能连续完成那样高的工时,能保持那样高的产品合格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热爱本职工作,勇于探索钻研,不断提高技能,她在机床上对零部件精琢细磨,同时也铸造了自己“敬业、精益、专注、卓越”的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黎瑛,华阴市交通运输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