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孟江海
“我的一双黑漆漆的眼睛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凝视,直指内心思想的复杂和情绪的挣扎,包括对时光流逝的恐惧。”这段文字,是我在自己新出版的散文集《我和魏长城我和魏长城》中的一段话,关于在县政协办公室的这二十年,似乎用这段字句就可做个大致的概括。
2003年的时候,因为县政协换届,经朋友推荐,我很快从教育界出来,正式调入市政协办公室工作,一是负责大的综合材料的起草工作,另外就是负责文史专辑《华阴政协二十年》的编撰工作。
当时的县政协机关,各专委会只有一名主任,没设副主任,更没有普通同志,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文史委主任。办公室当时有三名同志,一名是报账员,我和另一位同志就负责机关各类政务和事务性工作,同时还协助各专委会做好材料起草校对工作。
才来的时候,我接手的第一件硬事就是编撰《华阴政协二十年》。当时的编撰大纲已经起草修订好了,只等着往进添加文字内容。当年从学校出来,进入教育界,我很快就被组织安排参加了“双万工程”,作为一介书生,在社会上打拼有三四年时间,所以我很珍惜政协这个“文化圈”,对于编撰《华阴政协二十年》,还真是拿出了一股拼劲狠劲。
我是一个对文字颇为敏感的人,写作于我更有一种来自命运的热爱。在编撰《华阴政协二十年》的那一年半时间,只要家里没事相扰,不分早晚,不分节假日,平日十有八九,我不是泡在资料室,就是守着打印部。出门走访委员,很多时候,我骑的就是自己的125汽油摩托,在城区及乡镇穿梭。星期天风雪弥漫,又是我一个守着打印部,等到人家包饺子了,老板娘心善,不但给我端份,还让我给爱人也捎份。
忙完《华阴政协二十年》的编撰工作,我将家从爱人学校搬到了政协后院车库上面的职工单身宿舍,这时我们的孩子也已开始蹒跚学步,生活已是开始翻到新的一页。对于文字工作,我有着一种来自天性的热爱,经过文史资料编撰工作的锻炼,短、平、快的风格基本成型,我的材料起草已是颇为硬扎。
因为善于开动脑筋,在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的同时,不等领导安排,我还试着以主席名义写些理论研讨文章。主席信任我,平时写好了,他们就让我大胆投稿,不用经大家审阅,结果后来还有多篇稿件被《人民政协报》《各界导报》所采用,这又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自觉起来。
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当年省政协下了份提案论文征集通知,眼看已到交稿时间,协助提案委工作的同志材料还没写,提案委主任着急了,以私人角度,特地找我给帮忙。当时的政协机关,还没有普及电脑,只是设了个微机室,要用电脑很不方便。因为常去楼下的打印部改材料,连看带问,已是基本会操作Word文档,后来我就和爱人商量,也给家里买了台电脑。知道第二天就要给省上交材料,我一下班回去,守着电脑,就敲打了一个通宵,很快将材料写好了。
当年的这份材料,在省政协组织的征文评比中,还荣获了二等奖。在参加省政协于长安饭店组织的专题研讨会时,会后提案委组织大家合影,虽然天阴着快要下雨了,可艾丕善主席还是匆匆赶过来,和我们全体参会人员合了影。艾丕善主席当年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大领导,对他宽厚随和的个人形象,近二十年过去,却还真一直难以忘怀。
不久在换届以后,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的是,我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在协助主任做好办公室日常性的政务事务工作的同时,又要协助文史委主任,做好文史专辑《华阴老腔》的编撰工作。这时的文史委主任,已是改由秘书长兼任,事情就更复杂了。
那是我工作上的高光时期,因为主席信任,常委会报告正式上全会前,他有时就明确安排由我负责把关。那时公文写顺了,已是经常以主席、副主席名义,在《人民政协报》《各界导报》《调研与决策》投稿发些论文或调研文章。在编撰文史专辑《华阴老腔》时,我已是责任编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烦心事也多,我不但要学会低头干事,还要能抬头想事,在人事上的磨砺,已是对我构成不小的挑战。
很是感谢政协自然宽松并富有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天天与文字打交道,我的性格因此也变得沉静了许多,就在才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的那一年,朋友还曾推荐我正式调到渭南政协去写材料,但因多种原因,后来却是未能成行。就在那些年,因为常和渭南政协办公室及专委会领导联系,我还和他们很多人成了多年的朋友,因为相互的文人性格,特别是和文史委弥元峰主任等多位领导处得很是亲切自然。
不久,随着新一届政协领导的到任,我随后就改为分管事务和后勤工作,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忙起来就像章鱼,八个手要同时伸出去,要把每项工作都安排处理稳妥。平时忙惯了,闲不下来,更多是为了工作,办公室没给配电脑,我已是将家中的台式机处理了,随后就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在更多的时间,我已是投入到文学创作上,拾起梦想,不忘初心。
就在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集《静夜集》,参与筹备并兼任了县上的作协主席时,又经朋友推荐,被组织借调到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市委书记讲话及阶段总结之类的综合材料起草工作。以后从群教办出来,临近换届,单位原本想着推荐我为文史委主任呢,但受身份影响,后来也就一直在办公室副主任岗位上,在这以后的近十年时间,说是领导,其实更多也就是个高级干事。
在我才开始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的那几年,每年年底开全会了,政务事务全搅在一起,因为责任心重,见事从来没有怯懦过。年底创国卫吃紧,都到大年三十了,风雪交加,经常是我一个人站在街道,督促各包联单位清除道路两侧垃圾。在群教办工作时,活动结束,我写的总结报告,市委书记觉得长,想删减呢,可最终还是按我写的做了汇报,全部流程走完,对我的初稿大家也没改几个字。
在以后的日子,因为单位纯是行政岗,没有事业编,我和机关几个科级领导,身份问题也就一直没办法解决,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办公室人员正常流动,新人没办法进来。作为机关办公室这块,完全跟个部局是一样的,文来文往,于我而言,年初写材料,年底还是写材料,年年如此,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办公室又一摊子事,内心真是充满了风搅雪一样的痛感。多亏我爱写喜欢写材料,不然若是换作其他谁,想必内心早都崩溃了。
人人都觉得政协清闲,是个养老单位,但是在县政协办公室,就那么两三个人,里里外外需要对接的事情着实太多。等到我从群教办回到政协机关,单位随着换届调整,同时也搬到新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大为改善,这时我在做好事务及后勤工作的同时,相继又创作出版了诗集《另外一个自己》《我是我愤怒的闪电和西风》,慢慢就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与写作上。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耽于沉静,心思细腻,也只有写作才会给我精神的依附和存在的证明。2018年,有幸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很是拓宽了文学的视野和疆域,在此基础上,马不扬鞭自奋蹄,用年余时间,我又很好完成了23万字的散文集《崖畔上的柿子树》,经专家评审,2015年,这部散文集还曾荣获了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
写作于我,更多已是一种烟瘾抑或茶瘾,自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执著与执拗。2022年,随着新一轮政协班子的调整,我深得领导器重,同时又兼任机关文史编撰室主任,这时主要负责外宣、社情民意和文史资料编撰工作。很少再有杂事烦扰,我也得以静下心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去。
如果你以为我会为在办公室副主任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即便不撂挑子也是混日子,那就错了。十多年来,因为综合文秘青黄不接,说是当领导呢,但是机关很多大材料还是由我起草,在整理出版文史专辑《华阴民俗》时,最终还是由我协助文史委完成修改把关工作。
在十届政协,我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华山翠云宫亟待复修》,还曾被省政协评为2022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虽然不是政协委员,但我代多位委员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又相继被渭南市政协采用。这两年,在《各界导报》《陕西政协》上,发表过二十篇综合外宣稿件,发表过十多篇理论研讨文章,也发表过散文作品。我的散文,在《陕西日报》《当代陕西》上也发表过。
按主席安排,在着手编撰文史专辑《华阴三线厂矿建设》时,作为主编、责任编辑,从策划到编辑,从搜集整理稿件到修改润色,从走访当事人到回复衔接,更多时候,是我一个人开着自己的车辆去西安,跑渭南,在华阴各个三线厂矿往复穿梭。怀着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的强烈愿望,克服重重困难,前后用时18个月,修订完善18万字,没黑没白,没早没晚,硬是憋一口气,高质量完成了《华阴三线厂矿建设》的编撰校印工作,全书图文并茂,文字严谨,史料翔实,很是深得社会各方一致好评。
在编撰文史专辑《华阴三线厂矿建设》的同时,心如脱缰野马,浮躁之气太重,为让自己静下心来,在此期间,我又相继完成了长诗集《月光、灰树,魏长城和它的影子》,短诗集《魏长城、铁,和长涧河》。身处西岳华山脚下,对于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小小村落边流水清浅的长涧河,我横亘千年,破败坍塌的魏长城遗址,一个是我母亲的河流,一个是我父亲的高土梁,既给了我宽慰,又给了极大的鞭策,为故乡写些富有深情的文字,更是命定的主题和任务。
在完成了文史专辑《华阴三线厂矿建设》之后,我还想着去编撰文史专辑《关学名家王宏撰》,然而后来却是由于经费受限等诸多原因,不得不放弃。明清时华山西岳庙曾是西北五省中药材流散地,当年在全国各地,华阴在外开药铺行医的人就有很多,直至今日,他们中的后人有的已是定居兰州的中药世家。探史钩沉,关于这段历史,我还想着也能写本文史专辑,但是现在看来不得不放弃了。
怀着无尽的惋惜与不甘,在单位申请到事业编,免掉了我的副主任职务,将我放到机关事务中心的事业编上,又成了普通同志,我即便所有的雄心已经偃旗息鼓,但是就在这半年,我已在《陕西政协》《各界导报》《渭南政协》发表了五六篇政协论文等文稿。写的社情民意多,发的也多,在半年评比中,我分管的此项工作在渭南政协却是排名第一。
不觉间,我已是时近知命之年的人了。在我生命的秋天,凭借难以更改的写作惯性,用年余时间,近来我又创作出版了本23万字的散文集《我和魏长城我和魏长城》,我更愿与我精神的马匹合为一体,一次次穿过魏长城遗址,抚慰心中无尽的悲哀与失落。
——2024.9
作者简介:孟江海,1975年生于陕西华阴。华阴市政协文史编撰室主任。陕西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高研班学员。著有诗集《我是我愤怒的闪电和西风》《月光、灰树,魏长城和它的影子》《魏长城,铁,和长涧河》,散文集《崖畔上的柿子树》《我和魏长城我和魏长城》。曾任华阴市作协主席、华山诗词学会会长。散文集《崖畔上的柿子树》荣获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作为主编、责任编辑,出版有文史专辑《华阴三线厂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