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会下流史

文摘   2024-08-26 13:44   陕西  
战争中,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人初到美洲大陆时与印第安人的战斗。在一次冲突中,一名白人士兵措手不及,印第安战士竟直冲到他身边。

出人意料的是,印第安人并未用刀刃结束他的生命,而是用木棍轻触他的头部,随即转身骑马离开。

原来,在印第安的传统中,这种行为意味着“我有能力杀死你,但我选择不这么做”。通常,被这样对待的人会承认失败。

这与中国武林高手比武时的“点到为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白人士兵并不了解这样的战争规则,他从背后向印第安人开枪,导致对方死亡。

项羽,就如同那位印第安战士。

在健康的社会中,战争本应有其规则。

现代西方人也有自己的战争规则,包括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禁止杀害平民,禁止虐待战俘等。

这些规则有助于防止战争的进一步堕落,也保护了人性不至堕落。

如果一个社会的成员普遍遵守规则,那么社会总体发展会更加顺利。

从这一事件联想到现代的商业竞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规则竞争的总体后果。我们的商业环境是无规则的。商家之间相互欺骗,拖欠账款,不讲信用。短期内,这些行为可能为某些商人带来额外利益,但长期来看,这导致了中国商业环境的恶化。

现在,许多商家正面临“信用危机”,他们呼吁建立商业界的“游戏规则”,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规则的竞争最终是有害的。

在刘邦与项羽的战争中,项羽相对而言更遵守规则,但最终失败了。

这对中国人的人格发展来说是不幸的。

因为刘邦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中国人开始学会了无视规则,允许自己道德沦丧,放弃尊严,中国人开始学会了放弃尊严。

一个人在成功路上可能暂时放弃尊严,但成功之后,他们往往通过侮辱他人来寻求补偿。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源于他们放弃尊严而产生的自恨心理,他们将这种自恨发泄在他人身上,从而侮辱别人。

而被侮辱的另一方,如果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也选择了暂时放弃尊严,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后来的中国,像项羽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而被侮辱与侮辱人的恶性循环却越来越常见。

在中国历史上,下属对上司的奉承技巧在世界历史上无人能及,下属的无耻程度也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与项羽相比,刘邦显得较为无赖,但与现今许多无赖相比,刘邦几乎可以被视为圣人。

或许有人会问,项羽在人格上比刘邦更健康,为何他会失败?

这本不是我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我不妨稍作评论:

首先,我们不应仅以成败来评判英雄。尽管他失败了,但他仍然是英雄。

其次,从项羽自身来看,尽管他拥有卓越的精神,但也存在不足,例如缺乏管理经验,不太愿意听取他人意见。这些缺点导致了他的失败,但不足以掩盖他人性的光辉。

第三,当时项羽所代表的君子精神已经衰落,不讲廉耻的纵横家早已胜过了讲究廉耻的儒家,自然刘邦也更容易战胜项羽。

我们可以说,刘邦更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在项羽去世之前,甚至在他出生之前,“项羽精神”就已经在衰亡过程中,这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然而,时代精神未必是美好的,未必是更健康的文化。在我看来,那种功利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人性发展是有害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产物。

项羽的重新分封,是旧文化的回光返照,而刘邦的胜利则是秦始皇所代表的功利精神的新生。

项羽的死本无关紧要,但他所代表的精神的消亡,我觉得是值得惋惜的。这是中华民族刚勇血性丧失过程的开始。

的确,随后的中国也曾强大,但那是独裁者的强大,而非民族人性的强大。

在春秋时期,我们可以随处可见自尊而勇敢的“士”,但在强大的汉唐时期,这样的“士”已鲜见。

现在,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这不过是一种可怜的对帝王的“偶像崇拜”。

这种对帝王的崇拜,实际上是对士人自身缺乏自尊和骄傲的补偿心理表现。

项羽虽死,但对项羽最好的挽歌却是由一位女子所写。

当男人们嘲笑项羽不懂政治时,反而是这位女子理解了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在表面上柔弱的词人李清照心中,有着许多男人都不具备的豪情壮志。

这或许并非偶然,因为在精神上长期被压抑的中国男性中,拥有项羽般男儿豪气者寥寥无几,而在女性心中,这种对男子豪气的期待却历久弥新,绵延不绝。

华山文萃
文学原创 美文欣赏 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