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教材将课题由“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改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标题的变化体现出教材编写者意图的变化,即从强调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到突出丝绸之路密切西域与中原联系。这反映在课堂导入由16版教材的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试教版为古罗马壁画中的中国丝绸)调整为玉门关遗址。
第一目“张骞通西域”共3段,分别介绍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第一次通西域、第二次通西域。新教材第1段删去了旧教材“(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其余内容不变。主要介绍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是汉武帝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2段内容变化不大,旧教材在记述张骞两次从匈奴逃脱时分别使用“寻机逃脱”“才得以逃出”,而新教材的表述则比较单一,分别是“才得以逃脱”“才得以逃出”。相比较而言,此外旧教材的表述更胜一筹。新教材第1段删去了旧教材“(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同时增加“张骞通西域”,使之与“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合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相比较旧教材,这里的修改更加符合逻辑。其它的调整还有莫高窟壁画“张骞通西域”由局部改为全图,同时将问题思考调整为学史崇德。
第二目丝绸之路,共2段。第1段介绍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内容变化不大,主要是文字上的一些修改,如将丝绸之路对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作用由“极大”改为了“很大”。第2段介绍海上丝绸之路,一条是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另一条是到朝鲜和日本。配图“汉朝海上航路图”变化较大,一是将南海改成了番禺,二是增加了合浦,三是删去了有关地理位置的标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都被删除,这个删除没有必要,应当保留,特别是教材正文中出现过的马六甲海峡和斯里兰卡等地名。
第三目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16版没有“汉朝”这两个字),共2段。第1段介绍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内容基本不变,值得关注的是新教材将有效的管辖中的“管辖”改成了“治理”。第2段介绍超父子经营西域,主要修订是增加了“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另外就是增加了班超的相关史事。知识拓展仍为“南海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