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新教材第7课对应的是16版教材的第8课。第1目原来叫“老子”,现在改为“老子和《道德经》”。第1段介绍老子其人,16版称“老子姓李名耳”,试教版改为“老子,即老聃(dān)”,24版新教材又改回“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删去了“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句话挪到了第3段开头。第2段介绍老子的思想,一开始就增加了“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这一句。将老子”还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这句调到了“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前面。在主张无为而治前增加了一句“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第3段是将16版教材第2段最后一句单独分出来作为一段,简要介绍了《道德经》这本书。
第2目都叫“孔子和儒学学说”。第1段介绍孔子的生平,基本什么变化。第2段介绍孔子的思想,内容也没太大变化,主要是在开头增加了一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还有就是把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改成“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把“主张以德治国”改为“提出‘为政以德’”。第3段介绍孔子的教育成就,变化也不大,主要是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改成“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第4段介绍孔子整理古代文献的成就,这段原本是第3段最后一句,现在改成单独成为一个段落。第5段介绍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影响,将“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改成“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材料研读没有变化,相关史事增加了孔子研读《易》的内容。插图由《论书》书影改成了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竹简,更有历史现场感。
第3目由百家争鸣改成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突出了百家争鸣的时间范围。第1段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原来“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改成“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也就是说增加了“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删去了“史称‘诸子百家’”。另外就是介绍几个主要学派原来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现在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也因为这个原因,第2段由原来介绍墨家改成现在介绍儒家。先是删去了“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直接代之以“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其它地方变化不大,主要是把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改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把“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改为“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最后还增加了一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分别被保存在《孟子》和《荀子》两书中”。原来的材料研读改成了学史崇德。第3段介绍的是墨家。在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前增加了“主张统一思想”,最后增加了“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由后人编成的《墨子》一书中”这一表述。同时,增加了介绍《墨子》一书的相关史事。第4段介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内容,只删去了“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增加了“著有《庄子》 一书”。第5段介绍法家及其代表人物韩非,同样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内容,增加了“他的学说保留在《韩非子》一书中”。第6段介绍兵家及其代表人物,实际上就是原来相关史事栏目删去了专门介绍孙膑文字后的内容,这也是兵家的内容首次进入正文。第7段介绍百家争鸣,其中“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这句删去了“治国方略”。第8段介绍百家争鸣的影响,原文“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改为“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为“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拓展由《诗经》和“楚辞”改为稷(ji)下学宫,原因一方面是第8课先秦的科技与文化有专门一目介绍《诗经》和“楚辞”,另一方面,稷(ji)下学宫与百家争鸣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