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

文摘   2024-10-28 19:30   湖南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 作者:张华  刊名:中小学管理  出版日期:2017  期号:11期  页码:21-24  ISSN:1002-238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本文主指出,信息时代对“分科主义”课程观提出了挑战,跨学科学习成为基本课程与学习取向。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自由人格及综合深度学习能力,强调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分科主义”的弊端,指出其导致教学远离思维,学生心灵被动。随后,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关系哲学、解放理性、理解取向的认识论及创新与创造的方法论。

本文提出,“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设计“跨学科学习”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与世界,并由此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理解力。“跨学科学习”在理解中、由于理解并为了理解。同样,“跨学科学习”在生活中、由于生活并为了生活。并且,“跨学科学习”绝不是为了迎合学生的表面兴趣,牺牲学科逻辑的力量,把几门学科的零散事实杂凑起来而成。恰恰相反,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理解。在信息时代,只需要某些学科常识和简单学科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正在消亡,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学科、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方能幸存。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至少对一门学科产生内在兴趣,并深入理解与掌握,由此促进学生学科理解力的持续发展,这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价值。所以,“跨学科学习”在学科中、由于学科并为了学科。

在实践路径上,作者建议将跨学科意识渗透于所有课程所以现在各学科都提出要跨学科)将深度学习运用于一切学习过程意思是杜绝简单重复的灌输、刷题等),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发跨学科课程

本文认为,实践中关于“跨学科学习”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

一是功利化倾向许多流行一时的课程取向,背后很可能是庞大的利益集团推波助澜的产物。有些冠以美好词汇的课程取向,又有可能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这里仅举一例说明之。当前许多学校趋之若鹜的STEM课程”,尽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根据,但背后却有着商业利益驱动的危险。许多STEM项目都是一些大的信息产业公司在资助,其隐含的目的是通过这类项目培养这类公司的未来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相比之下,早期的STS教育(后来演变为STSE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其课程价值观要比“STEM课程”进步得多。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基于批判意识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真正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切忌盲目跟风、赶时髦。

二是简单化倾向仅仅把几门学科的内容机械拼凑在一起,既破坏了原有学科的逻辑力量,又未创造出新的学科逻辑,也未满足学生学科理解与生活理解的发展需求,由此会导致“跨学科学习”的拼盘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作为一种独立课程形态的“跨学科学习”既未破坏原有学科的学术力量,还创造出所整合的每一门学科单独开设无法产生的新的学术力量,由此实现“跨学科学习”与各学科课程的互惠双赢。简单拼凑的“跨学科学习”毫无存在必要,徒增学生负担。

三是常识化倾向“跨学科学习”课程仅仅选择一些貌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完全漠视所探讨的话题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思维方式与学科研究方法,只是从已有的常识出发或通过简单的“上网查资料”进行研究,而不能得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或仅得出某些常识化的理解,由此会导致“跨学科学习”的常识化倾向。加德纳将这类课程称为“前学科化”活动,并认为这是“跨学科学习”的危险。唯有使引人入胜的“跨学科主题”与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建立深刻联系,学生在探究中得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方能避免“跨学科学习”的常识化、肤浅化倾向。


周宽历史课堂
专注历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