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解读:博物馆里的跨学科学习“宝藏”(上)

文摘   2024-09-21 10:01   湖南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了解更多信息!


背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布以来,跨学科学习成为热门话题。新课标下,跨学科学习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那么博物馆可以为我们的跨学科学习提供怎样的思路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推开博物馆的大门!


追溯文明源流
探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夏、商、周、秦……
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
器以藏礼,字以弘文
实物与文献
共同书写着中华文明的清晰历史
是今人钩深致远的坚实依托

截至2022中国现有备案博物馆
 6565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殿堂,
更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
多学科知识的藏宝库
接下来,
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
在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博物馆里
发现我们的中华文明

点击下方👇图片,
这是一条带你入坑博物馆的使用指南
👇

01 博物馆里的“劳动”课

我国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历史的不断演化中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观点强调了劳动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在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
都充满了劳动的痕迹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石器时代”
👇

无论是古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还是现代的艺术品
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向我们展示着劳动的魅力和价值

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时代”
👇


距今三千年左右的“青铜时代”
👇

距今两千年左右的“铁器时代”
👇

1万年以来
人类的生产工具的每一次更新
都是制作者们不断创新和实践的结果
他们敢于尝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
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02 博物馆里的“语文”课

汉字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自古以来就在文物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商朝时期,商朝王室命人把文字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
用于占卜记事
形成了“甲骨文”
120年来,殷墟甲骨已出土约15万片,单字4400字以上
于是我们得以透过
这些器物上的文字了解三千年前的文化
👇


那这些文字你认识吗?
👇


以上为中国商周时期用于纪日、纪月和纪年的天干与地支
是一种古老的时间记录系统
分别对应
👇
我们还可以透过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书写结构
还可以看出其象形文字造字方法
👇

接下来
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下青铜器
👇


你认识青铜器的名称吗?
你知道青铜器的名称怎么读吗?
👇
鼎、鬲、甗、簋、觚、爵、斝、尊、罍、壶、盉、盘
戈、矛、钺、刀、镞、饕餮、蟠螭、蟠虺、夔龙…………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怀疑自己的汉字水平😂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一口气读一读青铜器的名字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8万余件

其中一级文物102件

尤以周秦青铜器著称于世

关于青铜器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

03 博物馆里的“数学”课

走进博物馆
目光被一件件古老的几何图案所吸引
它由一系列复杂的几何图形组成,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在这些静默的展品中
数学的韵律却早已悄然流淌

这不禁让人思考
古人在创作这些图案时
是如何运用数学原理来规划每一个细节的?
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某种形式的几何学
才能如此精准地描绘出这些图形?

接下来
我们跟着苏州博物馆制作的“博物馆里的数学课”

透过一桌一椅
感受苏州明式家具中的对称美法则
感受文物中的数学之美

点击👇方图片播放视频


走出博物馆
心中充满了对博物馆的敬畏和好奇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今天我们从劳动、语文、数学学科知识角度认识了博物馆
你还知道博物馆里蕴藏着哪些知识哇

下一期,我们将从其它学科深入了解博物馆!!!

欢迎评论区留言+转发+关注!

有需要本文“博物馆入坑视频“可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对话框发送“博物馆”三个字即可获取视频下载链接。如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了解更多信息!


向着历史深处回望
是为了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坚定走自己的路!


图文:贰拾壹足迹
素材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苏州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周宽历史课堂
专注历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