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改善鼻唇沟皱褶的新方法

文摘   2024-11-27 06:01   中国  

鼻唇沟是面部老化的一个常见问题。传统的鼻唇沟填充方法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皮肤坏死或失明。本研究介绍一种安全的口内注射技术,用于鼻唇沟深部的填充,并回顾相关的解剖特征,以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

背景介绍

透明质酸(HA)填充剂是最常使用的软组织增强物质。与高风险和长停工时间的外科手术不同,HA填充剂注射具有最小侵入性、低副作用概率和更短的停工时间(Gold, 2007)。此外,它们提供了出色的治疗效果,因此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鼻唇沟注射填充可能会导致血管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皮肤坏死或永久性视力损害,即失明(Rohrich et al., 2019)。这些并发症是由面动脉受损引起的,面动脉沿着鼻唇沟走行并靠近。


传统的鼻唇沟填充注射方法涉及穿透Ristow间隙(位于深层颊脂肪最内侧部分的后方和梨状孔的外侧)的皮肤,进行骨膜层的团状注射并撑起Ristow间隙(Salti and Rauso, 2015)。尽管这种方法是基于解剖设计的,但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经皮注射可能会导致血肿,如果针头刺破动脉;其次,如果针头注射到比骨膜层更浅的平面,血管内注射的可能性增加(Kapoor et al., 2020)。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介绍一种口内填充剂注射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纠正深鼻唇沟,同时减少血管内注射的可能性,并回顾解剖特征。


材料和方法

研究招募了一名志愿者和一具大体标本来执行口内透明质酸填充剂注射,另外招募了一名志愿者和一具大体标本来执行传统的鼻唇沟填充剂注射方法。


1

口内方法

使用的注射填充剂是Lorient no. 6(Joong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中国大陆未上市)。注射前常规消毒,在口内创建一个孔,在将嘴唇向上翻转后,使用含有填充剂的23-G钝针针头插入上颌牙龈窝,在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交界处,在骨膜面上层次朝向Ristow间隙推进。同时,用非主导手在皮肤上方感知针尖。在接近骨膜层上方的Ristow间隙后,通过逆行注射法注入0.3-0.5mL的透明质酸填充剂。术后,为预防感染开具抗生素。


2

传统方法

使用的注射填充剂是Lorient no. 6。使用含有填充剂的23-G钝针,经皮肤穿刺后直接插入位于鼻唇沟的外侧的Ristow间隙。推进针头抵达骨膜层后,通过逆行注射法注入0.3-0.5mL的透明质酸填充剂。术后为预防感染开具抗生素。


(图1)常规注射鼻唇沟填充方法(A)与口腔内注射(B)方法的比较


使用口内途径,定位骨膜层上方的Ristow间隙非常方便,且针头进入较少,不会穿透面动脉的走行层次。此外,在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发现显著的神经损伤或血管阻塞症状。两种方法填充剂都注射在理想的层次,即骨膜层上方。填充剂放置层次在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2)。


(图2)注射经染色的透明质酸填充物后,常规(A)和口腔内(B)方法的解剖尸体。两种方法填充剂的注射部位相同。


讨论

在用透明质酸填充剂矫正中重度鼻唇沟皱褶时,解剖特征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面动脉沿鼻唇沟走行,横向和纵向穿过鼻唇沟(Lee et al., 2018)。因此,在鼻唇沟填充注射过程中,应仔细考虑保护面动脉,因为将填充剂注入面动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皮肤坏死和失明(Beleznay et al., 2015)。一旦发生失明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皮肤坏死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瘢痕组织。因此,传统方法的金标准涉及了解面部动脉的解剖地图。然而,在口内注射的情况下,使用透明质酸填充剂矫正鼻唇沟皱褶的新方式有效地避开了面动脉。


鼻唇沟填充剂治疗涉及的解剖知识包括面动脉的走行分布和注射平面,即深度。面动脉从颈外动脉分出,穿过下颌前切迹,沿着下颌骨向嘴角曲折前进。进一步,它沿着鼻唇沟向鼻翼前进,并发出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翼分支(Lee et al., 2018)。


由于面动脉在骨膜层上方走行,因此可以通过用针头触摸骨头,然后将填充剂注入Ristow间隙,相对安全地进行注射(图3)。在传统方法中,为了避免路径中的血管,需要进行经皮穿刺以进入Ristow间隙,避免失明、直接损伤和血肿等副作用。在口内途径中,所有面部动脉分支都可以被绕过,因为注射是在骨膜层上方的深度上进行的,并且是平行进入该区域。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口内注射可能优于传统的经皮注射,因为它不仅引起较少的疼痛、淤血和肿胀,而且完全绕过了面动脉。


(图3)鼻唇沟皱褶填充注射应考虑的解剖结构(IOA、眶下动脉;ABFA,面动脉鼻翼分支;FA、面动脉;LLS、提上唇肌;SMF,颊内侧浅脂肪)。


(图4)最常见的面部动脉模式,在鼻唇沟皱褶HA填充物矫正时应予以考虑


全文参考文献:
1. Kyu-Ho Yi,Jong-Jin Lee,Hye-Won Hur,Hyungkyu Bae,Hee-Jin Kim. Hyaluronic acid filler injection for deep nasolabial folds: A novel intraoral approach. Clin Anat. 2022 Sep;35(6):820-823. doi: 10.1002/ca.23919. Epub 2022 Jun 14.
2. Beleznay K, Carruthers JD, Humphrey S, Jones D. 2015. Avoiding and Treating Blindness From Fillers: A Review of the World Literature. Dermatol Surg 41:1097-1117.
3. Gold MH. 2007. Use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ging face. Clin Interv Aging 2:369-376.
4. Kapoor KM, Kapoor P, Heydenrych I, Bertossi D. 2020. Vision Loss Associated with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Aesthetic Plast Surg 44:929-944.
5. Lee HJ, Won SY, O J, Hu KS, Mun SY, Yang HM, Kim HJ. 2018. The facial artery: A Comprehensive Anatomical Review. Clin Anat 31:99-108.
6. Rohrich RJ, Bartlett EL, Dayan E. 2019. Practical Approach and Safety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 7:e2172.
7. Salti G, Rauso R. 2015. Facial Rejuvenation with Fillers: The Dual Plane Technique. J Cutan Aesthet Surg 8:127-133.

声明: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诊疗请以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务人员意见为准。



联系邮箱-yuzhoushenda2023@163.com

联系微信-leonleijiaqi


颜究方法
Top3医学院临床医生撰稿,整合实用客观的医美学术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