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民《品读霍州》

文摘   2023-12-26 06:30   山西  

作者简介:张忠民,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山西省分会文学创作协会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汾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临汾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人民银行霍州市支行行长。

品读一座城市,需要承载一种情感,蕴含着一种温度。

在霍州工作六年多来,我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处山水景区和古建名胜,品咂了这里富足厚重的民俗风情和美丽传说,从相遇、相知到相伴,时间久了,感情也深了,与这片热土的物与事,此生已经无法割舍。

品读霍州,首先要读懂霍山。

中国十大名山,分五岳五镇,霍山雄踞五镇之首。霍州就因东依霍山而得名。霍山富足的草木溪泉生灵,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霍州人,见证了霍州自远古以来的物是人非,霍山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是霍州人心灵的寄托和精神,更是霍州人心中的神灵和图腾。

山有灵性,有仙则名。霍山之神相传是苍帝的儿子,守护着大山的风雨乾坤,人们因敬畏和崇拜,赋予了霍山人与神的精气魂魄。自文明开化以来,族群首领,王皇公侯,每逢国有大事,如地道欠宁、天时不顺,亦或皇帝登基、大战出征、风调雨顺,都会派遣官员前来祭祀,修缮庙宇,祈望神灵保佑国泰民安,江山永固,有史料记载的霍山封禅祭拜活动就多达130余次。古圣先贤登临霍山留下诗赋留下印记者更是不计其数。

周朝初期,武王弟弟姬处受封,在此建立霍国,享国380余年。勤劳智慧的霍国人在此地与自然争斗和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长,播种了最初的霍地文明。后被晋献公所灭,归属了晋国。霍国后人为铭记亡国之痛,从此改姓为霍,四散飘零,客居他乡,便有了后来“天下霍姓出霍州”的历史真实。以霍去病、霍光为代表的霍姓后裔名人辈出,建功立业,彪炳史册。

商朝灭亡,一个叫蜚廉的武士因助纣抗周,无从立足,带领族人来到霍州悬泉山一带定居,一直到他的六世被周孝王驱赶到陕西犬丘,前后长达140年左右。他们生活的遗址、墓葬在哪儿?他们和当地人是不是早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他们对霍州的历史产生过什么影响?至今是一个谜团。但重要的是,蜚廉的后辈出了一个名震中国历史的大人物——秦始皇嬴政。

久远的历史,斑驳迷离,无法详解,但文明的基因必定隐藏在连绵的血脉之中,只要香火不灭,文明就不会消亡,就会在延续中不断地创新和升华。

今天的人们,更多地是在直观的自然之美中品读霍山的韵味。 新时代的霍山修桥铺路,除险破障,打开山门迎宾客,被赋予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华北绿肺”“天然氧吧”等众多头衔和美誉,这些称谓实至名归,来之不易,霍山因此而立身扬名,显耀于世。

居于霍山核心区域的七里峪风景区,山高谷深,林密峡险,气候凉爽,景色幽奇,四季风光秀美,气象万千,众多珍稀动物更是妖娆了大山的身姿,韵致不输江南。观景台、五龙壑、正南沟、牛老沟、偷水沟、石人沟、井沟、崖沟、八仙沟、金沟墁、修仙崖、元宝谷和溺陀翁等等去处,更显山雄、水奇、谷幽、石丽之特色,醉美驴友和探险者的心怀。

近水楼台之故,多年来我无数次出入七里峪景区,消闲赏景,放逐自我,到现在也没能领略完她的全貌,重要的是,每次所见不同,每次所获匪浅,使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霍山之春不只有婉约。如果此时选择登顶五龙壑,俯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片片残雪在阳光下银光闪耀,和风煦煦轻拂过林海,唤醒着一切生灵,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在空气里漫透,大山的复苏在脚下蓬勃涌动。

霍山之夏不只有凉爽。这个季节最想待在山中,休憩在农家院,或则一杯清茶一卷书,消解永日;或则闲散漫步,低唱浅酌;或则奔跑呐喊,益气强身。纵有千般劳顿烦苦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平复和化解,疗养了身心,奢侈了岁月。

霍山之秋不只有红叶。选择晚秋入山,最惊艳心弦。错落的峡谷,七彩的草木,蓝天飘白云,清泉石上流,目力所及,如入人间仙境,一只肥胖蹦跳的喜鹊,一只啃食坚果的小松鼠,拖家带口不惧行人横穿公路的褐马鸡,捡拾起一枚精美的落叶,都能撩动你最可人的笑颜。若遇绵绵秋雨,则有云雾缭绕,雨丝拂面,在瑟瑟中,你会裹衣缩领,入画销魂。

霍山之冬不只有静美。第一场雪必须到山里集合,是好友们不见不散的相约,除了打雪仗,最能点燃快乐的项目,就是坐上塑料袋,在长长的斜坡上溜冰,不玩个精疲力尽,不可能喊停。整个冬天,大山会被厚厚的积雪包裹,夜晚可以在木柴烧热的土炕上入眠,早晨在雪地上分辨各种动物的爪印,在“咯吱、咯吱”的踏雪声中,找回了童趣,内心也变得像雪样纯净。

霍山脚下还有陶唐峪、油盆峪和悬泉山三个比较大的景区,同样风景如画,特色鲜明,值得前往观瞻。

品读霍州,必然少不了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中心,恢弘、肃穆、典雅,是霍州最贴近历史脉搏的文化遗产,他更像一位老者,由隋朝出发,历经千年风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建筑群由南往北,沿中线,从牌坊起始,过谯楼,礼丹墀,穿喜、仪二门,走甬道,达月台,大堂通达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然后漫步二堂,越过大院,直抵后宅,跨越一道道高低不同的门槛,抚摸一个个展陈的老物件,观者的思绪被一次次牵引,随景入情,门前的谏鼓好像在擂响,老爷的醒木还在高举,步履匆匆的衙役,批阅卷宗的官吏……你正在与历史隔空对话,感受着古代官衙文化的魅力,体味着古老建筑的奇绝之妙。

有众多楹联点缀在署衙院舍门楣左右,对仗工整,楷行隶草,内容不同,各有寓意,是了解官衙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其中的两副最为深刻精辟,耐人寻味: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姿,议腾众口

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玆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

我虽爱民,毕竟见官非好事

尔如责己,须知恕彼既便宜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历史的长河一路奔腾,不知道究竟在这里上演过多少悲喜剧目,又有多少文官武将在这里登场谢幕。姑且不论其形制设计独冠天下,仅保存完好至今,就是一个美丽的传奇,其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并享“中国古代四大官衙”之美誉。它是一枚霍州闪亮的徽章,永远值得霍州人为之自豪。

品读霍州,必定绕不开两个重要人物——周厉王、曹端,二者已成为霍州文化强劲的历史支撑点。

周厉王,西周朝第十代王,公元前878年继位。在位期间,外伐夷戎,内推革新,触动了同族利益,引发“国人暴动”,逃亡到霍地,从此走进了霍州历史。

历史应该一分为二来审视。史料记载“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动,及孝王崩,厉王立,王室大乱。”周孝王夺嫡上位,死后又还政于原太子夷王,时楚国国君僭越国制,夷王软弱,政令疲弊,内忧外患,传位厉王,可怜厉王生也不逢时,立也不逢时,成为古代政治祭台上的牺牲品,不免让人发出一声历史的叹息!

周厉王虽然倒也希望像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扶稳朝政,但也还怀揣着建立一番功业的理想。然而时运不济,用人失查,成了一位“面对积重难返局面”失败的改革家,经验教训对后世改革者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无能暴君”的历史评判,看来多少有些不公之处了。离开王位,摆脱漩涡里的煎熬,或许是一种解脱,或许余生的平民生活,幸福敲开了门窗,他过得平静且安好。

毋庸置疑是,周王室强权已经衰落,周厉王死后西周王朝仅仅维持了57年,寿终正寝。尽管东周王朝仍然续延了500余年,但天下已是列国割据,争伐频仍,戾气弥漫,王室式微,徒留象征而已。

厉王在霍期间,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十四年国无天子,霍地便有了王侯之气,多了周礼的教化。

曹端,明初理学家,自幼聪慧,以会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受任霍州学正,前后主管霍州教务16年。

曹端在霍期间,躬身实践,博学笃行,创立了“公生明,廉生威”官箴,为推动“程朱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被尊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霍人“罢市哭巷”,朝廷以“倡明绝学”的功绩,下旨从祀孔庙。其“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警世明言,成为明清以来众多官吏的座右铭,作为一种廉政文化,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遥想当年,而立之年的曹端,凛凛正气,修明正学,言传身教,得到四方学者士人的仰慕,以投其门下受教为荣,弟子多达数百人。至少在这一时期,理学光芒照耀着霍州大地,文化走向强盛。曹端回河南渑池给父母守孝期间,霍州仍有许多学子不远千里前往墓庐求学,其功德修为可见一斑。曹端十余年耕耘诲教,给霍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品读霍州,逡巡于这些文化遗存面前,钩沉史实,在咀嚼中使其鲜活起来,进而生发出无穷地文化自信和强烈地归属感,激励着后世续写辉煌。

公元617年,著名的霍邑之战在这里打响,这是大唐出世前的关键一战。李渊父子气势勇猛,前后夹击,大破城池,围杀隋将宋老生及两万守军,打通了直入关中的要塞,策马扬鞭,所向披靡,走向盛唐。静守在古驿道旁边的烽火台、歇马滩、将军墓、白璧关,依然凝刻着昨日激荡的记忆。今天我们凭吊这些遗存,仿佛还能看到狼烟四起、旌旗猎猎的酣战场景,仿佛还能听到军马嘶鸣、兵戈碰撞的渺渺余音。

还有很多珍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株株鲜艳的花朵,绽放在这片沃土之上。

座落于霍州鼓楼北的火星庙,因一名英雄的少女而建,她为抢救几名儿童在大火中殒命,被百姓奉为女神,引发了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祭祀当日,半城车辆禁行,庙里庙外,人山人海,擦肩接踵,香烟弥漫,各种民间精彩节目,盛装出场,轮番表演,高潮迭起,500年来规模不减,从未中断。时至今日,作为霍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霍州威风锣鼓、霍州莺歌、霍州三弦书等民俗艺术表演形式以及霍州老粗布、霍州年馍被省地列入“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从岩石中顽强生长,象征霍州精神的红岩松;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明代古楼;造型奇特、花雕精美的朱氏大院;工笔隽秀、彩绘精美的娲皇庙壁画;朴实厚重、独具匠心的赵家庄元代观音庙;曾经登峰造极的古瓷霍窑遗址;古驿道旁雄浑壮观的古刹万圣寺;以及千佛崖、观堆塔等等珍宝,被霍州子民小心翼翼的呵护和传承,汇聚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源流,推动者着霍州持续进步与繁荣。

这些灿烂的霍州象征和文化元素,充盈着历代霍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塑造了霍州,也成就了霍州,其中蕴含的真善美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读霍州,还有一个既不能回避,又必须要阐明的冤假错案。

曾几何时,霍州民风被强加了不雅的称谓,当然不排除确实有少数人行为不检点所致,或者是出于恶意散布的谤言蜚语,但这绝不能代表真正的霍州民风,如同“洪洞县里没好人”一样的歪理邪说,历史性的在这里开了一个荒唐的玩笑。

公道需要讨回,谣言止于智者。理性评价,溯古论今,饱受儒道思想之影响,霍州人“有陶唐氏之遗风”“民尚质朴,不事骄奢,好儒讼简,庶乎礼让之风”;为民者“上不欺天,下不诈地”;当官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跟人说话,文文明明,客客气气;处理事务,通情达理,四面顾及;与人共事,原则问题求共识,小事小非不计较;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不忘回报;有了矛盾,大多能宽容面对,灵活解决。这才是霍州人品格的真实写照,这才是对霍州民风客观和理智的评判。

品读霍州,归根结底是要品读出霍州的未来。

总结历史,去伪存真,是为了更精准地把握规律,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展望霍州的未来,我们可以从目前的热点冯南垣乡村振兴示范区找寻到答案。

2021年夏秋之交,一场罕见的持续降雨,肆虐华北大地,霍州师庄乡冯南垣村大部分房屋坍塌。灾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了修缮重建,保证了入冬前村民返家而居。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霍州考察调研,深入冯南垣村了解灾后重建工作,亲切慰问受灾群众,霍州百姓倍受鼓舞。

以此为契机, 霍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弘扬霍州根祖文化旅游为根本,推动冯南垣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目前,示范区已经完成大规模整修扩建工作,冯南垣老村旧貌换新颜,增设了许多展馆,添加了更多的红色和本土文化内质,有特色有意趣有教益,或吃或住或行都很舒适便捷,已经成为主要网红打卡地,宾客游人络绎不绝。

现任霍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一心为民,砥砺奋进,打造“山水霍州 熨帖之州”城市名片,唱响传承与发展的主旋律,全领域全方位打造霍州美好幸福的明天。这是一个有能力重实干得民心的好班子,这是一个书写当代霍州新文化的优秀集体。

霍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借着州里街的烟火气儿,凭着全民健身中心百姓的乐呵劲儿,趁着黎霍高速连通的便利交通,“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新霍州,指日可期,勤劳担当的霍州儿女正在以新时代崭新的精神面貌,张开双臂,喜迎八方宾朋。

天南海北霍州人
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妇联、民建霍州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