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元元的信(4)

文化   2024-08-18 00:00   广东  
文/熊大

元元,好久没给你写信了。
爸爸很想你,今天是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现在你快7个月大了,好快。
有时候想起你刚二月龄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辛酸,一到进入半夜的时间,爸爸就要开始调整身心状态,准备迎接你那恐怖的哭闹。
你闹着哭着,爸爸抱着你只能任由你猛烈打挺。你像极了一条劲力十足的大鱼,一边哭一边剧烈扭动身体,爸爸很心疼,又只能这样。你这叫二月闹,不是简单地闹一闹,而是每晚都闹,因为肠绞痛,绝大多数婴儿都会跟你这样。
我已经记不住有多少个晚上了,从十点半左右陪着你这样闹,一直到凌晨五点半。等我突然醒来,我发现我抱着你靠在客厅的沙发上,你熟睡的样子,又开始让我忘记了一夜的身心俱疲。
爸爸只能这样每天晚上把你抱到客厅哭闹,否则你妈妈根本没法睡觉,因为你妈妈也很辛苦,为了生你她承受了很多压力。就这样足足一个月,爸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睡三个小时这种事情,在爸爸以前创业的时候是家常便饭,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就是过程比较让爸爸无可奈何,你又不能讲话,你只能用哭来表达你身体的不适,爸爸讲话你也听不懂,我只能一直安抚你,给你拍嗝,给你唱歌,给你轻揉肚子……
有好几次,爸爸没任何办法,用尽了任何办法都没用,只能抱着你看着你,任由你哭。你不知道爸爸心里是什么滋味,等你以后有了孩子,你也试一下你就知道了。
你现在7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你也早就度过了让我们彼此都非常难受的一个月,爸爸很开心也很感恩,与你还算顺利地度过了这么一个艰难的时期,如今的你灵动又可爱。
现在大家都说你很聪明,其实无论你是否真的在以后展示出过人的聪明,爸爸想跟你说的是,聪明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心智不成熟,聪明本身反而变成一种杀伤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任何一种超强的能力都有它的弊端,用得不好很容易适得其反。爸爸见过聪明的人太多了,我希望你以后,更有智慧一些,在爸爸眼里,有智慧是最高的评价,而不是聪明。
爸爸也是别人眼里的聪明的人,以前爸爸在专业机构做过智商测试,结果是130,据说这是只有1%的人才拥有的智力水平。
说实话,别人都说爸爸聪明,可是爸爸的聪明远远超出别人能感受到的程度,这种能力只有我自己知道。毕竟在外面真的说出来,容易让别人认为是在自夸。
爸爸拥有的最强大的能力,是一眼可以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这就是聪明带来的,同时也是在过去20年不断训练出来的结果。
但爸爸并不是想告诉你我也很聪明,爸爸现在想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告诉你,上天赋予我们聪明的能力这自然值得欢喜,但人生要过得好,并不是聪明就可以的。
因为聪明只是过好人生的其中一种能力,而且还不一定是必要的能力。因为聪明的能力,它只是可以让把我们更高效率地完成一件事,但高效率完成一件事不是人生的全部。
换句话说,一个人因为聪明所以可以比别人更高效率地完成一件事,但这样的结果不一定是让人都满意的结果。因为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人性问题,这里面的人性问题,不仅仅是指外界,还同时指自身。
事事如果都非得展示自己非常聪明,把自己的聪明抖出来,这种人其实是走不远的。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喜欢展示聪明的人,结果连命都丢了。爸爸也是这样过来的,太聪明,结果曾经连公司都丢了。
人有时候需要装傻、装糊涂,古人说的“难得糊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这并非让我们变成一个没原则的人,而是警示我们有些事你可以聪明,但有些事情你得学“笨”一点,这是安身立命的法则,也是顺应天道的做法。
但是一个聪明的人最不擅长的就是装“笨”,因此我们才会看到,真正成大事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智商最高的人,但一定是最具备智慧的人。拥有高智慧的人,一定是聪明+深谙人性的人。
爸爸以前只会埋头研究各种跟工作有关的业务,所以业务能力自然不差。但爸爸有了很多人生阅历之后,开始反思自己,所以在过去6年也同时学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天琢磨人性。
琢磨人性,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世故圆滑的人,而是学会去全面地看待人本身。因为往往聪明的人是很自负的,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对于其他的根本没有兴趣。然而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就像道家的八卦一样。
那怎么样才叫是在琢磨人性,才算是对人性真正悟透了呢?
爸爸可以跟你说,以前爸爸看的书都是偏向学术和技术类的书,比如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物理等等这些,人文社科类的其实相对来说涉及不多。但是过去六年阅读得最多的,就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因为这些学科,基本都是在研究人。
比如读历史,很多人对历史的理解就是在那些久远的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已,如果只是这样读历史其实只是在读故事一样,没意义。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历史中的那个人,在遇到那一件事的时候,你会不会跟那个人一样采取那样的做法?你是否能够理解为何那个人那样做?如果不能那样做又是为什么?
举一个例子,红军四渡赤水,为何要四渡赤水,这种战术搞得内部也看不懂,外部也看不懂,但毛泽东就这样干了,他的依据在哪里,他为何有这样的决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能跟他一样吗,做不到的话,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无法做到?
历史,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历史中的那些事情,也是人做出来的,历史为何是那个样子,说白了就是人在主导,所以读历史,读的是人性。同时读历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以史为鉴。
我们在当代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实古人早就遇过了,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定相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古人怎么做的,结果是如何,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总结出什么经验,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们的人生之路。
我们读历史,应该是这样读,带着问题去思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历史为何是那样展开。其他的人文学科,也是在研究人,只是维度不一样,但是异曲同工。
哪怕是经济学这种学科,如果真的足够聪明,也是能够理解到里面的知识也是关于人性规律的知识。数学也一样,比如微积分和导数,背后是天文学的星体运动运动规律,最终理解到底也是道家的无和佛家的空,同时照样可以悟出人性的规律;物理也是,也能看到天地之道。
所以爸爸在过去依然谈不上聪明,这些都是爸爸后来慢慢悟出来的道理。以前爸爸很不屑于琢磨人性,认为只要自己聪明,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但吃了大亏才知道,这个世界其实不是你把事情干好人家就会满意的,甚至有时候你要把事情办得不那么漂亮,反而人家才会满意。
无论哪种学科,其实我们都可以学习到类似天地的规律、四季的规律、人间的规律和人性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不是让我们变得庸俗世故,而是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规律去做事情,这才叫智慧。
聪明可以解决战术的问题,比如每次渡赤水应该怎么渡,但战略的问题,一定是智慧来解决的,比如制定出四渡赤水这样一种谋略。元元你要明白,一个人走得是否足够远,是战略问题,不是靠聪明就可以解决的。
爸爸研究人性问题,就是为了解决战略问题,以前过于执着于战术而忽略了战略,抬头一看,才发现有的路走错了。
《道德经》,爸爸跟很多朋友提起,人这一生,能读懂这本书就才算真正悟透了人性。两千多年来,唯一一个能读懂这本书并学以致用到极致的人,爸爸告诉你,只有一个人,就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书其实不需要读那么多,信息也不需要掌握那么多,这个社会很多信息是混淆视听的居多,事实上一个人要真正变得有智慧,是需要沉下心来思索和琢磨的。
这封信,爸爸不想写太多。文末,爸爸再告诉你几点,务必在一生中牢牢记住。
第一,别高估自己的聪明,如果你自认为是个聪明人的话。
第二,若是偶然发现自己的聪明是一种异于常人的能力,务必保持低调。
第三,一个人的聪明,如果能配合上自律,那才能把聪明发挥到极致。
第四,没什么怀才不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真相和真话,大多数人只喜欢听自己想听的话。
第六,真知要么用悲惨换来,要么用钱换来,遇到贵人就要懂得送上财物。
第七,所谓天赋异禀,其实是历经挫折和失败之后,依然能坚韧站起来并且继续拥抱光明。
第八,黑和白是相对的,位置不同颜色就会变,利益决定了颜色。
第九,研究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是为了掌握处世之道并且为己所用。
第十,深刻理解上面九句话才能通透而无执念,这个时候你再来选择怎么走,才叫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