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有缺点,但不乏优秀的过渡者

文化   2024-10-15 22:31   山西  

很多人没搞明白一件事:想当千古一帝,不仅要看个人能力,还要看环境和运气的。有时候,运气和环境甚至要比个人能力重要得多。

前段时间抱着吃瓜的心情和朋友盘点了下千古一帝,结果惊讶地发现,除了个人能力强这个硬性及格线之外,中外的千古一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一类是大变局环境下的破局者。这个大变局很多时候和战争有点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秦始皇、朱元璋、彼得一世。

  • 一类是运气超棒的梭哈狂魔。比较典型的就是汉武帝,赌了三次,赢了两次,除了李广利翻车之外,卫霍——尤其是霍去病,堪称外挂级sssr。这已经不是每个时代都能产出的高精尖人才了,估计其他皇帝也都忍不住为刘彻能抽到这种神人而嫉妒得牙痒痒。

  • 一类是大变局破局者+运气超好:典型是李世民,好像也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了。

新旧朝代交叠时期、王朝中期,甚至后期都有概率产出千古一帝。但唯独一个时期,盘点了半天发现,并没有千古一帝出现,那就是新王朝建立的前期,也就是所谓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刚刚完成战争+新王朝建立,如果是武德充沛的新皇帝,可能还会忍不住和周边打打架掰掰手腕占占地方。

然后等牛逼哄哄的开国之君挂了,继任的皇帝,大概1-3位,除了朱棣这个掀桌子重来的,其他的大多都会选择苟着(包括朱高炽,相比较于他爹也很苟)。

不过要注意的是:前期和第二代未必重合,比如如李世民,更偏向于开国系。私心觉得朱棣其实也更偏向开国系。

休养生息、后代奠基、政策完善往往是前期皇帝们最出色的政绩,很多人在历史中受到的关注并不多(文景之治算是难得流量比较高的),甚至很多个人能力非常优秀的皇帝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反而会因为各种八卦被调侃,很典型的就是明宣宗这个倒霉鬼,大家聊起来第一反应是斗蛐蛐。



前期皇帝们的武德如何呢?似乎并没有那么充沛,而且也存在丢地的情况:

  • 汉文帝对待匈奴采取的主要是可致人让的态度,为了避免大动干戈,延续和亲传统。不过匈奴并没有急需和平,比如右贤王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地,并进袭上郡,给长安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军臣单于也对汉发动了攻击,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了很多人。

  • 汉景帝更厉害,七国之乱虽然是内乱,但比丢地还可怕,不过刘启遇到了周亚夫,运气是真的强,朱允炆和李景隆就没这个福气了(摊手)

  • 明宣宗放弃了永乐年间收复的交趾,让明朝在西南部的影响力大大受损。

  • 元成宗铁穆耳直接放弃越南日本,为了让四大汗国认可自己继承的合法性,身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不仅没有武德充沛大打特打,反而是靠讲和……讲……和……

  • 顺治,豪格孝庄多尔衮董鄂妃博果尔的风流韵事显然比他的军事成就更加知名。



顺着这个疑问我专门查了一下历史书,也和一些历史专业的小伙伴讨论了下。尝试着总结出了这个阶段的特点:

1.这个阶段本身就是丢地高发期。一方面有战略收缩的需要(管控地盘需要钱需要人力,有时候过渡扩张反而会得不偿失,姚崇拜相的时候就要求唐玄宗不求边功);另一方面,匈奴之类的少数民族本来就习惯于蛇皮走位,你凶悍我就跑,你安生了我就暗戳戳过来骚扰你一下——某种意义上,周边的一些领土本来就长期维持在一个烽烟四起,抢抢丢丢的状态。

即使是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奇才,照样有没有搞定突厥人。不信的话去看看突厥石碑,非常典型的例证:

正面汉字:天可汗我的爸爸  

反面突厥文:  某年某月某日,被唐揍了  某年某月某日,被唐揍了  某年某月某日,又被唐揍了  唐人杀我父兄焚我宗庙勿忘族耻呜呜呜呜  这个仇我记下了,有朝一日一定要打回来

2.这个阶段本身就是内乱高峰期。新政权的建立意味着新的权力体系和政策的构建,同样的,也形成了全新的利益集团。开国皇帝要么武德充沛,要么能力服众,要么二者兼有,尚且镇得住下面的人(镇不住的也能杀了了事)。可等到老皇帝一死,新皇帝登基,大家往往就会因为利益问题掐起来。

3.这个阶段本身也是人才断代高峰期。开国阶段的那些人才基本都是尸山血海挺过来的,实打实的经验锻造了他们的能力,而等到早期平稳过渡阶段,人才,尤其是军事类人才很容易出现严重的下滑断代。尤其是明朝,比如,朱棣严格来说是朱元璋时期的人才,再比如说,在朱祁镇成为明堡宗前,用的都是当年五征漠北留下来的人。



因此,在王朝初期,皇帝的任务更倾向于:

  1. 安内大于攘外,比如周公的平三监之乱,安内为主。

  2. 完善制度,确立自家相对稳定的统治,避免吕氏之乱等情况。

  3. 休养生息,让老百姓休息休息。像杨广,攘外安内啥也没做好,直接亡国。

  4. 人才储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很多皇帝为了维系统治,会做出大量的妥协,比如和亲,比如丢地。可能正是因为武德没那么充沛,这些皇帝的历史评价都不会比那些千古一帝要高。

但这些皇帝是真的没能力没价值么?显然不是,伴随着更加全面的史观的培养,我们对于这些皇帝的个人功绩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除了过去比较出名的文景之治外,明宣宗之类皇帝的历史评价也高了好几个档次。哪怕是刘禅这样仅仅是抓紧诸葛制、甚至亡国的皇帝,照样被大家夸仁厚、有能力,因为大家知道安内没那么容易。

所以,评价这类皇帝,如果单看武德是否充沛的话,其实是对他们不太公平的。正如伟大领袖所言,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要看的是,他们是否完成了时代赋予自己的任务



这时候,就可以评价武则天了。

评价武则天之前,需要先看一下武则天所处的环境:

主观上:武则天女性身份、篡位者身份带来的巨大的统治压力,让她到退位之前,都有大量的反对者。当然了,这个是武则天自己造成的,所以不多谈。

客观上(把唐高宗时期也算上):

  1. 虎视眈眈的边境,不仅仅是突厥,很多部族都暗怀反心。甚至突厥有一部分人在唐高宗时期就搞事情了。

  2. 内乱不少,高层倾轧严重,徐敬业叛乱事件甚至连皇族都有参与。

  3. 士族势力庞大,说句难听的,唐高宗但凡有人用,他至于顶着睡小妈的道德风险去把武则天推出去当自己的黑手套么?

  4. 寒门出头难,士族占大头。不管是早期的科举制,还是修订《氏族志》,都没真正有力地给士族一击。

  5. 人才断代严重。

  6. 对外扩张过速引发消化不良。通俗点说就是李世民和李治给周边拉的仇恨值有点高,如今大家看到李唐乱着,自然摩拳擦掌,蜂拥而上。

二圣时期的环境已经非常严峻,不过唐高宗多少还能用到自己父亲的威名给周边威慑,也能用到李绩苏定方薛礼之类的唐太宗时期的老将(李绩甚至是参与了唐代开国的老老将军),所以可以把目光着眼于残酷的高层内斗中。

但等到武则天的时候,士族倾轧变得更加严重,而且她没有什么非常牛逼的人才可以用,毕竟士族对她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不认可想搞死,而且唐太宗时期的人才储备也基本死绝了。



所以,武则天的时代任务是什么呢?

  1. 延续高宗打击士族的传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博弈问题,是必须下狠手的,曹操妥协士族的后果就是九品中正制全面复辟,历史的教训血淋淋地摆在眼前。

  2. 增加人才储备,缓解人才断代问题。打完了士族无人用的情况也是要考量的,武则天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聪明的做法就是学习商鞅那样扶持一个新的阶层。

  3. 战略收缩,缓解周边对外扩张过速问题。

先说战争问题。知乎现在对武则天的争论主要就集中在领土上,坦率地说,我和很多朋友的观点不同,我不认为武则天丧权辱国,但我也不认为武则天耀扬国威。

我们需要先弄明白的,是什么叫丧权辱国。

百科的定义是丧失主权,让国家蒙受屈辱。重点在于“丧失主权”,我们之所以对清政府的做法深恶痛绝,割地赔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国的领导权正在逐渐外丧。不可否认,清末给我们的心理阴影非常严重,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搞清楚:

到底什么情况是丧权辱国?什么情况是正常的战争胜败?

靖康之变、土木堡之变肯定是丧权辱国。可是常规的,和游牧民族边境摩擦的胜败,算不算丧权辱国?普通的和亲,算不算丧权辱国?要知道刘邦也搞过和亲,他是不是也是丧权辱国的始作俑者?

仅限于一家之言,我和历史学专业的朋友讨论出的结论是:严格来说,后者是和边境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胜败系常事。本质上和清末被侵略的防御反击是两码事

咱们讲历史再拉长一点看会发现:汉文明和边境游牧民族的战斗,一直都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即使是汉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照样有战败的情况。这是因为汉文明不够强么?并不是,这严格来说,是一个经济文化问题:游牧文明因为自身环境使然,并不像汉文明那样拥有稳固的大本营。搞笑一点说,人家一直深谙游击战精髓,随时打随时跑,你牛逼就苟着,你休息就揍你两下。逐水草而居让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个时令去哪里,逼急了都城也能搬走,不然李靖为什么宁可不管唐俭也要灭突厥呢?因为如果没有外交手段稳着,人家早跑了……

不要因为个人能力的牛逼就认为所有汉人都有人肉GPS的本事,这么多年了,霍去病也就出现了一个。

实际上严厉打击到了游牧民族的,还是游牧民族自己,清朝大搞宗教减丁政策(蒙古衰落和宗教关系巨大),精准划分蒙古草场,外加满蒙通婚,搭配部族消灭政策(狗头,比如把准噶尔从部族的名字杀成盆地什么的)。笑死,小女孩知道怎么气小女孩,游牧民族知道怎么搞游牧民族。(当然了,女真不属于纯粹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更准确点)

真正让那些游牧民族上帝之鞭变成能歌善舞的小可爱的,不是天可汗,是马克沁为代表的的洋枪火炮(狗头)。同样的,真的让他们俯首听命的,也不是李世民朱棣之类的军事大佬,而是解放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人家挂着的一直都是李德胜大大的照片。

别双标,汉人可以在丧权辱国之后努力复国驱除鞑虏,人家外族人自然也可以表面俯首称臣然后卷土重来——在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经济问题之前,游牧民族和汉人本来就一直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抢人抢地盘的关系。

所以这事儿看着就是腻腻歪歪很麻烦:你把他们打跑了,占领了一片暂时没什么大用的地(起码不能种地),然后要花钱花人力物力管着,人家能跑到其他的地方继续过人家的日子,然后哪天看你们忙的顾不上了,管你牛不牛,先把你们揍一拳把地抢回来再说,万一你着急忙慌懒得搭理呢,自己不就赚了么?只不过在你强的时候,人家最多边境搞搞事情,等你真的弱的时候,才要深入内部吃你的喝你的。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也举了个好玩的例子:

明朝就很可爱,海量银子建辽东防线,然后女真年年来北京城外旅游。 大明的思路是,我要在辽东建足够多的城,把城与城连起来,这样女真人就过不来了。 但大明比较擅长贪污军饷,于是银子越花越多,女真年年都能突破防线。 崇祯一看女真来了,这可不行,边境防线得加钱。 于是钱加的越多,边境就越有动力放女真过来。

因此,看待游牧民族和汉文明的边境冲突,关键不在于地的多少,关键在于游牧民族敢不敢要你命。就算一个政权很强,在意识到性价比不够高的时候,也会选择战略收缩。

高宗时期的表现也证明了,距离真正收服这些少数民族还远着呢。领土是扩张了很多,但突厥都搞反叛,各地烽烟四起,人家打心眼里就没真的认可李唐的统治,李世民牛逼姑且忍了,李治有旧部+李治也有些本事,打不赢姑且也忍了,等看到旧部死的死老的老,武则天仿佛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漂亮小寡妇,人家可不是要上去搞搞事情?

那么,这个阶段容易不容易丢地?从历史来看,很容易,不少皇帝为了维持统治,会选择放弃对不少土地的征服。这种操作算不算丧权辱国?从历史评价来看,有争议,但丧权辱国不至于。

而武则天的对外战争,严格来说是怎么样的呢?客观地讲,有胜有败,拒绝和亲,有抢占土地,也有收复失地,边境争议部分丢了不少,但核心汉文明地界大体没有被威胁过。

不可否认她的军事实力并没有李世民和李治强,但要说不如慈禧、丧权辱国,未免言过其实。从宏观层面来看,站在武则天的位置上,其他朝代的很多皇帝同样会做出类似的选择。而武周时期之所以丢了那么多地,更多原因是因为,前期对外扩张过速所带来的必然的水土不服

我和朋友更倾向于,唐太宗在开疆拓土,唐高宗在最大程度地试探唐军能控制多大的领土范围,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而武则天和李隆基在做的,都是查漏补缺,战略收缩的工作。姚崇在拜相的时候也有提到,希望李隆基不要追逐边功,这从侧面同样能佐证这个猜想。当然了,李隆基沉迷托管,心太大导致安史之乱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武则天的军事实力,放在历史长河看,更接近均值回归的水平(再强调一次,霍去病是bug,李世民是杰克苏,都不是正常水平)。好肯定说不上特别好,但如何触犯底线问题,丧权辱国,不至于不至于。

还是那句话,晚清ptsd能理解,但“天朝上国,万邦来朝”这个属于上限。以此奋斗能理解,平时调侃也OK,但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用这个标准要求人还是有点不合适的。



然后说内政。这方面我感觉大家同样有一个很奇怪的错误认知,觉得内政是低于外战的。而且一提到内政,不自觉地就想到那种很阴私的内斗。但其实内政和外战是一样重要的啊,甚至如果没有稳定的内政,又哪来的足够的外战的资本储备呢?擅长内政不应该是被嘲讽的点,这是大写的优点。

而且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那种宫斗权谋就能稳稳坐在权力顶峰了?是嘉靖的勒脖子不够狠,还是崇祯皇子死的不够惨?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是写得很好,可是武则天哈哈一笑四两拨千斤,最后发挥作用了么?发挥了,成功成全了武则天爱惜人才的美名(狗头)。

权谋确实有用,但前提是你有实打实的政绩和绝对的实力。武则天如果没有真实被认可的政绩的话,是不可能稳坐皇位这么多年的。精于权谋也不等于你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你要是个垃圾人,连小宫女都恶心你恨你。嘉靖再精于权谋so what,不妨碍他差点被宫女勒死。

蒋公和慈禧所谓的善于权谋内斗不善外战也挺搞笑的,国军清末都有优秀的将军,人家愿意服从指挥,难不成因为人家脑子有坑?归根结底,是阶级因素使然。尤其是慈禧太后,人家有必要在乎汉族老百姓的死活吗?

修正完上述认知问题后,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武则天的内政了。我先放出我的结论,在我看来,武则天是一名王朝过渡前期的优秀的领导者,在这一波人里可以算第一流的人才

武则天是李唐时期真正撕毁了勋贵包围网的人,在政治上确立了相较于过去,更加稳定自主的统治权。她延续了隋文帝和李世民的政策,在实操上大力推进对勋贵士族的打击:

第一,重新启动太宗时期《氏族志》工作,并且大刀阔斧,更加彻底,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不管过去的身份是士族还是寒门,一律算为士族。这样一来,直接笼络了大量的新贵族,他们也成为了武则天忠实的拥护者。


第二,真金白银求贤若渴。相比较于曹操那种“要命的寒门来,权贵士族当”的曹魏特色唯才是举,武则天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求贤若渴,她不仅真的让优秀的人才去当高官乃至宰相,而且鼓励百姓自荐。不可否认,这个阶段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人,可是能有滥竽充数的人出现,从侧面也能证明武则天对人才的渴望。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第三,创立武举。为李唐输入了新鲜的军队血液,等到了以高仙芝为代表的新一代名将出现。另一方面,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郭子仪本身也是武举出身,虽然那时候已经不是武则天的时代,但说一句他是武则天留下的政治希望也不算夸张。

说到这估计有人会提黑齿常之和程务挺,程务挺卷进了徐敬业叛乱,黑齿常之被酷吏弄死,这种冤案一般都是皇帝的后人平反的,武则天有这么干么?没有,她亲自平反了,还允许黑齿常之改葬。

再说了,黑齿常之和高仙芝都是出身于朝鲜半岛的外族后代,如果黑齿常之的死真的直接加速唐朝军事衰落的话,那同样出身的高仙芝按理说根本得不到重用啊。

不是说武则天冤杀好人是对的,肯定有问题,但这件事的性质是否有严重到像冤杀岳飞那样,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第四,任用酷吏,以赖治赖。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武则天的黑点,但在我和朋友看来,这恰恰是武则天聪明的地方。来俊臣周兴这样的酷吏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很多皇帝也重用过酷吏。但我们在翻阅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比如来俊臣、周兴都不是什么好出身的人,周兴有黑历史,来俊臣甚至压根就是个无赖。

那么,酷吏就一定得是出身不好的人么?显然不是,汉武帝时候的张汤,人家本来就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

为什么武则天要选用无赖作为酷吏呢?或许,就像李治用她做黑手套一样,来俊臣周兴等人,本身也是武则天的黑手套。而武则天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黑手套,是因为她明白,用文明的方式和士族抗争,显然没啥用——她不是没有和李治试图贿赂过长孙无忌,甚至把同样是士族大家的自己的母亲都请来说情,可长孙无忌也好,褚遂良也罢,都是磕头收钱不办事,怎么着也拿他们没办法。

放任吧,人家继续搞事情;杀了吧,烂的又是自己的名声。

我严重怀疑武则天把自己少女时期对付哥哥们的方法用在了对付这帮老狐狸身上。既然读书人弄不死他们,就让无赖恶心死他们。她不像李治那么腹黑,人家直接玩阳的,故意找来一帮出身不行的酷吏作为自己的打手,他们没啥修养,做事不体面,人品性格也不行,勋贵敢玩文绉绉的阴阳,他们就敢直接大嘴巴抽。

以赖治赖,士族们彻底傻眼了。

五姓七望不怕辩经,辩经没人吵得过他们,他们真正害怕的,恰恰就是周兴、来俊臣这种不讲武德的底层无赖。周兴是“只要我没有道德,就没人能绑架我”,来俊臣则是“我看你不爽我就编个罪名举报你搞死你,而且我有的是时间反复举报你”,再搭配先斩后奏套餐,108种刑法过去,阿房宫都是世家烧的。

而武则天呢,可以完全把自己摘出去。她甚至能假装自己不知道,等到酷吏真的太过分了,出手杀掉酷吏,周兴不就是被这么请君入瓮的嘛——然后再招一个新的酷吏就是。世家们也是要脸的,人家皇帝已经把佞臣杀了,他们能怎么办呢,难不成清君侧么?不到万不得已,只能吃闷亏。

这招其实很多皇帝都用过,在武则天之后被发扬光大了,比如明武宗时期的刘瑾,再比如魏忠贤。君子可欺之以方,但小人不会,东林党讲理赢了浙党楚党齐党,然后遇到了不讲理的魏忠贤,能怎么办呢?

当然了,这招属于特殊时期的限定招数,尺度一定要把握好,不然容易加速亡国。客观地说,武则天这个阶段确实冤杀了一部分人,但武则天时期,来俊臣也好周兴也罢,没人敢学刘瑾那样自称九千岁,手套没失控。祸害的也基本都是贵族官员,没有特别搞到老百姓头上,正如对朱元璋的评价那样,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官不聊生关咱啥事呢?

武则天在特殊的时期,用特殊的方法平衡好了各方面的关系:武家,李家;面首,勋贵;酷吏,官员……士族这个阶段是真的对武则天产生了恐惧。武则天能在彻底得罪世家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而且顺势培植自己庞大的寒门势力,顺便为社会公平增加一大步推力,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内斗就能搞定的,这靠的是实打实的实力。

武则天优秀的平衡能力从武则天死后也能看出,武家人成为了勋贵的一部分,而没有像吕后那样,吕后一死,吕氏完蛋 。

不可否认,武则天能这么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是李家人。这事儿如果是李家人干的话,参考司马家上位承担了多少骂名,后期产生了多糟的社会影响。武则天这个外姓人让李唐一族不需要承担弑杀功臣的骂名,这大概也是李家人愿意和她和解的愿意之一,狗头。

综上,从内政的角度来看,武则天这算差么?真不算,甚至有些优秀……


再强调一下,很多人评价武则天容易犯三个毛病,一个是“不考虑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另一个是“过分夸大个体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有就是“太把厚黑学之类的术法当回事”。

唯物史观其实说的很清楚了:

  1. 一代人要干一代人的事情。

  2. 牛逼的个体或许会暂时影响历史,但不大能改变历史整体进程。

  3. 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阶级问题。

评价武则天的时候,也一定要从这几个角度去看。


所以我觉得武则天时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糟糕,实际上,她不仅完成了时代赋予她的任务,而且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政治资产。

1.合理化寒门上位的可能性(武则天提拔了一堆寒门的名臣,而且是真的高官重权,做出实绩,寒门有了他们的势力,后期不管说怎么反扑,大家起码知道寒门有人才了,人才的上升渠道就能开着)

2.武将人才(对比宋朝,武举对于名将断代问题很有用,解决了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

3.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在任何一个和平朝代一个新的势力上位,基本上免不了流血,武则天把流血问题努力浓缩成了政治流血问题,对百姓来说不是坏事)

4.不用让李家人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利用来俊臣之类作为自己的黑手套,把黑手套也管得很好,没搞出来刘瑾、严嵩、魏忠贤之类的九千岁的乱子)

张易之这个确实值得骂,不过那时候武则天已经年纪大了一身病了,很多好皇帝也在年纪大的时候发昏头(比如汉武帝,比如孙权),武则天这事儿该骂,但严格来说属于年老昏聩的正常范畴,直接打成千古一废物……不至于不至于。


综上,武则天在过渡时期做到了力挽狂澜,软硬兼施,拨乱反正,最大限度平稳过渡,并真的搞出了一些实绩,增加了人才储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资产,如果她是男子,大概可以拿到明宣宗汉文帝那样——甚至更高的历史评价。她当然不能和李世民这样的开国第一人比较,但在当时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里,她无疑做得很好,是一个出色的过渡者。

我个人不觉得当不了千古一帝是多么糟糕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千古一帝本身,是既看能力,更看时代和机缘的。很多男皇帝的才能品性未必比千古一帝差(抛开李世民),但时运不济,照样壮志难酬,人家顺应时代规规矩矩休养生息,不是被打压瞧不上的理由。

否则,学杨广么(狗头)?

同理,像霍去病这样的顶级名将,也不是随时都能找到的,汉人被游牧民族时不时打一拳头骚扰两下,才是历史的常态。这不单单是国力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文明问题。诚然,能像朱棣李世民那样狂揍游牧民族必须狠狠夸牛逼,但正常胜胜败败被骚扰、没有丢失汉人核心地界的,也犯不着被骂得体无完肤垃圾废物,均值回归正常情况罢了。真正该骂的是完颜构、朱祁镇之流,这些才是真的丧权辱国。

可惜武则天是女性,立场使然,很多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注定没有办法公正,这也就导致了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是偏激的、非黑即白的、充满情绪的。


非癯仙
文学/音乐/美术,分享各种好玩的idea,有趣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