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学历叙事,说个不同的角度,据我观察,最适合普通人的生存逻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条:
第一,打组合牌。因为普通人没有任何可以单出或者长期单出的价值牌,所以只能通过把几张牌合在一起实现更大的效果,俗称综合能力。这也就是为啥大家很喜欢强调“xx单出是死局”,比如美貌,很简单,真的要按照市场变现的逻辑而非诉求不一的口头鼓励的话,绝大多数普通人压 根 没 有 颜值这玩意……
能单出一张牌还可以长期用的人,很少很少,他们往往也是行业里顶尖的那拨人。
第二,拼命努力。因为自身的价值不够硬,可替代性极高,所以努力一定是绕不开的,需要不断奔跑去保持那微弱的差距,中产阶级的勤奋和脆弱性其实就体现在这里。
第三,抱团。这个动物世界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了,猛兽独行,食草动物抱团,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很难真的承认自己是食草动物这件事……
各种细分的鄙视链也就是因为这种“坚决不承认自己普通”的自我洗脑才造出来的,毕竟自己等级不高,可以制造等级让自己的相对等级提高嘛。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蹭热度。绝大部分普通人,没有真正的独立产出的能力,也没办法真正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专属符号,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能寻找那些“已经成型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或物”去蹭热度,通过“蹭上热度”,去证明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这里说的蹭热度是一个中性的描述,没有褒贬,其实从广义来看,蹭热度行为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只不过很多热度是有门槛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才能蹭到。
比如说,努力学习考上名校,本质上就是通过努力,拿到蹭名校热度的入场券,然后用名校的价值证明自己的价值。再比如说,很多人吐槽“风口上猪都能起飞”,能因为风口起飞,其实也是在蹭风口的热度。
所以,如果只是用“清华学生牛逼/清华学生不牛逼”去论证这道题,只能不断地套娃辩经,相互拉踩,然后变成“学历高的觉得学历低的diss母校”“学历低的觉得学历高的秀优越”式情绪对立。
看不到问题的根本不说,还没啥意思。
实际上,这句话说对也对,说错也错。
错误的地方在于,清华北大确实是高考赛道的最高成就,就好像电影圈的三大电影节一样,蹭到了这个热度,是真的很稀缺且相当有含金量的,也确实能被内行和外行的人高看。单纯地说清华北大不行或者其他学校也有优秀的人才,是没有办法真正有力回击这句话的。
正确的地方在于,的的确确,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比“考上清华”更高的热度,甚至反而过得不如以往。但这并不是清华或者北大导致的,也不是命里开玩笑啥的,从客观规律的角度看,是“蹭热度这件事本身就具备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
当你把自身价值假手于人的时候,人家的价值,必然会影响你的价值,就好像香港名校毕业生的含金量,会伴随着时代波动起起伏伏。
而且,当你抱着蹭热度的心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基本很难做出比热度更高的成就。这很玄学,但在现实里不断地发生着。
但这是蹭热度的人的错吗?我觉得不是。
蹭热度,本身就是普通人千年筛选后的,最好的路子之一。实际上,能好好蹭上热度,就已经相当厉害了。
我们日常说的成就,很多时候,就好像我们日常讨论美貌一样,是会加入很多个人的主观成分的,很典型的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提到的偏爱,畏惧,有所求等等。含金量很低,所以也没什么变现的能力。
但如果真的按照能在市场有所产出有所成就的规格算的话,这个标准会严苛到把极少数人之外的绝大多数人筛掉。即使是邹忌这样位高权重的大帅哥,该不如徐公好看还是不如徐公好看。
因此,如何脱离题目的“清华困境”,作为一个学渣,我思考后感觉有这么几条路子。
第一条,在能蹭到热度的时候,使劲蹭,抓紧变现。包括但不限于拿着清北的名号去做自媒体,或者找学历崇拜的人谈恋爱,或者去看重学历的岗位报名等等。抱着这样的心态,只会觉得多蹭多赚,之后蹭不到也是正常现象,不那么内耗。
第二条,售卖自己成功蹭到热度的成功学,把热度转化为自己的产出。比如说,考上清华这件事,在做题领域,是绝对成功的。那么,完全可以把自己成功的过程整理出来,做成方法论售卖,比如去当教培老师,教人做题。这样一来,“成功蹭热度”本身,就成了自己的产出,不仅自己可以有更大的主动权,长尾效应也更长。
第三条,蹭够热度后,去其他领域蹭热度。这样有概率取得更高的成就,只要能在这个领域蹭上顶级热度。只不过需要做好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
第四条,在其他领域有所产出且取得巨大成就,让清华主动来蹭你的热度。邓亚萍,柯洁走的就是这条路子。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思考,纯学渣不够格评价清华,纯属思考瘾犯了整理下给自己之后复盘用。能看懂的看,看不懂的不用抬杠,杠就是你对。
谢绝转载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