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最后的选择?

文化   2024-10-12 23:55   山西  

我不止一次经历过安迪的处境,也做出了和安迪一样的选择,甚至米兰达们跟我说的话,都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当然,超低低配版,和主角团这种天之骄子比不了。

不夸张地说,安迪的困局,没有经历过的人,一定看不懂。如果不是我亲身感受,我也会觉得安迪是被米兰达画的大饼唬住,真的迷上了时尚界的花花绿绿,真的被PUA,真的心甘情愿当米兰达的狗。

聪明能干是安迪最浅显的表象,让安迪看似迷上时尚圈,又果断激流勇退的,其实源自于安迪的几个性格底色:

  • 追根究底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媒体人特质)

  • 外柔内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媒体人特质)

  • 对感情的认真和重视,从不缺爱所以自尊自爱(她选择离开的核心因素)

  • 想要拯救世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她选择离开的核心因素)

  • 丰沛的情感,强烈的控制欲(中性)

很多人说安迪沉迷名利光环,其实不是。

一个连斯坦福大学法律系都能拒绝,甘心做着支付不起房租的糟心工作的女生。她可以被任何事吸引,唯独不会被名利勾连。一个杂志助理三瓜俩枣的待遇,是打动不了安迪的。

别看她嘴上抱怨着说缺钱,但实际行动上,她一次都没有选择钱。

真的把奢侈品作为高端的象征,她早就和那些杂志里的傲慢女孩一样,对不够时尚的朋友挑三拣四,轻蔑远离了,可安迪有过挑剔朋友么?没有,她只是因为接不到电话而焦虑地发了一次疯——试问,谁没有因为工作发疯过呢?

真的很在意金钱的话,她根本不会为了新闻行业丢掉法学,即使来杂志社工作,她也完全可以二手折扣卖掉那些奢侈品,而不是直接白送给朋友——毕竟朋友自己也很想买那个包,安迪折扣出,朋友大概率同样开心,安迪自己还能回回血。

可安迪没有那么做。

安迪本质上,是一个不缺爱,不缺钱,自尊自爱,重感情的感情导向的人。

对于安迪来说,感情要比利益重要,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比正确的事情重要。只要爽了,哪怕自己辛苦一点也OK。

所以安迪不介意苦哈哈地当记者,因为相比较于钱少事多,她更满足于当记者的快乐。所以安迪不介意各种预判米兰达的预判,因为看到米兰达无话可说的样子她爽爆了。

@懒回顾 的回答写得很好,但有一点是不对的。

一方面,安迪选择忍耐,不是因为迷恋时尚圈,是因为她需要在那里做满工作一年,实际上,安迪到离职,也只是经历了几个月。用这个批判安迪沉迷时尚浮华,其实说不太通。

另一方面,安迪这种人,她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米兰达的狗,但人家并不care。

不是因为安迪被米兰达的那点三瓜俩枣迷住了,而是安迪最想看的,就是米兰达哑口无言地闭嘴,对着她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变成优秀的牛马,说到底只是安迪让米兰达服软的手段而已。事实上安迪也确实做到让米兰达闭嘴,她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让米兰达尝试着对她敞开了心防。

当牛做马确实辛苦,但安迪无所谓,她支付得起这些代价,只要米兰达对她闭嘴。

也正是因为安迪重视感情,情感丰沛,所以安迪的朋友,是认识十多年的老人,哪怕是真的看到了更加浮华的圈子,安迪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朋友们,包括恋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在分手后,依旧拉的下脸去道歉,而男友,也没怎么刻薄地为难她,甚至在她道歉后主动示好。

因为他们的感情,真的非常非常的好。

为什么安迪后来看似“迷上”了时尚呢?

源自于两点。

第一点,是在腰带事件里,米兰达简单快速地阐述时尚从秀场到大众的影响,让安迪第一次正视过去的自己一直在嘲笑的东西,她无言以对的同时,产生了对米兰达的“胜负欲”。

“有什么让你觉得好笑吗?哦,你觉得这个选择和你没有关系?” “你要知道你身上的衣服不仅是蓝色,而是深蓝色。奥斯卡·德拉伦塔和伊夫·圣罗兰在推出相应颜色的系列后,这一颜色很快遍布百货公司的专柜,最后再下沉到你身上的各种快销品牌。” “你以为是自己精心挑选买了它,以为你的选择与时尚产业无关,事实却并非如此,是这间屋子里的人,在一堆这样的东西里替你做出了选择。”

第二点,奈吉尔(那个光头),第一个对安迪付出善意的人,他的话,勾起了安迪对时尚的好奇心,和对米兰达的胜负欲。

在所有人都嘲笑着安迪的丑和胖的时候,奈吉尔是第一个送安迪鞋子,并提醒安迪工作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份善意,安迪格外相信奈吉尔,尝试着把他当成朋友。

尤其是在奈吉尔和她推心置腹地说了这段掏心窝子的话后,安迪直接把奈吉尔划分到好友阵营里了。

现实点,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

也是在那一刻,安迪决定不做时尚的旁观者,而是做时尚的参与者。

她以记者本能的敏感和好奇心,开启了一场“对时尚的亲身深入调查”。

外在诉求是做好工作,让米兰达闭嘴。

内在诉求是搞明白时尚这个行业,到底怎么回事。

但不管内在外在,总结一句话。

她和米兰达杠上了。

事实证明,正常人是没有办法说服杠精的。

尤其是一个顺风顺水,被感情滋养,从没有被这么贴脸开大的,聪明自知的姑娘。

仔细看电影的话会发现,安迪这个人,看上去温和爱哭,性格软糯糯的,实际上本人相当倔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任性的同时,透着驴的倔劲儿。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人家从没有缺过爱。

父母爱她,朋友爱她,男友爱她。

她被爱的有恃无恐。

她清楚爱人会理解她的不容易。

但这里,她和朋友恋人出现了认知偏差。

安迪抬杠较劲杠得欢乐,但日常还是保持着对米兰达的抱怨吐槽。

朋友不理解她的想法啊,只知道一个日常的软妹子,忽然发癫了一样,啥都要听疯批领导的话,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乱七八糟,甚至因为接不到电话而和他们生气。

只能下意识以为,安迪是不是被工作迷惑了,喜欢上了这种浮华的世界。

安迪呢,年纪太小,搞不明白自己的想法,但胜负欲和求知欲熊熊燃烧。

说句难听的,她现在就像是好容易来了灵感,忙着ddl论文的大学生一样,大写的谁劝她她和谁急。

她唯一能确定的,是她真不喜欢这样。

可她又说不清楚,自己忙着抬杠。

于是乎,矛盾产生了。

朋友恋人以为安迪摇摆了,被时尚浮华搞得浮躁了。

但安迪呢,她知道自己没有,但她说不明白,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变糟糕了,只能又焦虑又委屈。

但其实事儿没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小姑娘癫了,非要跟老板抬杠而已。

而男朋友的提分手,让安迪破防了。

她原本以为的牢不可破的感情,居然就这么没了。

大家对重感情的人群体最大的误解,就是觉得他们支持“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他们并不喜欢给他们在意的人自由,相反,对比其他群体,这类人是真正的控制欲极高——条理清晰的处理好,每一件事本身就是控制欲的一个表现啊。

控制欲是中性的,本来也分好的或者不好的。

只不过聪明成熟的人,知道怎么样利用人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软磨硬泡达到自己的目的,规划着让事情朝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甚至不需要表现得那么强烈的控制欲,事情依旧会按照他们期望的走。

很典型的就是紫薇,她控制欲很强。

但因为太聪明太懂人性,就是能哄着别人按照自己的期望把事儿办了。

但安迪此时还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一个感情充沛的小女孩。

一个感情旺盛的,狂热地爱着男友多年的人,因为这种事,被误会被分手。

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气愤。

更不用说,安迪一直被恋人,朋友,家人,宠着。

任性的小姑娘,连老板都敢刚,更抽象的事情,不是干不出来。

对那位男作家,不可否认有好感,以及对好工作的渴望。

安迪后来和他睡觉,除了欧美文化因素之外,大概率有不小的,和亲友团赌气的成分

你们不是觉得我变坏了吗?好啊,我变坏给你们看。

她压根不爱这个男人,也不打算真的放弃自我去攀附。

所以在冷血的米兰达和男人之间,她二话不说地选择了离开。

“我不是你的baby”。

回归杂志社,继续说安迪对米兰达的心态。

对安迪来说,时尚圈的工作原本只是一个进入记者圈的优质入场券,她一开始,抱着“认真地应付”的态度,并没有打算深入这个行业,所以她会下意识嘲笑她们挑选两个看起来相似的腰带。

后来,米兰达认真的工作态度,奈吉尔对她推心置腹的提点,激发了安迪的好奇心和掌控欲——她把时尚工作,理解成了一场“沉浸式的采访”,她决定亲身进入,好好体验这份工作,并尝试着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狂热地爱着时尚

最重要的是,安迪想用优秀的表现,让米兰达闭嘴。

她也真的成功地让米兰达闭嘴了。

她很开心。

安迪在决心加入时尚行业的同时,对米兰达,乃至对时尚圈,产生了征服欲。

套句朋友的话:人会对自己持续追求的事物产生占有欲。

她想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挑战时尚圈的价值体系。

时尚圈的价值体系,等级森严,冰冷刻薄,高效,快速,除了工作和利益其他的没有提的必要。

米兰达就是各种翘楚。

她是最优秀的时尚人,但也是最孤独的孤家寡人。

安迪虽然没有直说,但她尝试着,改变时尚行业。

她和奈吉尔当了好朋友。

她优秀的让米兰达拿她没辙。

她甚至想收服艾米莉,暗戳戳询问她的行程,想要得到她的认可,和她做朋友。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把艾米莉当成了朋友,所以她格外接受不了自己取代艾米丽的工作。

不然完全可以坦然地和艾米莉说,你想要什么衣服,我一件件帮你带回来,都是你的。

她真的代入了艾米莉对时尚的爱,才更清楚。

几件衣服,无法弥补艾米莉对巴黎的遗憾。

但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变数。

安迪看到了米兰达家庭的脆弱,米兰达后来也向安迪表明了脆弱。

在安迪眼里,米兰达从冷血变态的时尚女王,变成了和她一样,是为了工作的,“可怜的,没得选的人”——她对米兰达,产生了怜爱的心态。

她原本只是想做一个沉浸式的采访,采访着采访着,开始同情自己采访的人,想拯救对方。

所以我们会发现,安迪开始很纠结地为米兰达说话。

甚至努力地为米兰达维权。

不是因为她已经迷上了当狗,而是她把米兰达,当成了自己的同类。

既然是自己的同类,她下意识用自己的价值体系,代入了米兰达。

对安迪自己来说,只要有人支持,爱自己,她就可以柔软下来。

于是她下意识对米兰达产生了幻想——是不是只要自己足够支持米兰达,米兰达也会卸下防备,变得柔软呢?

时尚行业,会不会因为她,发生改变呢?

但米兰达的做法,打了安迪的脸。

米兰达根本不需要她拯救。

我刚刚还和电影专业的朋友讨论这部电影。

和朋友一直觉得,米兰达这人,相当自洽。

她发自内心地热爱时尚行业,且自身很有能力。

她愿意为了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

米兰达知道自己是孤家寡人,她难过,但在事业和感情之间,她毫不犹豫要事业。

安迪是不缺爱的,甚至是骄傲的,她知道自己不是池中物,所以斯坦福的橄榄枝扔了也就扔了。

米兰达高傲刻薄,安迪迎难而上,她想用优秀的能力让米兰达无话可说,前期的成功,米兰达表达脆弱,也让安迪有了自己可以和米兰达当朋友的错觉,于是她坚定维护米兰达的权益,她把米兰达当成了自己人。

但米兰达冷血的表现,让安迪意识到自己一辈子成为不了米兰达这样的孤家寡人,她永远也不可能和这样一个人做朋友。

安迪以为米兰达的可怜,是无法选择的。

后来意识到,她是主动陷入这种不幸的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甘之如饴。

那拯救个P。

她没有拯救米兰达的欲望了。

前文说了,安迪重视感情,艾米莉,奈杰尔,都是安迪的朋友。

怜爱之心让安迪暂时注意不到其他,如今看到了米兰达的自洽,安迪的另一种被遮掩的情绪,浮现了出来。

愤怒。

自己珍惜的朋友,被米兰达这样玩弄的愤怒。

尤其是奈杰尔,她是真的把他当成了尊重的信任的同事和前辈,那是第一个给安迪善意的人。

米兰达这么对待奈杰尔,安迪态度平和,是因为知道和米兰达生气没有用,但她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至此,最后一个留在时尚行业的理由,消失不见。

她没办法忍耐米兰达乃至一分一秒。

即使实习不到一年,还是要离开。

所以安迪后来离开米兰达了。

原因很简单。

第一,她吃瓜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时尚圈的好与坏,该看的都看完了。

第二,她接受不了米兰达欺负自己的朋友,包括但不限于奈杰尔,艾米莉。

第三,她意识到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和米兰达当朋友,甚至两个人永远做不到平等。

安迪,包括安迪的男友和朋友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嫉妒,或者价值观的冲突。

而是他们太年轻了。

年轻到看不太清楚一个人做事的逻辑,实际上但凡年纪大点,社会经验多点,都可以看出来安迪那弯弯绕绕的小纠结。处理安迪的问题,也会更加驾轻就熟。

对于这种好奇宝宝来说,在安全范围内随便她好奇折腾,等她哭唧唧的时候给一个拥抱,帮忙分析分析,过段时间,事情也就过去了。

态度平和点,毕竟任性小女孩吃软不吃硬。

包括安迪的朋友们,也不少是这种小脾气。

所以电影结尾,安迪稍微服软,男友立刻给台阶,男友给了台阶,安迪整个人直接开心了起来。

这是术的不成熟,不是道的恶意。

多两年社会经验就好了。

至于结尾为什么和米兰达招手,很简单。

因为事儿已经过去了,衣服也送给艾米莉了。

安迪本质上很善良,记恩不记仇。

不较劲,没有冲突了,米兰达还给了她善意,她自然就记起来米兰达的好了。

其实米兰达在孤家寡人里,算是很自洽,很不错的了。

她至少真的不需要人可怜。

有些人是需要别人可怜她,但不需要别人以可怜的姿态可怜她,得舔着她,顺着她,由着她踩踏,还要对她说谢谢。

社会上这种人其实更多。

相比较于这类人,米兰达下手算轻的。

大概也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在米兰达落难的时候,还是愿意跟她干。

更何况米兰达确实牛逼,行业翘楚。

大致就这样。

最后吐个槽,安妮海瑟薇演技不错,但个人觉得,不太适合安迪这种犟种。

她长得太傻白甜了,会让安迪看起来有点白莲花……

很多人怀疑安迪变坏,某种意义上,也和演员有点关系。

【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搬运洗稿】

【一经发现,维权到底】


非癯仙
文学/音乐/美术,分享各种好玩的idea,有趣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