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不同的角度,《山花烂漫时》是难得的没有用“资本主义英雄叙事”拆解英雄,而是认真地用落地的方式描写了一个“中国式社会主义英雄”的作品,这展示的不仅仅是张桂梅这个人如何的优秀如何的无私,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英雄和社会主义英雄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资本主义社会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一个是利益至上,注重人的主体欲望。另一个是利用社会规则媚上欺下PUA中层,打一个棒槌给一个甜枣,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中产阶级,就是典型的“被社会规则束缚,但也吃透了社会规则红利”的不上不下的群体。
所以你会发现,资本主义英雄,包括用资本主义英雄叙事的中国英雄故事,都会有这么几个特点:
强调人的主体欲望,尤其是负面的欲望。很多反派的魅力,恰恰源自于对欲望的不加节制,很典型的就是小丑。而资本主义英雄叙事最擅长撰写的桥段之一,就是合理化人不合理欲望的不加节制。
因为注重欲望,展示英雄的人性,侧重的永远是“正向神性和负向人性的挣扎纠结”,《我不是高山》虽然是个烂故事,但客观地说,它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英雄叙事的故事,而其中涉及到张桂梅的人性纠结的部分,也用了很成熟的欧美技法(很典型的就是张桂梅在梦里想靠近老公,但能听到学生唱红梅赞)。
强调个体对环境的改变。这也就是很多人吐槽的好莱坞“一人拯救世界”。为什么喜欢搞一人改变世界呢?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人性使然。
但社会主义的英雄,和资本主义的英雄不同在哪里呢?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英雄,是人性中好的一面的觉醒,社会主义的英雄,是先进纲领领导下的,英雄带领大家,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众志成城办大事。
所以你会发现,社会主义的英雄,不管行动上怎么样,思想上首先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纲领。因此,他们的矛盾和纠结往往不是思想大方向上的,而是“某些阶段的具体路线应该怎么走”,以及“怎么样在方法论的层面,把思想化为现实”。
这就会导致在根本上,资本主义英雄和社会主义英雄的侧重是不同的。哪怕他们都会吵架,都会痛苦,但负面情绪,也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的英雄,一定绕不开人性的纠结,社会主义的英雄,一定绕不开思想教育。
以上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资本主义的英雄很爽,因为这是人性的解放,为什么觉得以前的社会主义英雄片不好看,因为思想教育对比大开大合的打斗,确实枯燥,无聊,而且时常反复。
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先进。
资本主义,是从人性的解放开始的,它自始至终,也一直围绕着人类的欲望,所以,资本主义无论如何都离不开逐利的本质,因为这本身就是人性使然。它相比较于教条的,把人当成工具的封建主义,直面人性,让我们明白我们也有欲望和喜怒哀乐,自然更加先进,顺理成章把封建主义淘汰。
但正如马斯洛所说,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仓廪实而知荣辱,物质需求充分满足后,自然需要满足精神需求。
资本主义逐利,但又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强调个人欲望,但又希望更高——最终会导致一种需求的产生,从个体的小需求,转向改变世界的大需求。这也就是为啥大家会发现,很多好莱坞的英雄,看上去是付出奉献了,但实际上,他们要么是从原本自私的小需求转化的,要么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有自己更爽的事情。
本质上,是为了那种爽感,刺激感。
一旦爽感没有了,就会迷茫自己为啥要当英雄,甚至黑化。
这种爽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改变世界。
不信的话大家翻翻,很多超级英雄都想改变世界。
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欲望,只不过欲望走向了相对好的一面。
而很多英雄崩溃甚至选择当反派,就是意识到他那么努力,可还是改变不了世界。
问题是,在逐利的角度,张桂梅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张桂梅在做的事情,是不符合人的欲望的。某种意义上,对于长期浸润资本主义脑回路的人来说,他们却是理解不了张桂梅的行为,因为大写的亏。
他们只能用自己的脑回路去揣测张桂梅的行为,猜测张桂梅是不是有其他的欲求,比如改变世界,比如转移注意力。
要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真正的共赢奉献意识,在他们看来,慈善本质上是拉拢社会资源,给自己吸纳名声的方法——这也就是为啥很多人骂张桂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你肯定是图好名声,然后得意洋洋地试图用图名声那套去戏弄张桂梅。
社会主义先进在哪里呢?先进在,它真正给了你一套优秀的先进的思想纲领,让人除了欲望之外,有了信仰。
社会主义工作者们,都是在接受着先进思想的领导,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
当一个人有了优秀的思想纲领,他会怎么样呢?
首先,态度会更坚决,更不容易摇摆,信仰的力量很强。
其次,知道自己是伟大理想的一部分,所以只要认真做好自己能做的,都是好同志。
所以社会主义叙事下的英雄,往往存在思想坚定,路线灵活,善于团结群众的特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想熏陶,可以快速团结起来,思想纲领也一直在告诉他们要团结群众。
而社会主义的英雄,也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在干嘛,不是单纯的改变世界,而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但共产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们能做的,也只有一点是一点,星星之火缓慢燎原。
山花烂漫时里,张桂梅始终有坚定的思想纲领,哪怕是和老师发生冲突,也不是人性的纠结,思想纲领的问题,而是“路线方法的争论”,实际上,即使是蔡虹老师,面对学生依旧是认真负责的,她也很清楚自己需要干嘛。会和张老师闹成那样,更多的是张老师一开始没有顾虑到老师的辛苦,毕竟张桂梅自己一开始也是老师,经验实属有限。
后来,张桂梅也很迅速地调整了方法,和老师的关系明显好了很多,愿意认真留下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了。
这种拆解英雄的方法,即使没有用很多复杂的表演创作技法,依旧会让观众有明显的代入感。同类型的优秀作品,可以参考下老电影《横空出世》。
《山花烂漫时》其实没有用太多创作技巧,只不过在思想教育部分,故意增加了搞笑的桥段,让大家不觉得说教。搭配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自然有了笑中带泪的效果。
虽然没见过张桂梅本人,不过和一些很善良,且真的做出了一些理想主义的事情的人打过交道,说了很多人可能不信,但我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做人方面,智商情商明显高于和他们同样层次的人,面对那些号称现实主义人间清醒的,差距更是碾压性的。
他们不仅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相反,在这方面往往很精,也更懂人性。只不过要么更喜欢不油腻的表达方式,要么喜欢像李云龙那样面对油腻精致利己人装傻充愣。
理想主义者天真,更多时候似乎是以一种刻板印象。或者说,我们很容易把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度天真的,理解为理想主义。
但其实,能把理想主义变现的,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比如张桂梅,我看过不少她的传记和纪录片,最大的感想不是她如何像海清那样苦大仇深地拯救女孩子,而是张桂梅本人对热点非常的敏感,她观察能力很强,经常能从一些细节中发掘身边的人的需求,然后逐个击破。
同时,张桂梅比很多自媒体从业者都会讲故事,她分享自己经历,包括身边人故事的风格,短小,精悍,起伏大,很容易调动听者的情绪——如果说刚知道她的时候,我只是佩服她的坚持,后来我更多的情绪是服气,难怪人家能做成大事,难怪人家能调动那么多社会资源,难怪人家能火,张校长不是善良才伟大,而是因为她善良的同时,本身就很牛。
即使张桂梅不去当好校长,大概率也是个创业搞营销的好苗子。
不信的话,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张桂梅的小故事,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很火的时候,不同于网友争论性别矛盾,张桂梅听到这个热梗,二话不说,直接给全体学生都买了一杯奶茶(还要求买最好的),当时全校都沸腾了。
套句张桂梅本人的话就是——
希望有一天这些孩子走在街上,想喝什么就能喝什么。
张桂梅也特别喜欢开同事玩笑。
比如她给一个胖胖的男老师塞月饼,让他吃,男老师推辞说不了不了,吃了长胖,张桂梅淡定回复:管他呢,长就长它的吧,反正你都这么胖。
老师事后把这个发了朋友圈,配了个哭笑的表情。
《闻香识女人》有句台词很有名: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难了。
能把这么难的路都坚持下去的人,会是空有善良的等闲之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