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女情结,脱离性别叙事,说个不同角度,私以为处女情结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处女工具化”的打牌理论。而现代社会,更多的恰恰是披着处女情结外衣的打牌理论。
处女情结和打牌理论的区别在哪呢?
根据我的观察,是这样的:
处女情结:我只要处女,如果你不是处女,就一票否决,哪怕你是仙女也不行。
打牌理论:你可以不是处女,但处女是一张大牌,对普通人来说,牌面至少是一个K,你婚前随便睡了,相当于对方出了红桃三,你出了K——除非你有大牌,否则这场牌局你亏大了。
发现没有,两者是存在一个巨大的区别的。
一个是纯粹的歧视和隔绝,你不是,就不行。
相对的,女性只要寻找没有这种处女情结的男性就行了。
另一个,则复杂得多。
表面上,是给了你自由,你睡不睡男人都可以。
实际上,夸大牌面的价值,用你的“损失厌恶”情节威胁你:你失去了很大的一张底牌哦。
除此之外,还能把歧视的合理性甩锅到你的头上——我不是处女情结哦,但我讨厌不懂利用自己人生资源不懂自律的蠢人呢~
最重要的是,还能画个大饼,贩卖一波焦虑:你现在好牌没有了哦,你是不是很紧张呀,哎呀你的牌也不是非死不可啦,你要是听我的,我就能救一点是一点吧~你不听是你烂泥扶不上墙哦~
虽然从广义上看,歧视一定是比贩卖焦虑要严重的。
但落脚到我们的具体生活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真的面对那种歧视,流程反而简单,zzzq拿出来,直播一波对方的言行,甚至直接报警都是OK的,就好像处理现实里明显的种族歧视问题一样,多的是人为你说话。哪怕他们心里不那么想,但面上,为了zzzq,也会为你说话。
但我们现实生活中面对更多的,恰恰是贩卖焦虑这种,看上去为你好,实际上让你更加痛苦的灰色存在。
你乍一看,打牌理论好像有几分道理。
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不仅仅是歧视,是歧视你还要贩卖你焦虑还要给你吊个大饼。
而且拉着你没完没了唧唧歪歪地辩经。
让你又痛苦,又焦虑,又烦,还心累。
你就算不因为处女情结选择退让,你也必然会因为焦虑去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只要让你焦虑了,他们就赢了。
因为有很多人可以收割你。
包括但不限于,想短择你的,想PUA你降低条件的,想捞你钱的,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生活里,面对那些距离我们不那么近的,相对容易做到。
比如要不要婚前啪啪啪这件事,在东亚大环境,很多人确实可以或主动或被动的完成。
但如果是很小很小的事,反而很难。
比如焦虑。
人人都会焦虑。
巧的是,打牌理论,不管你是不是处,多的是方法让你焦虑。
哪怕你是处女,你照样会焦虑。
焦虑你什么时候送出自己的第一次才能利益最大化。
焦虑你是不是错过了睡男人的最佳时机。
焦虑你是不是把自己熬成了没人要的老处女。
因为打牌的关键,不仅仅是配置,而是要赢。
好牌打烂,在东亚是最难听的评价,没有之一。
我个人很不喜欢打牌理论,但不可否认,打牌理论无处不在。
除非你确定自己已经“赢了”,否则,打牌理论必定让你焦虑痛苦,不管你的牌面多好。
牌面好的会焦虑打烂好牌。
牌面烂的会焦虑都这么烂了特么的得怎么打。
某种意义上,很多人讨厌的那种所谓处女情结,也算是一种对渲染焦虑的人的讨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