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审美差异,或许源自于“脑子审美”和“牛子审美”的视角错配(很主观)

文化   2024-11-18 21:54   山西  

离性别叙事,说个不同角度,据我观察,审美分为“用脑子审美”和“用牛子审美”。如果把这两种审美区分开,你会发现男女的审美其实整体思路区别不大:

用牛子审美:

审美的意义是为了生育。一言以蔽之,就是喜欢能让人“性唤醒”的,这类人的普遍特点是“生殖类性别特征明显”,比如男人女人都喜欢大胸,都喜欢下半身好的。

用脑子审美:

审美的意义是更复杂的个人形象塑造和社会利益收纳等。因此这类审美,更侧重“是否可以得到”和“内部竞争”,所以对异性更看重可得性,对同性更看重胜负率。在这层审美里,美但是可得性弱,或者丑但是胜率高的,很容易得到和“牛子审美”截然相反的评价,比如部分人狂吹普男普女,狂喷帅哥美女。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

得到男女公认的脑子审美,往往是攻击性相对较弱的,去性别化的审美。

然后高级市场和日常选择又不一样:

顶级的脑子审美,因为有市场认可,所以有攻击性也不错,很侧重去性别化。

举个例子,时尚圈在选用模特的时候,就会很强调“去性别化”:冷淡的神情,纤瘦修长的四肢,如同衣架子。

再举个例子,被男女同时喜欢的名人,往往性别特征相对不明显,且攻击性相对较弱。

比如男性里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比如女人里的刘亦菲。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顶级美人,范冰冰在一部分人眼里,不如刘亦菲高级美。

因为大家默认社会化的更高级,所以社会化的脑子审美,比生理性的牛子审美高级(但其实这俩互为表里,区别不大,反正我这么觉得)。

而范冰冰性别特征过于明显,让人无法忽略牛子审美。

刘亦菲则是那种“让你牛子审美的时候忍不住动脑子审美,让你动脑子审美的时候又按不住牛子”。

恰好实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而日常选择呢?大部分普通人其实不太有的选,所以这时候更看重弱攻击性。

其实弱攻击性本身,就自带去性别化,青春期的小男孩小女孩嘛,变声期之前区别没那么大。

就发现没,这么一推逻辑发现。

难怪男女一边骂白瘦幼,一边都喜欢白瘦幼。

那种看上去白净的很娘的男的,何尝不是男人眼里的白瘦幼?

本质上追求的,都是弱攻击性,自己可以掌控。




那为什么男女之间会存在审美差异呢?

因为在“性唤醒”这方面,女性唤醒机制更加缓慢,而且社会的教育,也在有意识压抑女性的性唤醒。

而男性在这方面是天然的,迅速的,多次发生的,社会对男性的“牛子唤醒”包容度也更高。

这就会导致一个现象——

男性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牛子审美,且这种审美往往是即时性的,无须触发立刻启动的。

但女性更主流的审美方式,是脑子审美,而且很多女性对于牛子审美,是具有一定耻感的。



所以女性骂男性用下半身思考,男性骂女性雌竞怪。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用的,根本不是同一个审美维度。

不信的话大家想想,当我们把审美维度等同的时候。

会发现男女的区别没那么大的。

比如女人和男人一样,热爱看擦边。

再比如男人也会像女人怒骂半藏森林一样敌视丁真。

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女性的性唤醒压抑慢慢解放。

我估摸着男女审美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慢慢抹平。

比如擦边领域……


非癯仙
文学/音乐/美术,分享各种好玩的idea,有趣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