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春秋。我望着手中发黄的借条陷入深思……
我上大学的时候,家中途逢变故。经济拮据的我只好通过做兼职来凑足学费和生活费。
那年,我到一家工厂做零工。可没过多久,那家工厂就因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付出了劳力却没有收获,我才知讨生活的艰难。同时,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未来一片渺茫。
一日,我看到一家快餐店的门口贴出了招工的告示,便走进去询问。最终,店老板只答应让我在前厅做一名服务生。不久,我就熟悉了大致工作流程,勉强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接下来,一次突发事件,我又碰壁了。
那天中午,快餐店的客流量突然增大,后厨人手供不应求,导致一些顾客因出餐慢而投诉。尽管我很努力地解释沟通,也没能有效“控场”。
这时,一位顾客等不及,转身离开了餐厅。因为走得太急,他将一份文件落在了餐位上。当我拿起文件追出去时,他已不见人影。
我打开文件,才发现那是一份重要的商务合同。我意识到事态紧急,就跟店老板请示,说要先放下工作,找到这位顾客,将合同送还到他手中。没想到因为这个“不合时宜”的请求,我竟丢了这份工作。
即使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我还是循着合同上的信息找到了那位顾客,将合同送还给了他。
顾客看到紧要的合同失而复得,感动至极。当他说要给我一笔酬金时,我拒绝了。接着,他又去答谢我之前工作过的那家快餐店,才知我已经离职。
经此一事,那位顾客与我成为了好友。
不久后,那家快餐店请我回去复工,我感到自己难以胜任那份工作,就婉言拒绝了。
见我学业和生活艰难,那位好友说想借给我一笔钱渡过难关,也相信我日后定会将这笔钱还给他。见他如此仗义,当时的处境也确实艰难,我就没再推辞,写下了借条,一式两份。
后来,这笔钱助我顺利渡过了那个关口。可当我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后,却再也联系不上那位朋友。
我用了很多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他的下落,想将这笔钱还给他,却始终未能如愿。
此间,我不断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关于借钱的负面新闻。最离奇的,是有一次看到两个好友在谈借钱时,身边正在上演“借钱不还,债主跪地”的一幕,将本想借出钱的那位朋友吓得仓皇而逃。
我在发笑之余不禁深思:在这个“诚信危机”的时代,能有多少人敢于施恩,又有多少人施恩还望回报?
所幸几年前,我通过一个给力的公益寻人平台,找到了那位曾在人生重要关口助我脱困的朋友。
当我将借款如数归还给他时,他惊喜地说:“没想到你真会还我这笔钱,还努力地找到我还上。看来,我真没有帮错人!”
(已载1月15日《德州晚报》)
■作者:汪小科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报纸)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