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新春佳节,鞭炮声声,灯笼高挂,返乡的客流如潮水般涌动。
航空公司各部门严阵以待,力求为新年开篇画下出彩的一笔。
那年,我作为一名飞行签派教员,已在这条战线上默默耕耘了五年有余。
除夕清晨,五点二十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如白色幽灵般笼罩了机场,四周一片寂静。
气温与露点均降至冰点附近,静风与薄云交织,逆温层悄然形成,宣告着本场入冬以来的第六场大雾的到来。
对于签派员而言,这注定是忙碌的一天。油车无法进场,机务待命,我们则依据预案,紧张地协调着各机组进场准备的时间。
气象高工老李早已对这场大雾做出了预判,签派班组也在前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制定了三套应对方案。
随着大雾的持续,我们根据预案灵活调整,确保航班的安全与顺畅。
主任席位的小吴与客服部门密切沟通,为旅客的签转做好预案;放行席位的小张则紧盯天气变化,把握放行的最佳时机;空地席位的小迟负责现场的调度协调,新签派员小吕则在一旁协助,共同应对这场挑战。
客运室同样忙碌,带班主任老胡一遍遍地解答着旅客的疑问,安抚着他们焦躁的情绪。
除夕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牵挂。然而,这场大雾却给航班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尽力解释,尽力协调,只为让每一位旅客都能顺利踏上归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雾逐渐散去,航班也陆续起飞。12点03分,8651航班穿越薄雾,腾空而起,现场的员工们目送着它远去,心中充满了欣慰。
紧接着,一架又一架航班起飞,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那是对胜利的庆祝,也是对坚守岗位的我们的最高赞誉。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大年夜,随着零点前后的到来,场区能见度迅速降低,7个航班紧急备降外地。
外站分公司领导迅速响应,组织员工赶赴现场,协调处理各项事宜。
面对旅客的焦急与不满,我们耐心解释,妥善安排,最终将所有旅客安置在了市区宾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年初一早晨,当7个航班准备返回本站时,又遭遇了本场的大雾。
我们认真研判天气转好时机,10点31分,查教员率队的第一个补班航班终于起飞。
到中午14点52分,所有航班都顺利返回了本站。
那一刻,签派室的所有员工都松了一口气,值班经理则为我们端来了一盆热气腾腾的面条,那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慰藉。
冬季多雾,给航班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让那时的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运控部门合理调配航班,客服部门耐心服务旅客,大家共同应对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保持航班的运行,让旅客满意而归。
如今,当年的许多员工已经成长为了各自领域的一方“大佬”。而我,也依然笔耕不辍,以业余作家的身份记录着这段难忘的岁月。
每当回想起那个除夕的值班经历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珍视,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作者简介】
付令,重庆籍成都人,常驻贵阳,系贵州省作协、重庆市作协会员。
【相关阅读】
【“庆馀年”征稿启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见得春节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关于春节,您有什么温馨的记忆?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您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您有什么美好的期盼?或者,您有什么其他不吐不快的事儿?
欢迎写成文字,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示:
此征文对作者无地域限制,但为本公众号征文,不承诺一定发表在报纸版面上,且无稿酬。
要求:
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均可,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关键词“庆馀年”,以便检索。
投稿邮箱:
changhefukan@sina.com
截稿日期:
农历正月十六
END
■作者:付令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报纸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公众号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