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王存良:鱼白花儿的白沙土裤子

文摘   2025-01-09 18:29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那是1965年的春节,大年初一。那一天,在那条沙土裤子上发生的事使我至今难忘。

那时再有一个月,我就十一岁了,弟弟七岁半,妹妹才三个月。

按照当时农村的习惯,婴儿要穿八九个月的沙土裤子。

所谓沙土裤子,用一片柔软的白粗布或细布对折,剪剪缝缝而成,实际上就是一个布口袋。

有口的那边从中间各剪去一个月牙儿,为的是让婴儿露出头来;再在两边各剪一个小月牙儿,让婴儿能伸出胳臂;

剩余的两边全部缝起来,用来包裹婴儿的身体,只是下头各伸出一块儿布,用来盛放小脚丫,用布条拴住脚脖,以方便婴儿腿脚活动。

土裤子的用法:

每天三顿做熟饭后,将盛满细沙土的铁勺放入灶间,利用灰烬的余热将沙土炖热,然后均匀地铺撒在土裤内放婴儿臀部的地方,将婴儿从另一条沙土裤子里抱出,安放在这条土裤里,包裹上棉褥子。

这样婴儿的屎尿都屙尿在沙土里,等下一次换土裤时换出沙土、换洗土裤。

沙土起着既保温又使婴儿少受罪的作用,母亲可以放心地干半天活。

那时我妹妹也毫无例外地穿着这样的沙土裤子。

只是那时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还在恢复时期,家里穷,母亲只能为妹妹准备两条沙土裤子,倒换着用。

正月初一上午,爸爸就又被他所教书的村派人接走了,说是下午村里搞文艺联欢。

中午,母亲一边点火烧水下水饺,一边让我和弟弟去点爆竹。

除夕和春节两天,每顿饭前都要燃放爆竹,告知天地大众“我家要吃饭了”,不能吃昧心食,这是我们过“年”时的习俗。

我从小就不敢点爆竹,怕爆竹崩着我。而弟弟却与我相反,天生爱点爆竹,甚至敢捏着爆竹两头,等点着芯子后再把爆竹扔出去在半空中爆炸,这就构成了我俩的互补。

弟弟熟练地燃放爆竹,我捂着耳朵在一旁屏声静气地看着。

不料,有一个爆竹燃放后,纸筒子冒着烟落在住房窗子前戳着的玉米秸上。

那捆玉米秸是母亲戳在那儿的,上面晾晒着妹妹的一条沙土裤子。

那沙土裤子经母亲精心揉搓浆洗,白亮亮的,在阳光下泛着光。

弟弟要去将那爆竹纸筒子拿掉,这时正好母亲喊我们去吃饺子。我说:“算了,甭管它,没事。”听了我的话,弟弟也就没去管那个冒烟的爆竹纸筒子。

走进屋里,母亲正在将装满沙土的铁勺放进灶膛。我们则兴高采烈地扒蒜、砸蒜、搁醋,准备吃饺子。

我们的筷子还没挨到饺子,就听得“劈劈啪啪“的爆裂声。猛抬头,只见窗外一片火光,原来是那捆玉米秸着火了!

母亲丢下筷子,大呼小叫着从屋里赶出来,端起脸盆就向火势汹汹的玉米秸泼去,一边从着火的玉米秸上拽下燃着火的土裤子,摁在脚下使劲把火踩灭……

但是,那土裤子上面已经出现了两个黑洞,非常显眼。

忙了大半天,火终于熄灭了。母亲火烧火燎的心逐渐平息下来,怒气却腾地窜了上来。她强压住火气,细细地盘问我们是怎么回事。

我胆怯了,悄没声地躲向一旁。弟弟也胆怯了,他唯唯诺诺、哆哆嗦嗦地向母亲承认,是他点爆竹时,不小心爆竹纸筒子飞上了玉米秸,才引起这场火……

母亲愤怒了,不等弟弟把话说完,一把把弟弟的脖领子掐住,将弟弟的身子摁在她的膝盖上,就狠狠地抽打弟弟屁股。

弟弟哭叫起来,那凄惨的哭声唤起我的胆气。作为一个哥哥,我要承担起错误,不能让无故的弟弟继续挨打。

我抢上去告诉母亲:“娘,不怨弟弟,这本是我的错,弟弟本来要取下那个纸筒子的,是我没让他取下来,才引起这次着火的!”

母亲闻听后觉得冤枉了弟弟,对我的火气更大了,回身抄起一个木棍,就朝我冲过来。

弟弟怕我挨打厉害,几步窜过来压在我的身上。母亲几次调整姿势,也没能打到我,急得没了主意,一下将木棍扔在地上,蹲在地上便大哭起来: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烧了一条土裤子,孩子用什么替换啊!啊啊啊……”哭得我和弟弟鼻子酸酸的。

我和弟弟躲在一旁偷偷商量,妹妹少了这条土裤子也确实没有了替换,怎么办?

祸是我俩惹下的,我俩就应该尽全力补救。

最后我们想到居然还有一条救急的办法,我俩把刚刚得来的压岁钱凑了凑,总共有一块二毛钱。

我俩郑重确定,马上去张华供销社买布,求母亲为妹妹再做一条土裤子。

瞒着母亲我俩上了路。去张华四里路远,末冬的旷野上前无人影,后无追者,只有我和弟弟心情沉重地走着,默默无语……

然而我们没料到的是,前几天赶“花花街集”时供销社门市部里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擦锺,现在整个大街上却一个人也没有,门市部的门紧闭着,从窗子玻璃望进去,屋里货物摆得整整齐齐,唯独没人在。

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却突然眼前一亮:原来,爱女心切的母亲把自己夏天穿的唯一一件鱼白色衬衣剪开,缝补在烧破的土裤子上,前后宛然两朵鱼白色的花儿,煞是好看。

【相关阅读】

诗文小辑丨元宵节:灯光月色逐人行

庆馀年丨张晓燕:我不是“人贩子”

那些事儿丨田雪梅:父亲肩头的元宵节

那些事儿丨国明珍:最珍贵的元宵节礼物

庆馀年丨橘子:正月十五话元宵




【“庆馀年”征稿启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见得春节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关于春节,您有什么温馨的记忆?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您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您有什么美好的期盼?或者,您有什么其他不吐不快的事儿?

欢迎写成文字,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示:

此征文对作者无地域限制,但为本公众号征文不承诺一定发表在报纸版面上,且无稿酬

要求:

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均可,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关键词“庆馀年”,以便检索。

投稿邮箱:

changhefukan@sina.com

截稿日期:

农历正月十六






END



■作者:王存良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报纸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公众号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 


长河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公众号。愿做文史爱好者和笔友们的天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