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说到盛唐之诗,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堪为代表,不可逾越;提及盛唐之书法,颜真卿和柳公权被后世誉为“颜筋柳骨”,两座高峰。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比杜甫大三岁,他们一个以书法传世,一个以诗惊人。从现存史料中几乎看不到此二人或以字相贺、或以诗奉赠的事迹,二人没有交谊,甚至鲜有交集。这是为什么呢?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在苏轼看来,“颜书杜诗”已达到了“集大成”的顶点。
杜甫和颜真卿开创的新的法度并不单指形式,而是力求将内容纳入形式,形式与内容并重,共同表现出一种沉雄壮美的风格。
颜真卿的字、杜甫的诗被奉为正宗,不在唐代而在宋代,因为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治国推动了颜真卿、杜甫作品的传播。
两人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为后世树立了可供学习、效仿的格式和范本。
房琯(697-763)是唐朝宰相。
安史之乱后,其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皇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后,房琯奉玄宗之命前往灵武册立李亨为帝,深受器重。
房琯被委以平叛重任,但其不通兵事,用人失当,在陈涛斜之战大败而回,在贺兰进明、崔圆等人的进言下,逐渐被疏远。
房琯喜欢听门客董庭兰弹琴,董庭兰借此而弄权谋利。不久,法司弹劾董庭兰,房琯入朝自诉,被唐肃宗斥退,被罢职,这就是“房琯事件”。
在满朝噤若寒蝉之时,官居左拾遗的杜甫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站出来保护房琯。他上疏肃宗,认为房琯才堪公辅,不应该因细故免大臣。
营救房琯,可以说是杜甫生平最大之事,彰显了他的政治责任和勇气。
但此时的肃宗每天正为糜烂的军政形势着急上火,杜甫激烈的措辞,使其顿时大怒,立即命令宪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来会审杜甫。
三司负责人包括时任宪部(刑部)尚书颜真卿、御史大夫韦陟和大理寺丞崔光远。
御史大夫韦陟冒死上书解救杜甫,宰相张镐也奋不顾身疏救,杜甫幸免一死。
韦和张的义举给杜甫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其后期对两人的怀念诗词中可见一斑。
而此案中,颜真卿既没有反对审判杜甫,也没有上书释放杜甫,似乎无所表示。
有人认为,颜真卿的无为表现与杜甫的艰难赦免,给杜甫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日后两人即使见面也会万分尴尬,自然不会有所交往,更不会赠诗互颂。
对此,江汉大学柳国良教授认为:
颜真卿作为唐朝最正直的官员,面对杜甫敢于不顾一切直书上谏解救贤相,其内心不可能没有挣扎。
也许通过再三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加之颜真卿一生对皇帝唯谨唯慎,杜甫措辞严厉与皇帝抗争的态度也许并不为颜真卿所赞同,所以颜真卿做出的决定乃利益与个性使然。
从现存文献看,颜真卿没有对杜甫添名加罪,也没有对杜甫作过任何负面评价,而是以默认的方式,维护了同为直臣的杜甫。
之后的颜真卿与杜甫均屡遭贬谪,辗转各地,生活拮据,困苦万分,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
所以,颜杜虽生在同时,都文才横溢,又历经劫难,但可能因为政治、身份、个性、审美观的差别,而使两位后人心中的“巨匠”擦肩而过。
天宝十二年(753),颜真卿受时任宰相杨国忠的排挤,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郡(治所今德州市陵城区)太守。
平原郡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他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
至德元年(756)十月,颜真卿在坚持一年多时间后,终因寡不敌众,放弃平原郡。
他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郡拜见肃宗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
颜真卿在平原郡上演了一段可歌可泣抗击“安史之乱”的千古英雄史话,可以说任职平原郡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至于杜甫的“德州缘”,则与其胞弟有着莫大的关系。
《杜工部集》为杜甫的诗文集,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
书中收有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其中吟诵德州的诗有两首,第一首为《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秋。
这年黄河泛滥,河南、河北二十四郡遭受水害。杜甫之弟杜颖为临邑主簿,适遭洪水之害,便去信给杜甫陈述灾情。杜甫写了这首诗,以宽解其愁怀。
第二首为《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作于天宝四年(745)。
当时杜颖仍在临邑做主簿,杜甫暂离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去临邑探望杜颖,行前先到鹊山湖亭告别李之芳(历任驾部员外郎、齐州司马、剑南节度采访使等),恰逢李之芳已往青州,因而感怀。
(已载1月10日《德州晚报》)
END
■作者:孔军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公众号)
■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报纸)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