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露海:想起了儿时过年

文摘   2025-01-20 17:50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今年的一次聚会,我看着一大桌佳肴,一滴眼泪下来了,是因为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情景。

儿时,我在农村和大伯大妈在一起,家里生活很艰苦。平时菜里大妈用筷子在油瓶里蘸一下滴两滴,吃不到白面馍馍,更不用说吃肉了,再说家里也没有什么喜庆的事,过年可以带来喜气,也能解解馋,所以我最盼望的是过年。

还记得那一年过年 ,腊月二十三大妈祭灶神的事。她端一碗清水,拿几颗糖,一根葱供在灶王爷面前 ,感恩这一年的护佑 ;一炷香燃起清香袅袅,她双手合十,祈求……

腊月二十四,我们一家人齐动手,扫屋子,也把院子打扫的很干净;腊月二十五大妈把被褥、门帘、衣物都洗一遍。看到干干净净的家,我们便有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为了过个好年,大伯在集市上割了两块肉,每块大约两斤,一块是我们过年吃的,一块是走亲戚用的;买了两挂鞭炮,都是二百响的,一挂是大年三十放的,一挂是正月十五放的。

腊月二十六那天,大妈蒸了好几笼白面馍,其中二十个有大红枣,十个我们自己吃,另外十个走亲戚用。看到这些,感觉过年很幸福,连屋檐都挂满了微笑。

春联和福字是大伯亲自写的,我们贴在门上,墙上,院内,让红红火火的气氛燃起来,来表达我们对年的深情。

大年三十的晚上,前院伯伯一家来我家过年,人口多了,营造出了一份热热闹闹的气氛。一张四方桌,桌上的三荤三素是我们的年夜饭,那时我们觉得很丰盛。

该放鞭炮时,我舍不得一挂鞭炮一起放完,便拆开,把十几个放进兜里,是想之后再一个一个地放。点燃鞭炮,便有很多小伙伴围了过来,看看羡慕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

接下来是我们三个孩子跪着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我们发压岁钱。我双手接过两张崭崭新新一元钱,一种融融的暖意,瞬间流遍全身。

那时的年夜饭和现在相比,有天地差别,可我们吃起来感觉好香啊!还有热乎乎的饺子流出来一点香香的肉汁,送来一阵阵年的味道。

在一起我们边吃边说,乐得笑口大开,喜上眉梢,感觉年是一个用爱包围的温暖港湾。

没有忘记走亲戚的头天晚上,大妈指着篮子里一块大约两斤的肉,十个有红枣的大蒸馍说:“孩子,明天你要多吃啊,要不咱们就吃大亏了。” 说这话时,大伯大妈笑得一脸灿烂。

亲戚家的老奶奶、大叔很喜欢我,不停地给我夹菜,小饭碗摞的高高的,我吃的很饱。

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我高兴的一蹦一跳,还时不时地摸摸新衣兜里老奶奶和大叔给我两张没有皱褶一元钱压岁钱呢!

想想那时的年,都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每一次的讲述都能领悟一种思想的升华。

【相关阅读】

诗文小辑丨元宵节:灯光月色逐人行

庆馀年丨张晓燕:我不是“人贩子”

那些事儿丨田雪梅:父亲肩头的元宵节

那些事儿丨国明珍:最珍贵的元宵节礼物

庆馀年丨橘子:正月十五话元宵




【“庆馀年”征稿启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见得春节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关于春节,您有什么温馨的记忆?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您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您有什么美好的期盼?或者,您有什么其他不吐不快的事儿?

欢迎写成文字,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示:

此征文对作者无地域限制,但为本公众号征文不承诺一定发表在报纸版面上,且无稿酬

要求:

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均可,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关键词“庆馀年”,以便检索。

投稿邮箱:

changhefukan@sina.com

截稿日期:

农历正月十六






END



■作者:露海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报纸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公众号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 


长河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公众号。愿做文史爱好者和笔友们的天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