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起来,高高兴兴地淘黄米、烀豆馅,蒸粘豆包,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了起来。
粘豆包是家乡的特色食品,起源于满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后来逐渐成了地区的普遍特色了,因为本地寒冷时间相对较长,粘性食品能够御冷抗寒,是非常喜爱不可或缺的美食。
记得小时候,人们生活条件差,家家都不分昼夜地去磨坊排号碾黄米,我跟在大人的后边,最早是用人推碾砣,后来就改用牲口拉了,大人干活儿,小孩嬉戏玩耍,好不热闹。
磨完黄米面,根据粘度和口味按比例掺一些玉米面,进行发酵,大约一天时间就可以包粘豆包了。
豆包馅是烀好的红芸豆,圆豆包下粘有苏子叶。家庭妇女互相帮忙,打听探讨各家做粘豆包的最佳“秘方”。
小孩也跟着凑热闹,热乎乎的东北大土炕上,大伙边包边唠嗑,山南海北、奇闻趣事都讲出来了,但大多都是扬善弃恶喜闻乐见的主题讨论,听着和自己过日子有关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大概这也是粘豆包文化的一份子吧。
包好之后放入锅里底部添有水上面的篦帘上,苏子叶处朝下,摆放整齐,盖上锅盖,之后灶里烧火,加温,慢慢地蒸出了热气,越来越浓。
腾腾的热气夹杂着浓浓黄米豆香味儿,飘满屋里屋外,大街小巷,香飘四溢,人的食欲也就上来了,敞开锅,躬身透过蒸汽一看,一个个圆润润、滑溜溜、金黄黄,招人馋涎欲滴,急不可待。
用铲子协同筷子把豆包从锅里取出,放入碗中,根据个人口味,再加一点糖或是荤油,往嘴里一吃,香甜绵软,劲道适口,那是一个美呀!消寒祛凉,胃里顿时暖和和的,好不开心。
粘豆包在家乡的美好寓意是:“粘”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意思,“豆”象征着多子多孙,“包”是团团圆圆、和家欢乐的含义,谐音是“宝”。
过年吃粘豆包,象征着和谐美满、多子多孙、招财进宝的美好幸福生活。
时过境迁,与时俱进,不忘初心,人们经过努力拼搏,打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庆幸感谢和珍惜我们所处的幸福时代,吃着粘豆包,过着幸福年。
【作者简介】
于井春,辽宁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办过《阶梯》文学社,热爱生活,笔耕不辍。
【相关阅读】
【“庆馀年”征稿启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见得春节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关于春节,您有什么温馨的记忆?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您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您有什么美好的期盼?或者,您有什么其他不吐不快的事儿?
欢迎写成文字,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示:
此征文对作者无地域限制,但为本公众号征文,不承诺一定发表在报纸版面上,且无稿酬。
要求:
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均可,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关键词“庆馀年”,以便检索。
投稿邮箱:
changhefukan@sina.com
截稿日期:
农历正月十六
END
■作者:于井春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报纸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公众号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