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丨赵晶:迷人的哈尔滨之夏

文摘   2025-01-24 16:54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与寒冬一起到来的,是东北旅游的再次火爆。在新年开启暖阳高照之时,我不由怀念起去年夏天的冰城之旅。

在离家3000里之外的黑土地上,我感受到了与鲁北平原迥然相异的光景。

各种风格的欧式建筑林立,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欧洲街头,而路边“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红色标牌却在昭示着共和国长子的辉煌过往。

作为哈市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与天津西开教堂、青岛圣弥厄尔教堂等哥特式建筑不同,受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的影响,圣索菲亚教堂平面布置呈希腊十字布局,整体为砖石结构,造型端庄典雅。

洋葱头式的幽绿色大穹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精美绝伦,有着极其独特的艺术韵味。

教堂广场上游人如织,几乎三步一个身着裙装拍照的“俄罗斯公主”,举目皆是直播带货的网红,想拍一张没有公主与网红的教堂照片简直就是奢望,或许这就是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甜蜜烦恼吧。

即便如此,当你仰望这座宏伟的百年建筑,依然会在喧嚣之中听到历史的回响。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随着人流一路向北,经过兆麟街(以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李兆麟将军命名),尚志街(以抗日英雄赵尚志烈士命名)后就到了中央大街。

这条由面包石精心铺就的步行街,引领着人们步入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世界。

万国储蓄会旧址、特别公署旧址、满洲中央银行分行旧址,或典雅庄重,或富丽堂皇。

在这条充满魅力的大街上,著名的华梅西、波特曼等俄式餐厅早已排起了长龙,马迭尔冰棍倒是随处可见。

一支冰棍,一根红肠,一个列巴,一瓶蜂蜜味儿的格瓦斯,也算是到此一游。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松花江。

如果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有几分神秘色彩,那么夏日清晨的松花江畔就是一派生机。

斯大林公园依江而建,铁路俱乐部、江畔餐厅,这些有着年代感的俄罗斯古典风格小品建筑新颖别致却又风格各异。

漫步江边,可以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可以合着拍子与晨练的大爷一起哼唱松花江上,也可以去不远处的中东铁路大桥上一探究竟。这里也是《黑三角》《教堂街的故事》《年轮》等影视剧的取景地,《黑三角》里老太太卖冰棍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游客热衷的打卡地。

斯大林公园的中心矗立着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松花江特大洪水而建的防洪胜利纪念塔。

时光如江水奔腾而过,60多年后的今天丰碑依然巍然屹立,成为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在等待游船的间隙,看到售票厅上用老式的霓虹彩管勾勒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的字样,不由感叹冰城文旅的良苦用心。

谁能没有几分怀旧的情怀?谁的记忆里没有霓虹灯闪烁的光彩?

一个恍惚像是回到了儿时的德州人民公园。家乡虽小,也有一处可以泛舟游玩的天地。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与斯大林公园隔江相望的是太阳岛。一曲《太阳岛上》让这座小岛声名鹊起。

“忽然有一个太阳,涌现在松花江上。在热切的盼望中,梦想和希望终于开花,在江心的一片地,果然充满了阳光。”——这是诗人艾青为太阳岛抒写的赞歌。

松花江孕育了美丽的太阳岛。这里与繁华盛景相接,却仿若世外桃源,这里林深见鹿,江风细语,正是北国迷人的夏日风光。

【相关阅读】

行万里路丨李一鸣:北疆秘境
行万里路丨胡玉鲜:行至南京
行万里路丨单克锋:绝美花戏楼

行万里路丨廖天元:走向八大关


■作者:赵晶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报纸)


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公众号)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 



长河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公众号。愿做文史爱好者和笔友们的天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