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在第二故乡云南边疆建设兵团的点点滴滴。照片上的我在实验队工作并已成家,这是我们夫妇俩和女儿在家门前自己种的香蕉树下的珍贵合影。
妻子朱桂芳是从上海市川沙县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女知青,于1971年4月10日赴滇,被分配到一师六团二十二营一连;我是上海市南汇县知青,于1971年12月3日赴滇,被分配到与女友朱桂芳同一个连队同一个苗圃班。我们离开家乡到了遥远的祖国边疆,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恋爱,从战友到夫妻生育孩子,在那里记录了我重要的人生故事。
在橡胶苗圃班,班长是李惠情,组员有朱桂芳、蒋双蓉、朱永良、陆叶平和蔡明军,共6人。这6个人当中,朱桂芳年龄最小,所以班长李惠情像姐姐一样,在平时的生活和劳动中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照顾,她们两人像亲姐妹一样。我看到挑水码头很滑,女同志挑水不安全,就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修固挑水码头。收工回连队后利用业余时间,用竹子削成竹片做成很多衣架,送给朱挂芳。由于新建连队劳动强度大,每月40斤的定粮男同志不够吃,我也不例外。朱桂芳把平时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我吃,还抽空帮我洗衣服洗被子。时光点亮了人生,我们俩在日常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中互帮互助,从相识、相处、相知、相助到相爱,终成眷属。
后来,我被调任连队文书,协助连长对规划开垦种植橡胶树的天梯保护带和穴位,用水平仪进行定位测量;对职工每天开垦挖地、挖穴的定额数量进行收方丈量;晚上,收集连队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写成稿子张贴在连队宣传栏或投稿到营部广播站,在全营播放宣传。有时候,直接用纸卷成喇叭,在连队的场地上面对全连人员,用嗓子高声喊的形式进行宣传表扬。文书还要负责每个月职工工资的发放,所以每月都要到勐满银行去领取全连的工资款。由于交通不方便,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从连队到勐满银行,来回要步行6公里。职工工资的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28元,扣除伙食费8元后发放20元。当时的伙食条件很差,按上级规定,连队后勤人员的数量是按职工人数的比例安排的,我们连有1个司务长、2个炊事员,3人种菜、1人养猪。由于种的蔬菜供不应求,所以有时只能吃盐巴汤。连队养猪是散放吃草为主,饲养时间长,平吋吃不上猪肉。有的知青吃不饱,就跑到山上去摘野果子、挖野山药吃。为了改善生活,知青们在宿舍后面的荒地上开垦小菜园,自已种植蔬菜、瓜果,补充食堂伙食的不足,我也不例外。
因工作需要,营部技术员张荣珍参谋要借调我到营部,协助全营的橡胶树种植规划工作。我在连队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编织竹箩筐等竹器。在收获花生期间,连队急需大量的箩筐,所以我接受了编织竹箩筐的任务。正好这时营部也要借调我去,连长没有答应。后来,经过营部协调决定:一连砍一车竹子,交给基建连帮助编织箩筐,解决一连急需箩筐的问题,而我被借到了营部。
我在营部协助张参谋着手规划全营各生产连队的橡胶树种植面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拿着地形图,对全营八个生产连队,按阳坡、阴坡、半阳坡、半阴坡的种植面积进行规划。根据橡胶树不同品种的耐寒能力(高产的但耐寒性比较差;耐寒性较强的但产量比较低)进行实地勘察、规划。历经数月,我在全营八个连队的大山里爬上爬下,留下了辛劳的足迹。有一次,我被一根尖刺隔着运动鞋刺进脚底,流了不少血。在山里勘察时,被山里的蚂蝗、蜜蜂和蚊虫叮咬是常事。这期间,我妻子怀着身孕,既要坚持上班劳动,又要为小家庭忙里忙外,所有家务事由她一人承担。她要上山抬柴禾回家,又要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菜、施肥。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我放弃星期天的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她一直挺着大肚子坚持上班,直至临产。妻子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取名陆浩。在妻子坐月子时,我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她吃苦耐劳,很能干,还用她的巧手为女儿做新鞋、缝制新衣服和漂亮的裙子。
我进山勘察要制作规划图,只能利用营部的乒乓室,在乒乓台上画规划图。当时条件差,没有晒图设备,也没有打印机,只能用复写纸复制各连队的生产规划图,全营共复写了几十张图纸,握笔的手指上磨出了很多老蛮。按原始的方法,靠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得到了营部领导和各连队的好评。
随后,我又参加了营部组织的技术培训班,学习“橡胶树栽培”技术,由营部生产技术员张荣珍参谋进行辅导。我会画图,所以帮助张参谋画教材挂图。理论学习后,组织实际操作,对橡胶树进行杂交、人工授粉、化学除草、切片、芽接等技术操作。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职工们真正掌握了橡胶树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知识。
根据种植橡胶树的生产技术需求,营部专门成立了试验队。由于我是技术骨干,所以我们一家也被调入试验队。试验队要培育新品种、推行新技术、总结新经验,然后向全营推广。在这期间,体制由兵团改为国营农场,原二十二营改为勐满农场九分场。按场部的地理位置以及气象局的要求,在试验队的位置要建立一所气象站。场部委派我去县气象站学习气象科学技术知识,学成归来后被委以重任,组织创建并负责场部气象站的工作。在创建气象站的过程中,面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艰难困境,不怕苦、不怕累。没有专职的木工做测温的百叶箱,就凭我平时自学做小家具的木工技术,就地取材按双层百叶箱的规范图纸要求,自己动手做。测风向、风力的仪器设备,要安装在一定高度的铁塔上。铁塔需要焊接,但没有专职的电焊工,所以自己又学着焊,由于没有防护设备,导致我的眼晴红肿了好几天。最后,用我的智慧和汗水,把气象站搞得有模有样,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气象站建成后,每天24小时要对温气、湿度、风向、风力、日照时间、能见度、云层分布、降水量等天气概况,进行观察记录。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也要冒着风雨到气象观察点进行观察和记录。
有一天晚上还未到观察时间,我随意躺在床边休息,突然发现女儿两眼朝天翻白,用手一摸,滚烫的额头吓了我一跳,女儿正在发高烧,这下可把我俩给吓坏了。我手忙脚乱地跑出去,敲门叫试验队的卫生员前来出诊。女儿的体温高达39.8度,卫生员用酒精为我女儿擦身,帮助降温,並要求马上送场部卫生院医治。当时正下着大雨,我们夫妻俩拿着手电筒,打着雨伞,抱着女儿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在泥泞的山路上,把女儿送到山下的场部卫生院。经医生检查病情后,立即为我女儿挂水退烧,并住院观察治疗。当时的卫生院条件相当差,病房都是茅草棚,墙壁是用竹篱巴围起来的。隔壁病房中,正躺着一个被地蜂叮咬中毒后抢救无效而死的上海知青。这时雨下得很大,惊天动地的雷电一个接着一个,借着微弱的灯光,能从篱笆缝中看到隔壁病床上死去的知青。在这种环境里,我们提心吊胆地一边陪着发髙烧的女儿,一边注视着那冷冰冰的隔壁。到了规定的观察气象抄表时间,我还要上山到气象站,观察记录气象数据。就这样,我每两小时冒着风雨,在泥泞的山路上跑上跑下一趟,直至女儿烧退出院。在卫生院的那一夜,成了我至今刻骨铭心的一幕。
我在协助场部搞林地规划和气象等技术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技术员张荣珍和他的妻子谢会计的很多帮助,经常留我在他们家吃饭。他俩生育一女二男。不幸的是,当时才5至7岁的两个儿子和其他几个小孩,在停在营部坡道上的中型拖拉机上玩,突然拖拉机下滑翻车,把他们大儿子的腿压断,小儿子当场压在车轮底下身亡。这晴天霹雳的打击,使夫妻俩无法接受,好长时间都沉浸在悲伤和痛苦之中。为尽快缓解他们的悲痛,我不分昼夜地陪伴他们,开导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所以,我和老职工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勤劳见成果。在艰苦的岁月中,为了改善生活,自学木工,自制家具。我们夫妻俩在自己的住房后面,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菜园,种植了各种蔬菜和瓜果,还有香蕉、菠萝、甘庶等植物。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温馨的小家庭。我的人生美好时光留在了边疆,而我在边疆奋斗的经历将永远铭记在心。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