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山东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齐国、鲁国、吕国、济南国等多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大国。因此,山东地区的王侯墓葬数量相对较多。经考古学调查发掘,山东境内有大型诸侯王墓十余座,墓葬中多数都有珍贵的文物遗存,这些丰富的遗存再现了汉代王侯居则高楼重阁、侍婢成群,宴则钟鸣鼎食、高朋满座,行则宝马雕车、仪仗威严的恢弘场景,反映了两汉时期齐鲁大地的辉煌。
丰富奢华的陪葬品展现了当时社会富裕的经济状况,显示出汉代高超的手工业工艺水平。位于章丘枣园镇的洛庄汉墓墓室周围的36座陪葬坑和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11号坑为车马坑,出土3辆实用车马,1号车为立车,形制同于秦陵1号铜车马,2号车为安车,形制同于秦陵2号铜车马,3号车为大安车,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所见最大的马车。14号坑为乐器坑,出土编钟、编磬、铃、钲、錞于、建鼓、瑟等140多件乐器。”从随葬器物上的铭文和特征推断,墓主很可能是吕国国王吕台。
章丘洛庄汉墓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错金银青铜器十分吸睛。《汉书·食货志》记载:“错金,以黄金错其纹”。错金银工艺指的是把金银材料镶嵌在青铜器上的一种精细装饰工艺,兴于春秋,盛于战国,至东汉衰落。古代工匠们先在青铜器泥模表面预先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铸成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牢固,由于刻上的凹槽内宽外窄,金银材料填满后不会脱落,最后再用错石将其打磨抛光。图案和铭文镌刻于光滑的平面上,金银与青铜器本身的颜色搭配对比强烈,呈现出繁缛华丽的装饰效果。
两汉时期的错金银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时代”一抹绚丽的晚霞。它们继承了战国时的传统,器物种类继续沿着日常化、精细化趋势发展。
图丨西汉 错金银铜当卢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出
当卢,是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置于马的额头中央偏上部,这种饰品在汉代十分流行,常饰有鸟兽和图案化的云纹。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出的西汉错金银铜当卢,表面使用错金银工艺,遍布对称的勾连云纹,犹如花蔓缠绕的小园香径,尽显精致奢华。汉代社会崇尚黄老思想,偏爱神话题材,两汉时期的错金银青铜器装饰图案以神话化的动物纹和云纹为主,反映出虚实相生相融的浪漫风格。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错金银青铜器
华丽的花纹
与耀眼的金属光泽
呈现出古朴典雅
精致华贵的艺术效果
金黄的颜色
推翻人们对青铜器的
刻板印象
使“吉金”二字
实至名归
令人叹服于
千年之前的熠熠光芒
编辑:韩瑞
审校:陈娟
审发: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