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初,山东博物馆业务工作交流会成功召开,全馆12个业务部室交流工作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助力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能,明确了发展方向,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本次山东博物馆业务交流会系列报道将对山东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景式展示,向观众展现一个多元、立体的山东博物馆,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山东博物馆愿与时代共成长!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灵魂,是博物馆业务之基、发展之翼、创新之源。为实现“国际一流博物馆”目标要求,山东博物馆坚定走实“学术立馆”之路,以科研为杠杆,撬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博物馆业务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培根筑基
多成果产出筑牢学术底座
- SHENGENGHOUZHI DUXINGBUDAI -
开展课题研究是科研工作最基本的形态,山东博物馆鼓励全馆科研人员多渠道开展课题申报。2024年,立项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1项,申报立项社科联各类课题7项,立项厅局级课题4项,结项各类课题12项,以课题申报为基础,丰富科研成果产出。作为试点单位,承担了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选取“山东史前陶器”和“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两类文物探索齐鲁文化基因奥秘。承担国家文物局“全国藏品管理提升项目”,深入调研全国藏品管理情况,在全国藏品管理方面给出了山东博物馆的建议。
在展览策划方面,组建策展组,以学术为支撑,开创多部门联动策展新模式,形成馆内集体谋划、外出考察提升、专家多轮论证的螺旋式策展流程,全年举办原创优秀展览18个,提升了藏品展示和展览成果产出水平。以课题研究和展览策划为导向,全年出版各类专著、学术书籍17本,业务人员发表学术文章120余篇。
交流互鉴
- SHENGENGHOUZHI DUXINGBUDAI -
2024年,是山东博物馆建馆70周年,从学术角度出发创新馆庆理念,山东博物馆连续举办“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甲骨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等4场大型学术会议,编辑出版《山东博物馆七十年》等5项学术出版物,与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等达成合作协议20余项,扩展了“学术立馆”的内涵。成立学术交流委员会,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围绕展览、书籍出版等活动,邀请专家召开学术交流会、论证会30余场,提升科研成果水平。鼓励业务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在交流学习中提升研究水平。2024年,业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座谈、调研等学术活动近百次。“古陶瓷青年论坛”“石刻论坛”“文物保护科学与技艺”系列讲座品牌作为重要科研阵地,在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参与人员数百人,促进了青年科研人才的快速成长。名家工作室持续完善,截止2024年底聘请5位全国知名学者为首席专家,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发挥了名家引领作用。创新机制
多平台联动实现合作共赢
- SHENGENGHOUZHI DUXINGBUDAI -
以“学术立馆”为导向,广泛搭建学术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发起倡议,成立海岱文明、齐鲁文化“两创”研究基地,解码齐鲁文化基因,落实文化两创要求。发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成立“明代服饰”“古代铜器”“古代石刻艺术”“鲁绣研究”“水墨画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山左明清书画研究”7个研究中心,邀请行业顶尖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广泛吸收青年科研人员加入中心工作,统筹馆内外优势资源,凝聚研究合力,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带动青年研究人才和高精尖人才产出,翻开了山东博物馆创新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 SHENGENGHOUZHI DUXINGBUDAI -
2024年,山东博物馆成功入选新一轮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履职担当,在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作为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的挂靠单位,以学会为平台,举办“全省博物馆策展能力提升专题高级研修班”“首届山东省革命文物主题陈列策展培训班”“学会保管专业委员会业务培训班”,提升全省文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举办2024年山东省中小博物馆提升工作现场会”“守正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多样化传播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爱此千年器——乐器文物研究与活化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全省和全国范围的学术会议,提高全省博物馆整体学术研究水平,助力全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与科研体系”是山东博物馆五大工作体系之一,学术体系建设是山东博物馆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在新的一年里,山东博物馆的科研工作,将在“学术立馆”理念指引下,创新求变、突破发展,规范学术活动流程、创新学术发展思路、开拓学术研究视野,完善“一馆刊、二基地、七中心”建设。实现馆刊《齐鲁文物》的提质升级。推动海岱文明、齐鲁文化“两创”研究基地科研成果产出、推动“明代服饰”等七个研究中心发展,探索建立馆级课题申报制度,启动山东博物馆展览大纲文本库建设,打响山东博物馆学术科研品牌,形成制度完善、运行顺畅、保障有力、高效赋能的科研管理体系,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供稿:科研规划部
编辑:张琳
审校:陈娟
审发:李娉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