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背过的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段话:
“马牛羊,鸡犬豕(猪)
此六畜,人所饲”
新石器时期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食来源
人类开始驯化饲养特定的动物
“六畜”成为首选
据考古学家考证
至新石器时期结束
除马和鸡以外的“六畜”
均已被人们驯化饲养
在距今一万年前,我国畜牧业就已产生。根据考古学证据,最早被驯化的家畜应该是狗和猪。在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中,发现了十几具被埋在墓葬区附近的狗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畜。狗是由狼驯化而来,据考古学家推测,人类饲养家犬应是为了狩猎、看守家园及作为宠物娱乐之用。所以说,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狗狗都是人类最好的伙伴。
家猪的祖先是野猪,原始人类通过驯养野猪来保证稳定的肉食资源供应,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家猪也作为私有财富的象征,在墓葬随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年代上限为距今约9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左右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左右进入中原地区,如在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遗址和禹州瓦店遗址中发现的绵羊骨骼。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晚段,地域包括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出土家养黄牛的遗址有甘肃省永靖县大何庄遗址、秦魏家墓地,山西省襄汾市陶寺、河南省准阳县平粮台、新密县古城寨、禹州市瓦店、柘城县山台寺等遗址。
家马是由中亚地区的野马驯化而成,在距今约33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中发现多座车马坑,一般都是1车2马。另外,在殷墟遗址的西北冈发掘和钻探了100多个马坑,在同样属于商代晚期的陕西省西安市老牛坡遗址和属于商末周初的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遗址中也发现车马坑和马坑。由此可以确定在距今约33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家马。
家鸡起源于红原鸡,但是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迄今为止国际动物考古学界仍然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距今约3300年左右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就已经存在家鸡了。
野生动物被人类驯化后,由于活动空间受限、饮食种类单一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其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家养动物普遍比同类野生动物体型要小。
家养动物的牙齿和骨骼上有时会衍生出由于人类饲养或驭使而导致的疾病痕迹,例如家养马和家养牛的骨骼,因为长期的为人类负荷沉重的货物,有明显的骨质增生现象。
家养动物不再进行野外狩猎活动,他们的骨骼和牙齿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犬齿变小退化。
家养动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肉食资源,当动物成长到一定年龄后体重便不会再继续增加,随后被人类宰杀,不会再继续饲养动物至老年阶段。
为了更好地让家养动物繁殖,一般饲养的雌性动物偏多。
自新石器时代便有猪、狗、黄牛、绵羊殉葬的现象出现,延续至商代,每次占卜、祭祀时都会供奉大量的家畜。
参考文献:
[1] 高芮 《海岱地区史前社会与早期文明进程研究》.
[2] 杜佳冰 《考古别只盯着人了,动物里藏着华夏文明细节》中国青年报/2023年/7月/4日/第011版.
[3] 许嘉隽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的家畜相关研究》.
[4] 陈松涛 《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的生业与社会》.
编辑:张琳
审校:陈娟
审发: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