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丨豆蔻梢头二月初——二月月历

旅行   2025-01-28 08:00   山东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冬日料峭的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枝丫,玻璃冰冷扎手,泛起一窗迷雾般的水汽,隔绝了窗外的天寒地冻,让窗内的氛围更加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陆续到来,茶几上饱满滚圆的瓜果被摆放成最好的姿态迎接来访的客人,角落里精心修剪过的花草繁茂,更添一份新春的生机。大人们忙忙碌碌诉说着家长里短,小孩子也玩儿的正欢,街道上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顾冷风砭肤,他们依旧肆意欢乐。


到了晚上那就更热闹了,一串串烟花拔地而起,直冲冲飞向漆黑的夜,炸出金波红浪,与万家灯火倒映出二月的新春盛景。




送穷接财运



过年时总有一些节日“禁忌”,这些禁忌是千百年来民间代代约定俗成的习惯,要到正月初五这天才能打破,俗称“破五”。


送穷:相传大年初一是扫帚的生日,所以大年初一忌讳动用扫帚,否则会招来“扫帚星”,扫破财运、扫来晦气。迎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很多人家春节之前就置办好供品等到初五为财神贺寿。有“送穷”“迎财神”双重风俗的地方,初五一大早先打扫卫生“送穷”,然后打开大门,燃放爆竹烧香“迎财神”。与“送穷”不同的是,“迎财神”燃放的爆竹是从大门外开始,一边燃放一边往里走,意思是把财神从外边迎到家中。





花市灯如昼



花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在民间挂灯,逐渐演绎为元宵节的赏灯习俗。古往今来,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的庙会游园灯火璀璨熠熠,无数花灯汇聚成一条彩色的长河,河上夜云流飞,河底人间温情。





豆蔻迎初春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火热的气氛中时,大自然已然悄悄吹响进入春天的前奏。


立春时节,大地尚未苏醒,还停留在万物闭藏的状态,再过不了多久,东风拂面,冰皮始解,万物回春。不信你瞧,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正蠢蠢欲动。


《本草》云:“豆蔻未开者,谓之含胎花”。唐杜牧《赠别》诗中写道:“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三四岁对于古代女性而言,正如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一样娇嫩清丽,含羞带怯地等待妩媚娇艳的绽放。一朵扬州城初春时节枝头不起眼的小花,由此成为描述十三、四岁青春少女的代名词。


这一幅山东博物馆藏《清缪宫桂仕女图轴》用清丽的笔法绘出一名窈窕美丽的少女,面容俊俏,身着淡绿罗衣,右手持镜专注地妆扮着自己。全画留白较多,画中人物细笔勾勒,笔墨细柔,设色淡雅,表现出一种含情脉脉、秀骨内敛的静态之美。



图丨清 缪宫桂仕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鞭炮声里春来到

二月豆蔻迎风笑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人们用红纸、花灯与鞭炮

装扮小家

铺设世界

将吉祥祝福撒向每一个角落

在欢度春节的同时

也请留意

春日的悄悄来访~




供稿:信息部官方微信团队

编辑:陈娟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余万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