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冬至过后,迎来了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标志着气温开始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小寒时节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南宋胡仔《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七引北宋孙宗鉴《东皋杂录》记载:“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对应一种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一番花信风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小寒花信风,指的是从小寒节气开始,每五天为一候,每一候对应一种花信。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梅花不惧严寒,趁着小寒时节即将到来,率先盛开了,具有“凌寒独自开”的特性,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被誉为“东风第一枝”,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洁的气质。山茶花也在小寒时节开放,其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水仙花被赋予了“凌波仙子”的雅号,以其清秀的茎叶和宜人的花香著称,常被列为雪中“四友”之一。
进入小寒节气,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另外,小寒往往与腊八不期而遇。在中国北方,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也到了剥蒜制醋,泡腊八蒜的时候。“腊者,接也”,寓意新旧交替。泡腊八蒜经过时间腌制,在过年吃的时候正当时,这是家家户户最具年味的仪式感了。
说到吃的仪式感,怎么能少了一套精致的餐具呢?木质的餐盘、细瓷的碗盏,每一件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敬意,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每一餐都成为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中的这套战国铜餐具更是将这份仪式感推向极致,每一件铜器都精雕细琢,闪耀着千年前的匠心独运。
图丨战国 铜餐具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出
这套临淄旧址出土的铜餐具共有六十余件,包含有耳杯、小碟、盘、盒、碗,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等部分。出土时,所有餐具均按照大小依次整齐叠放,严丝合缝地装在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铜罍中,设计十分精巧。细观这套餐具,虽然造型简单,但制造工艺却极为复杂,可见战国时期齐国手工制造业的辉煌。
能将六十多件餐具
严丝合缝地放在一个铜罍中
这样功能强大的餐具
一定属于一位热爱生活的主人
遇到小寒这样的寒冷季节
最治愈我们的
也许就是这生活的仪式感
和内心的烟火气
你说呢?
编辑:陈娟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