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丨泥牛鞭散六街尘——立春

旅行   2025-01-28 08:00   山东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虽然此时仍旧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迎春仪
START OF SPRING



立春向来有“打春”的说法,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农谚更有“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由此看来,古人十分重视“立春”,继而延伸出许多立春的习俗。


打春牛:打春又名“鞭春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立春前,用泥塑一“土牛”,称为春牛。在土牛肚子里塞满五谷,牛被打烂时,五谷从腹中流出,人们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着仓满粮足。


咬春:立春时节,中国民间有“咬春”的习俗。《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将萝卜、姜、葱、芥、韭五味辛辣味的蔬菜拼成“五辛盘”,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再辅以新鲜蔬菜食用,既具迎春之意,又可防换季疾病。


踏青:《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冰融雪消,草木滋长,大地回春,立春时迎着惬意的东风几结伴出门踏青赏春的习俗流传至今。




鱼跃春
START OF SPRING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之日,东风送暖,吹化了腊梅梢头的积雪,这仿佛是一个来自春天的信号。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沉眠的鱼儿也游到水面上嬉戏。


“鱼藻雍容里,云霞俯仰中”。山东博物馆藏清道光釉里红鱼藻缸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群鱼戏藻的生机春景。器体唇口内敛,丰肩斜腹,饱满端庄,气势磅礴,胎体厚重坚致,通身施釉里红,水面有浮萍与星星点点的绿藻,上绘数尾游鱼,鱼鳞清晰,运笔古拙而不失神韵。红波摇荡,萍藻浮沉,鱼儿于其中肆意浮游,或神龙摆尾,或侧冲向下,动态自如,一片盎然生机。


图丨清道光 釉里红鱼藻缸山东博物馆藏


雪消风软

草木知暖

蠡虫探头

游鱼戏逐

立春恰逢春节

不如与三两亲朋好友一起

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

共赏早春风光



供稿:信息部官方微信团队

编辑:陈娟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余万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