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带着新年礼物来啦!15个“Q&A”对话,策展团队深度解读“锦绣齐鲁”展(附礼物领取方法)

旅行   2024-12-19 08:03   山东  


9月30号

山东博物馆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

盛大开放

精美的文物藏品

独特的展陈设计

牢牢抓紧了观众们的目光

展现了齐鲁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让观众在鲁绣鲁锦的精美工艺中

感受到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

展览还与现代艺术结合

展现了鲁锦鲁绣

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

为了让观众体会到传统文化

与现代社会交融的美好

主创团队们

又想了哪些“小妙招”?


别着急

下面我们将用“Q&A”的方式

对话幕后的主创团队

担任内容策划的孙芳老师

和负责展陈设计的张守烨老师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开问!

注:文末有惊喜好礼相送!



策展人

Content Planning & Exhibition Design



孙芳,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潍坊学院行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文物研究与策展,已主持完成5项省、厅级课题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出版专著2部,编著多部专业图录;在《农业考古》《艺术与民俗》《文物天地》《中国文物报》等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在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和国内博物馆多次做学术专题讲座;在国内外完成40余个民俗专题展览的策展。
张守烨,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现为山东博物馆学会会员、山左明清书画研究中心成员、鲁绣研究传承中心成员等。作为形式设计负责人完成“武梁祠——石刻图像艺术展”“走近考古”“从平凡到非凡: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等展览。



展览内容篇

Exhibition content






Q1
先请孙老师向观众朋友介绍一下自己吧~
A

大家好,我是孙芳,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得民俗学硕士学位,同年来到了山东博物馆工作。这十几年来,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民俗文物研究策展。








Q2
您在接到“锦绣齐鲁”展的策展工作的时候,第一感受是什么呢?
A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第一感受就是非常突然(笑)。


一般的博物馆展览,从立项一直到落地需要一个时间周期,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本次“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从8月15号开始展览策划,到9月30号如期开幕,短短45天,时间非常紧张。这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Q3
在承接这个紧急任务后,是怎么快速“吃透”鲁锦鲁绣的?
A

这个展览从“物”的层面来看,它有两个主要的对象:一个是鲁锦,一个是鲁绣,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鲁绣是山东地区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工艺,山东博物馆内保存有非常多的鲁绣文物,可以说鲁绣是我们馆的“特长”项目。鲁锦,其实是一种棉质纺织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前期的策展工作中几乎是我们的“知识盲区”。幸运的是,山东省文旅厅和工信厅前些年一直在做“振兴鲁锦”相关的工作,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基础与展览经验,本次“锦绣齐鲁”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支持与帮助。










Q4
为什么要定“锦绣齐鲁”这样一个主题?
A

主题的设定其实有一个合作的背景因素。山东省工信厅、文旅厅在山东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鲁锦、鲁绣的展示推广活动——“古韵新织:2024鲁锦鲁绣展示季”,“锦绣齐鲁”展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展示环节。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中的文物、图片、资料、视频等形式来展示山东地区鲁锦、鲁绣的传承脉络以及从古到新的创新迭变。


“锦绣齐鲁”这个名字也是由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亲自定的。刘馆长说:“这个展是9月30号开展,是给我们伟大的祖国75周年华诞献礼的一个展览。”“锦绣”一词在这里也是跳出了具体的“锦”与“绣”,隐含着“锦绣山河”之意。








Q5
整个展览的内容以“源”“流”“传”三个单元串起了一条鲁锦鲁绣的文化脉络,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A

对于一个展览来说,主题一旦确定以后,后面最关键的就是框架结构的搭设。在展览中策展团队致力于不仅仅要展示“物”,更要阐释这些“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帮助观众通过上展的这些“物”,与古人来一场直接“对话”,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观展体验。在展厅近1000㎡的展示空间之内,我们通过“物”的陈列让观众对山东地区织造历史的发展、传承以及保护有一定的了解,于是理出鲁锦鲁绣的文化脉络成为必要动作。










Q6
此次展出的鲁锦、鲁绣文物,既有馆藏的资源,也有外借的藏品,我们策展团队在展品的选择上有什么原则和标准吗?
A

展品的选择上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件文物可以体现鲁锦、鲁绣的历史延续,其次要与展览框架相契合,保证展览线索完整性,同时,还要保证观众对民俗情感的切身感受、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的温度等因素。










Q7
那在您看来,鲁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在这个展览中又是如何呈现的?
A

策展团队在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曾提出了一些展览内容的“关键词”,比如历史传统、民俗情感、文化传承等,具体到展览最终落地,我觉得这几个关键词代表了鲁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最终在展览里也都落实得非常好。我认为,一个展览的呈现应该是点、线、面的结合。如果“面”是主题的话,“线”就是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展览框架、文化脉络,而这个“点”就是我们一件件具体的文物展品。种种努力,最终使“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以最完整的姿态呈现给观众。










Q8
在展览中,许多观众看到了一些互动和教育项目,为什么要把教育活动区域直接放在了展厅里面,而不是另外地去设置一些教育课堂呢?
A

我们在策展时考虑到年龄比较小的观众,可以在展览中为他们提供一个沉浸体验式的交互环节,让他们在看完展览后,直接在展厅中就可以操作,加深对鲁绣、鲁锦的认识,也是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呼应。实践证明,我们的设计还是很受欢迎的。










Q9
除了上述的一些文物藏品,在展览的最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常时髦的现代鲁锦、鲁绣产品,这部分的内容设计有什么深意吗?
A

本次“锦绣齐鲁”展的第三部分侧重于当今鲁绣的传承和保护。2009年山东博物馆集中收藏了大量的鲁绣藏品,同时把当时济南刺绣厂的鲁绣艺人也请到馆里,用鲁绣这种方式复刻、保存文物。展览结尾展出的10块鲁锦出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为了符合今天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他们还进行了创新设计。最后展柜里的服装是山东服装设计协会在工信厅的指导下,尝试着把现代美术技艺运用到如今最新、最时尚的创造设计当中。把这些现代的鲁锦、鲁绣产品放到展览最后,也是希望鲁锦、鲁绣的未来发展能如我们这个展览的结语一样:锦绣齐鲁越来越美,锦绣之路越走越长。










Q10
通过本次展览的组织和策划,您希望展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A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的开展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展览正式开放后,我们发现观众对于这种具有本土地域文化色彩的主题非常感兴趣。山东博物馆作为全国15家央地共建博物馆之一,我们也责无旁贷,有义务去更好地挖掘、阐释本土的地方性文化。这个展览虽然开始了,但我们仍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今后也能结合着观众反馈,针对观众对展览的评价,为今后的策展工作提供指导。







展陈设计篇

Exhibition Design






Q11
张老师您好~在采访前请您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A

大家好,我是山东博物馆陈列部的张守烨,在本次“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策展团队中担任设计主创。








Q12
本次“锦绣齐鲁”展整体的设计风格跟山东博物馆其他的展览有很大的不同,能跟我们聊一下您的设计构思吗?
A

“锦绣齐鲁”展在设计上与其他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展览比较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通过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多媒体展示以及互动展项等多种方式,辅以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图案设计的视觉美学,全方位、多角度地传达出齐鲁织绣的文化魅力。可以说我们这个展览,做到了将“山东织绣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展览的设计理念”二者有机融合。








Q13
本次的展览在色彩搭配上非常“吸睛”,您能说一下,本次展览在色彩运用上有哪些特别的考虑吗?
A

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色彩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时候可以非常直接地向公众传达某些特定的信息。本次“锦绣齐鲁”展在设计上策展团队也是想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在主题色的选择上,第一单元选择了温馨亲切、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历史橙”,第二单元选择了经典主色“鲁绣紫”,最后第三单元选择了意味着创新与生机的“现代绿”。希望观众能在观展中既能感受鲁锦、鲁绣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又能徜徉在色彩的海洋中,尽情体验视觉上的美感。










Q14
有观众注意到,整个展厅充满了丝线元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元素呢?
A

文化元素是一种独特表达,它可以是一个实物载体,也可以是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非物质性精神。在本次展览的设计构思上,我们选取了鲁锦、鲁绣共有的一种文化元素——丝线。秉持着“线领古今”的设计理念,在展陈布局上充分利用丝线元素并将其贯穿整个展厅,以此构建起展陈、文物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交流桥梁,同时连接起历史与当下,能更好地去说明我们山东织造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发展性。










Q15
除了丝线元素,在这个展览里面还有什么观众不易察觉到的“小巧思”么?
A

为了让观众获得一个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在保证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我们在展厅的各个位置,甚至是不起眼的小角落都花了心思设计。以序厅为例,在五彩斑斓的丝线背面,团队选用了鲁锦的经典纹样,将鲁锦的织机和鲁绣的绣梆做了一个创意的结合,让二者同时以刺绣的方式将展览的标题绣在展标墙上,这样一来既能够传达出历史文化的韵味,同时也更能够符合览的主题。同时,在每一个单元背景墙面的图案选择上,都尽量做到美观且符合主题。比如第一单元,图案来源于第一单元的重点展品——战国时期的丝织物,可以表现出我们齐鲁织绣文化的源远流长。







《周礼·考工记》写道:

“天有时,地有气

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齐鲁大地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地域生活环境

和民风民俗特点

赋予了

传承千年的织绣技艺

深厚的历史底蕴

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山东博物馆的主创团队

朝夕不倦、兢兢业业

只为让齐鲁锦绣之美

再次绽放于新时代的艺术土壤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

目前正在火热展出中

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展览信息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4年9月30日—2025年2月15日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


岁月匆匆

光阴一瞬

转眼间,已到2024年的末尾

在此

鲁博君真诚地感谢过去一年里

每一位粉丝小伙伴的支持与陪伴

并且为大家薅了点福利!


只要您关注山东博物馆微信号

只要您写下在山东博物馆的观展体验

只要您留下对山东博物馆的期望

就有机会获得

「2025年“钺”来越好周历」一份~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周历介绍)



请在本文下方写下留言

截至12月24日15:00前

选取留言点赞数最多的

前20名网友

送出来自山东博物馆的新年礼物

屏幕前的你还等什么呢?

快来留下你与山东博物馆的精彩故事吧~


快快行动起来,把你想说的“写”给我们吧。

摄影:刘晨祥

编辑:韩瑞

审校:陈娟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余万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