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说丨这场展里,有位独得康熙恩宠的画家

旅行   2024-12-19 08:03   山东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

清代山水画,博采众长

群星璀璨,众彩纷呈

雍正至宣统的清中晚期

“四王”画风占据主流


其中

王原祁虽年龄最小

但却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他的画作自出心裁

不受古法拘束


这位画坛名家

也很会教徒弟

他的一位徒弟深得其真传

又得康熙喜爱

他就是

“南王北赫”中的“北赫”

赫奕




出身名门

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 XISHANWUHUA -



赫奕字澹士,号南谷,别号碧岩箫史,一作碧箫外史,姓赫舍里氏,满州正黄旗人。作为南宗正脉,赫奕在清代画坛地位崇高。其山水初学黄鼎,继为王原祁弟子。清康熙四十三年,王原祁为祝贺赫奕五十大寿而绘《南山图》,独开生面,迥异时流。时有“南王北赫”之称。


赫奕出身名家,家世显赫。他是清初四大家族之一——赫舍里氏家族的第六代子孙,是清内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之孙,礼部尚书帅颜保之子。其祖父福巴克什在清太祖时期开始担任儒臣,内佐治理,外任招抚,“绥抚招徕 未尝一日安处”。官至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大学士,为稳定皇权,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父帅颜保为内院学士(从四品),仕至漕运总督、礼部尚书。


不仅有官身仕途的父亲和爷爷,赫奕的堂伯还是康熙帝的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堂兄弟是献计助康熙拿下鳌拜的索额图!可以说赫奕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不为过。




清廷内务府“大总管”

不爱功名偏爱山水

- XISHANWUHUA -



赫奕除了父辈留下来世袭的爵位,从康熙四十年到康熙五十五年,赫奕还为康熙当了15年的内务府主管,并兼任工部尚书,核定全国屯田、水利、工程、交通事项。赫奕以刚正闻名朝野,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然而他对功名利禄看的平平,除了对琴书造诣很深,他痴迷书画无法自拔。


在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清朝内府藏画《石渠宝笈》初篇中,收入了赫奕的绘画作品29幅。如贮于乾清宫的《赫奕山水》,贮于养心殿的《赫奕仿董其昌宿雨含烟图》,贮于重华宫的《赫奕雨壑风林图》以及贮于御书房的《赫奕烟树山亭图》等。其中《烟树山亭》画上钤盖着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御览之宝”印章,足以说明它被几位皇帝珍视。



图丨清 赫奕《仿元人山水册》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树如屈铁,山如画沙,脱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入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这是康熙帝亲笔御题的《临董其昌论画》。康熙非常崇尚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画风,将这段话题在赫奕的画上,正是称赞赫奕的这幅画颇有董其昌画作遗风。康熙不像乾隆,从不轻易在别人的画作上留下痕迹,因此能得到康熙墨宝的“画作”凤毛麟角。而赫奕却一人独得三件!




画风承袭元人

却又独树一帜

- XISHANWUHUA -



赫奕的山水画法承袭元人风格,却又独树一帜,与当时其他画家风格迥异。他所画山水,受到一定的程式化限制,盖沿习古人笔法之故也。他的山水多为一河两岸式的布局,山—水—山间,多点缀以树木、汀洲和空亭等景物,让人极目远眺,引人遐思。



图丨清 赫奕 《溪山独钓图》 “溪山无尽——清代中晚期山水绘画展”展出


在“溪山无尽——清代中晚期山水绘画展”中,展出了赫奕于雍正二年所作《溪山独钓图》。画中巍峨的高山与绵延流水互相交融,湖光山色中,岸边山石堆叠,草木丰茂,水中波澜不惊,仿佛时间定格,引人遐思。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开阔悠远的山水垂钓之景,透着寂静与清明,心亦随之沉静,垂钓者心中,世间纷扰在此刻,都随着波纹一圈圈散去。这心境亦如赫奕的内心,生于富贵却不重利禄,处官场却不攀功名,纷纷扰扰之中只投身于绘画艺术的海洋,找到自己,成就本心。


溪山妙染,水墨映心

在“溪山无尽——清代中晚期山水绘画展”中

不乏如赫奕般追随四王余韵

又独树一帜的画家

等待你去挖掘

快来这场水墨盛宴

致敬他们的艺术人生吧





展览信息

溪山无尽——清代中晚期山水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1日—2025年3月2日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二楼13号展厅



参考文献:

[1] 邓昭辉:《偶得清康熙工部尚书赫奕斋号玉印》,《收藏》2013年7月;

[2] 鲍明:《[石渠宝笈]著录得满族书画家及其作品考》,《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2月。




编辑:陈娟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余万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