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录(63)丨林毅副主任:一身铅衣当“铠甲”,敢打硬仗护“心”生
健康
健康
2024-11-08 18:37
福建
文图丨陈梅贤 叶洪江 程 雯
林毅,第九〇〇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联勤医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
获联合国“二级和平”勋章、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纪念章,获评海军医科大学“A级优秀教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在“内有辐射”的介入手术室,他将铅衣当“铠甲”,随时披挂上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为敌,用一根导丝剥离险阻,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喊“停”。有时候一台手术要奋斗数个小时,有时候连接几台手术要忙到深夜。在心脏的方寸之间,他用娴熟而精湛的技术,帮助一个个患者渡过鬼门关。行医二十载,医心为患者。他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行医格言,就算只有1%希望也会尽100%努力。
现任全军介入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无创电生理学组组长等学术职务。作为科室副主任,始终坚守职责、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积极为科主任提供决策支持和建议,全力协助和配合科主任推进学科建设。
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全军级及省部科研课题5项,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6篇、统计源期刊论文36篇。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科室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为科室研究生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获评海军医科大学“A级优秀教员”。
在常见病、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心电生理及起搏诊疗、冠心病介入诊疗、心脏急危重症的救治。自从事心内科专业以来,专注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介入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达到军内及省内先进水平。在生理性起搏技术、无导线起搏技术、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以及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晕厥伤病员中的应用等新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军内及省内领先地位,荣获福建省“房颤冷冻俱乐部银牌术者”殊荣。
近年来,与国内顶尖心脏中心同步开展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等新技术,带领科室全面开展单腔、双腔、三腔(CRT\CRT-D)、自动除颤(ICD)、传导系统起搏(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及无导线起搏等现有全系列起搏器技术,可为所有适应证患者提供个体化起搏治疗及随访测试。与此同时,他学习吸收国内多位起搏器名家手术技术,创新改进科室起搏电生理手术技巧和操作,大大优化了手术流程,达到了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射线曝光量的目标。白衣执甲彰显军人担当,大洋彼岸书写军医本色。他始终坚守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积极参与各类巡诊保障任务,在异国他乡擦亮了中国军医的忠诚底色。
在参与国际维和期间,面对病毒肆虐和无情战火的双重考验,他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赢得国际维和组织的高度认可,获联合国“二级和平”勋章,并荣立个人三等功。“把技术带到威宁,把健康留给百姓。”在支援贵州威宁县医院期间,他积极推动当地急性胸痛的规范化诊治,帮助建立规范的学习讨论机制,指导当地医疗机构建设胸痛中心,有效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
火眼识病症,老兵获“心”生。在一次巡诊时,一名老兵虚弱地躺在长椅上,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果断为老人拉上心电图,结果令人心惊,证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一边迅速联系家属,一边紧急呼叫120。在等待急救车过程中,时刻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由于诊断及时、处理得当,老兵生命得以挽救。他结合自身技术特长,在当地开创并推广心脏起搏与电生理诊疗技术和业务,成功开展当地首台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仪(ICD)植入和腋静脉起搏器导线入路、左束支起搏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县市内空白。
从高山到海岛,从维和到老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只有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才能摸清需求,对症施治。”他经常深入边远艰苦地区送医送药,用行动践行人民军医的服务宗旨。
“看着自己经手救治的患者从病痛中转危为安,总有一种成就感,这也是属于我的‘幸福时刻’!”走出手术室,他的微笑一如既往。
目前579499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LQBZBD_D900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