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近日报道:杭州80后爸爸辅导孩子作业起争执,气到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紧急送医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在众多网评中,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80后家长在黄金年龄辅导孩子作业,不如去破解自己人生更重大的“考题”,主张“分清角色,各就各位”。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因噎废食。
有论者认为:“换个思路看,作为家长,就不能走出高考的‘轮回’、应试教育的‘宿命’?自己考完了,又要跟着孩子重新学一遍?真有这个必要吗?很多80后都是40多岁的人了,阅历和经验智慧都到了‘不惑之年’,正处于真正的学习的黄金时间,有比‘应试轮回’更重大的人生‘考题’需要破解,有更广阔、更深邃的空间值得踏入。”
劝家长借此抽身而去?不妨还处在“辅导作业季”的家长都把自己代入试试。但凡责任心不改的家长,怕是都不肯善罢甘休。若是有家长不得以一放了之,断言一定是个遥远的后悔和无奈的结局。要家长撇开孩子成长去投入“更值得的学习”,疑似“不知有汉”。况且,这不是危机四伏的战争年代,家长一定要丢下孩子去“革命”。
针对作业难,家长一味强攻,与孩子形成“对射”,鹿死谁手,类似事件中,其实受伤害的不只是家长。按“家长抽身”的逻辑,受伤的孩子能不能说“不要家长”或“不再学习”呢?若是家长被气倒或更不幸,我们应该想到,孩子心中会留下怎样的阴影。
从事情本身来说,辅导作业决不是家长“走入同一条河流”。如今孩子作业陷于困境,绝不只是单一学科知识问题。学校题海战术和家长加练战术叠加,青春期孩子逆反,每个学生学习潜质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总有起伏,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有别,时代背景不同等等。这些问题怎么能够指望单纯的课业辅导能够解决呢?
“情绪为先,然后补充知识,再着力塑造优良性格。”对于“亲子战争”中的家长普遍怨孩子学习态度问题来说,一坚持数十年研究解决学习障碍的专业机构给出的这个“解题”思路,值得如杭州80后家长们反思和借鉴。这里的情绪,显然指的是解决孩子的情绪,但起始逻辑却是要首先解决家长的情绪。家长急躁和焦虑,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更是泰山压顶。而解决情绪问题,是有可以通过潜意识训练的成熟办法解决的。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爸爸,几年前,家里有个因压力过大而休学的初中生女儿,和上小学很一般令人忧心的儿子。爸爸比妈妈文化高一点,上过初中,但没毕业,根本没能力辅导功课。两个难题没有让家长退缩,反而逼得爸爸下了“舍得一身寡”的决心。他不是从功课入手,而求助专业支持,从孩子心理、情绪和性格着手,参加几乎都是有高学历家长的专门培训班,带孩子直接参加助学营,通过调整提升自己引领孩子,通过三年多时间,两孩子逐步走出困境。现在,休学女儿已走进高校,儿子上学期获总分全班第一。前不久刚参加了楚才杯作文竞赛。要知道,几年前,这位家长可是一个情绪和脾气恶劣的“棍棒爸爸”,还是一个靠送外卖谋生养五口之家的爸爸。虽然这成长中的儿女还会面临许多考验,但在我心中,这位爸爸已经创造了“骑”迹。
笔者通过这位爸爸还了解到,这一群集聚在一起专注解决自己孩子学习障碍的家长中,最虔诚和最出色的家长,往往是在职中小学老师。以教育为业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也在重新学习。
培养孩子没有万全之策,但逃避换道,屈服妥协,种种“走”式并非上策。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就是家长再一次成长的契机。必须明确,课业知识不是家长的主要责任,情绪和性格习惯才是家庭教育可以大有作为的“蓝海”。鉴于家长被气坏远不是个案的现实,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软实力”和“硬招数”,社会教育部门供给更多的实用有效的支持,应该是当务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