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我的“年代剧”

2024-12-23 12:26   新加坡  

前天,同学群里,一位同学上传一个视频,这是他多年后重返他从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拍下视频,忧伤地发表感慨:“青山船厂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乡,童年的成长于此,成家立业于此,有的三代人工作于此,所以有很多地感慨!真是青山船厂今犹在,已不见当年的辉煌,变成了一声叹息!”是啊,这里也是我成长生活,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乃至现在还经常去的地方。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曾经辉煌的青山船厂,如今静悄悄的,没有了往日的人气,人都到哪儿去了呢?时间去哪儿了?

我们家六十年代居住在汉口的简易宿舍,当时因父亲从山东调回武汉时,对调的对象是青山船厂的职工,所以我父亲就成了这里的职工,几年后,父亲在青山船厂分到两大间平房,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搬到青山船厂宿舍。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住房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因我们在简易宿舍只有一间房,后来因我们家人口多,又分得半间房,且不在一起,没有厨房,需要与别人共用。所以我们搬到船厂宿舍后,父亲又把两大间房隔成了4小间房,外面还搭了个厨房,这样一来,我们家三代八口人住房得到了改善。父亲也不需要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了。

船厂子弟小学原址

记得我们家是1969年搬到青山船厂的,那年我正好上小学三年级,从此我就在这里成长生活。属于中央在汉单位的青山船厂那时红红火火,全厂有上千名职工,多数职工居住在厂区,我也融入了青山船厂这样一个大家庭。就读的是子弟学校,即船厂子弟小学,长航三中。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船厂这个小社会中度过。工作虽然不在船厂,但离船厂只有一站的路程。结婚生子都与船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船厂俱乐部留下了原厂名

七十年代,船厂的管理有点军事化管理模式,每天早上6点钟,船厂广播站传出军号声,厂里的职工和学生立即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列队跑步,只听见马路上,江堤上1--2--3的口令此起彼伏,脚步声唰唰的响彻耳边。那时的我是一名中学生,在学生队伍里跑步。中午11点半,广播站传出音乐,随后广播员播报新闻及厂里见闻。整个厂区热热闹闹,人们精神抖擞,充满了生机。特别是下午5点下班时,厂大门还没有打开,许多职工都守候在大门前,时间一到,大门打开,骑自行车的职工像箭一样的向外飞奔,走路的人潮向门外涌出,那场面真是壮观。

现在厂大门及更改的厂名

以前的厂大门已封

我们的生活在这个小社会里也过的有滋有味,印象特别深的是冬天洗澡不像现在可以在家里进行,一般都会到厂澡堂洗澡,职工每个月发票,其他人需要购票。在这里洗澡的人,除了厂职工和家属之外,周边有些居民没有地方洗澡,他们通常来这里购票洗澡,所以洗澡的人很多,需要排队。我每次洗澡必须要带双胞胎妹妹去,总是门还没有开就去排队,但一旦门打开了,人们就不守规矩了,争先恐后地往前冲,想早点进去把毛巾挂在水龙头上抢位置。我因带着两个小妹,不便去抢,经常是与同学结伴去,基本上都是同学拿着好几条毛巾跑进出,挂在水龙头上给我抢位置。因洗一次澡不容易,所以每次洗澡花的时间比较长,每次洗完澡,人就精疲力尽,肚子空空的,那时不懂洗澡时间长了是很耗精力的。

现在的厂办公楼

船厂有职工门诊部,医院虽然不大,但整个船厂的职工就医都在这里,遇到大病可以转院到本系统总医院就医。我的两个妹妹就出生在船厂门诊部,我们的下一代,有四孩子也出生在这里。我不是船厂职工,但为了离父母近,选择在这里生孩子。大弟媳完全可以在很好的大医院生孩子,可她偏偏选择在这个小小的门诊部生孩子,她说怕大医院人多,把孩子搞错了。两个妹妹是船厂职工,当然在附近生孩子了。只有小弟他们家选择在其它医院生产的。我们家下一辈5个孩子,就有4个在这个职工医院门诊部出生。

船厂医院已被普仁医院接管

船厂最大的福利是厂里拥有一个向阳轮号客船,平时每天早晚接送上下班职工,星期天免费送职工家属到汉口游玩购物。我们这些非职工及周边居民都跟着享受这个福利,因为上船不需要任何证件,直接上船就行了。每到星期天早上7点左右,江堤上成群结队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都朝着向阳号走去,那景象那人气真是爆棚。7点半准时开船,下午4点半再从汉口把我们接回来。所以每到星期天休息,我们都很兴奋,计划着乘船去汉口游玩购物,那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寄托。

记忆中的船厂生产的汽水、冰棒、酸梅汤、绿豆冰块等是夏季解暑的好饮品。节假日厂里的大烩餐,职工每人发放免费的餐卷到食堂领取做好的大鱼大肉,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奢侈品。造好的船要到长江上下游试航,父亲随船到重庆会带回便宜的橘子一大盆,供我们几个小孩尽情享受。到上海给我买的中梁皮鞋、海绵文具盒,让我兴奋不已,也赶上当时的时髦。

如今的船厂由于地理位置受限,造好的海船因南京长江大桥桥梁高度受限,不能通过,必须造好一半后开到下游去继续再造,成本很高,赚不到钱,再加上经济萧条等原因,青山船厂逐渐走向衰败。整个厂区老职工因年岁高去的去世,搬的搬走,像我这个年岁的同学,还有些一直居住在厂里的老房子里。我父母的船厂宿舍一直保留,除了母亲嘱咐以后将这个房子作为你们聚会团聚的地方外,我们几姊妹更对这个老屋有一种情怀,这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父母留下的船厂宿舍

今年船厂的房子准备拆迁,都已经登记签约了,只等着政策下来搬家。此时,对于我们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来说,真还有点依依不舍,每当我回到父母的房子里,船厂曾经的辉煌浮现在眼前,正如同学所说的现在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摆设可以拍年代剧

去年的12月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特地来到青山船厂,到我们成长生活的老房子里,曾经读过的学校,经常漫步的江堤,船厂大门等等地方留影纪念。虽然曾经的学校已经改为养老院,曾经的船厂医院改为普仁医院,曾经的江堤装扮成美丽的江滩,曾经的厂大门已经更改,但我们仍然在原址上留影,这是我们对青春的记忆,更是对青春的告别。


美味细节
旅游、厨艺、教育等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