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是模拟?是浓缩?(南疆行随笔①)
我在《情满边关 共祭英烈》(点击可读)一文已经说到,这一次南疆行,重访水口关和62号界碑的时点,与我们45年前分别到达两个点位的时点刚好巧合。头一天15日接近傍晚时,我们到了水口。次日中午,我们寻找到“62号界碑”。走完这两个点,第三天,我们赴凭祥,登上友谊关。然后,我们“回”到了当年安营扎寨的宁明县理明屯。除了境外的复和、广渊、班矿、重庆这一作战路线我们无法亲脚复盘,只能脑补,其它的,我们都浓缩在这四天之内,并且极具各阶段的象征意义。
多么完美的复盘啊。可是最开始的计划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3月14日下午,朱连长和打前战人员与旅行社最初打算“先远后近”,准备最先从南宁奔靖西62号界碑,然后折返到龙州水口,再到龙州烈士陵园。但南宁到靖西行程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在中途用中餐,且要走一段冤枉路。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头一天下午赶到龙州,第二天从龙州赶靖西就从容些。在那天下午赶赴龙州的路上,我们接受导游建议,当天下午就解决了水口这个点。经过这样的不断改进完善,就产生了四天浓缩当年整个南疆的行动路线,并且让我们祭奠烈士选择了3月16日早上8点,这是一个向牺牲战友表达敬意最好的时间段。
这应了一句话:“无策划,不精彩”。
南疆行的“复盘”和“浓缩”,也许很多同行者并不一定体会到了,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行动是在“模拟”。模拟的是什么,请往下看。
让我们先回到这一次各自的出发地。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如果把目光一直追随我们,人在上海的严国辉算在内,除了湖南,我们都分布在长江上中下游全线。如果把长江看作是面向南方的一把巨大的弯弓,那么京广线就是射向南方的一把箭,而我们这次组团的重兵刚好在京广线上的湖北(19人)、河南(18人,包括山西1人)。这次南宁集结,长江全线大军南下,如打一场攻势足球,叫什么“中间突破,两翼起飞”,像不像啊?
其实,我为什么说只是模拟一场足球赛呢?45年前,同样是我们这一批人的连队,不正是从中原腹地拔营,直驱广西前线,参加那一场战争的吗?所不同的是,当时是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的,这一次虽然分散在长江沿线和中原大地,但一声“令”下,我们仍然是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连队。这一次南疆行内容之齐全、主题之突出、经济之节简、行程之顺利、效果之满意就是证明。在我所知范围内,174团恐怕很难有哪一个当初的老连队可以轻易复制这一款。
这“浓缩”“模拟”或“复盘”,都是那一场战争在今天我的脑海里的反映。只是,当初我们只是一个带有专业保障性质的连队,我们的主要兵力都是在保障和配属主力部队。要是我们是一个可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连队,那还了得,一定是“会挽弯弓射大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