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巷子叫哈芝巷,我和先生最近来到这个地方,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原来也是一个旅游景点,记得以前在新加坡旅游打卡景点多在鱼尾狮公园、圣淘沙、克拉码头、牛车水等地,很少听说哈芝巷,也许这是他们新开发的景点吧。
哈芝巷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甘榜格南地区,曾是一条战前遗留的旧巷,原本已经废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变成了新加坡著名的创意和文化区。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艺术性的街道装饰和独立小店而受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整个街道的建筑风格仍保留着当年英殖民时期的样子,街道两旁布满了五彩缤纷的艺术风格涂鸦和3D墙绘,这些装饰为整个地区增添了一种充满活力和独特性的感觉。
巷子内有许多独立的小店,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时尚服装、手工艺品到独特的饰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哈芝巷也聚集了许多咖啡馆、餐厅和小吃摊位的地方,可以品尝各种美食,想吃到正宗的马来风味的饮食,这里是不二的选择。与之平行的是阿拉伯街,有着浓浓的伊斯兰教文化,苏丹回教堂是这里的一大亮点,它是新加坡最大也最壮观的宗教建筑的主祈祷堂,可容纳多达五千名教徒同时进行礼拜。回教堂拥有两座金黄色的大圆顶,有4个对称的宣礼塔,以及许多小亭和小塔。外观时千万别忘了仔细看看穹顶底座,其周边围绕了一圈由信徒献上的玻璃瓶底,散发着耀目的光芒,也为这里增添了更多神圣的气息,遗憾的是非教徒不能进去参观。
1819年,当新加坡割让给英国时,岛主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和柔佛苏丹东姑胡先要求用一些财富来换取他们的权力。因此,斯坦福·莱佛士爵士每年给予天猛公和苏丹津贴,还让他们使用甘榜格南区作为住所。甘榜格南附近区域也分配给马来人和其他穆斯林。胡先在此建造了一个宫殿,并从廖内群岛带来他的全家。许多苏丹和天猛公的追随者从廖内群岛、马六甲和苏门答腊来到甘榜格南。哈芝巷的名字就来源于马来语“Haji”,意为“朝圣”,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名字也被赋予了“HAZZY”的含义。如果想感受马来文化,这里是极好的地方,是新加坡马来人聚居的地方。
今年的4月10日,是马来人的春节,即开斋节,它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全国放假一天。我们观察到,大多数马来人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在外面行走,有男士穿着红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帽子,女士则穿着长袍,头上披着围巾包裹着头发,只露出五官。感觉最深的是,这天我遇见了小区里我们的老熟人---年轻的菲佣,她与同伴一起过来与我们打招呼,我感到很惊讶,她今天也穿着伊斯兰教的服装,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穿这种服装,我问先生:“她也是伊斯兰教徒?”先生说:“菲律宾也有马来族,她可能是马来族人”。
每逢伊斯兰教历9月,穆斯林(主要是马来人)都要实行长达一个月的白天禁食(即斋戒月),然后恢复正常的生活习惯。斋月过后的第一天即为开斋节。节日前夕,穆斯林都要进行捐赠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为伊斯兰教而欠债的人等。同时,在外地的人都纷纷赶回家乡和亲人团聚。开斋节的早晨,穆斯林们都前往清真寺,进行隆重的褥告仪式。仪式过后,人们互相热烈祝贺,表示把过去的恩恩怨怨全都忘记,一切从头做起。在亲切和睦的气氛中,人们还要相互登门拜访。听儿子的马来人的同事说,在斋戒月期间,他们每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时,可以吃东西,中午不能吃饭,只能喝水,直到晚上太阳落下去之后,才可以吃饭,公司一般在这期间,给他们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下班时间。斋月期间,对于老弱病残的人来说,可以正常进食。在小区附近他们搭起了棚子,里面摆满了座椅,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听儿子他们说,才知道,这里是专门让伊斯兰教的马来人活动的,有一天晚上7点多钟,我和先生专门到这里来看,这里果然很热闹,他们刚吃完饭,手里提着礼包,相互道别,还有的合影留念。
哈芝巷的店铺及街道布置,都充满了伊斯兰教的风格,加上五颜六色的墙面涂鸦,背面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非常的有特色,是个拍照的好地方,旅游的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