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虎威作者撰写的《我的狮城建筑老友》一书的影响,10月10日,我们在新加坡又参观了一所禅寺,那就是莲山双林寺。它位于新加坡中部的郊区,也就是今日的大巴窑一带。这是百年前在这里创建的莲山双林寺,寺院伫立在一片清幽福地上,地带后方隆起,逐渐向前方略微倾斜,前端是低洼的滩地,两侧是青绿的树丛,远远望去,那隆起的丘坡就像一朵清新脱俗的莲花,浮在翠绿的荷叶上,“莲山”因此得名。而“双林”一词,据记载,佛陀在拘尼那城外的娑罗树下涅盘时的同根双树各一枯一荣,遂有大乘涅盘“常乐我”之比喻,以此提示大家谨记佛陀的教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方已经是一条有一定坡度的公路,周边是一些小区建筑,但感觉仍然很清静。
两个牌坊
1858年,中国正是列强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东南沿海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的贫困农村里有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为了谋生,满怀憧憬,只身南渡,来到新加坡。他秉着华族的刻苦耐劳精神,从小本生意做起,在营药方面很有心得,创立了知名的“万山号”药铺;随后他又设立钱庄——“福南号”,提供薄利贷款,开创星洲华资银行的先河。这位聪慧勤奋,有灼见的华裔企业家就是刘金榜。他在星洲商界及侨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也潜心学佛,热心公益,慷慨献出50英亩土地,并筹募兴建双林寺。这在当时的华人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支持,对于离乡背井在异地谋生的华人来说,寺庙和会馆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乡亲们联系情谊的地方,也是社群组织的核心处所,因此创寺事宜,令人鼓舞,海内外的华人,慷慨捐款。倡建人刘金榜出钱出力,是成就双林寺兴建大业的最大功臣。最后于1898年开始兴建,历时十年于1908年整体完工。
双林寺主轴大门
当我看到虎威书中介绍,他是2022年去参观时,寺院在修复中,觉得他还是有点遗憾。我想,现在已经两年了,应该已经修复好了,暗自庆幸,我们的参观会比他当时参观的效果要好,没想到我们去后寺院还在修复之中。主殿大雄宝殿的外墙全部围了起来,里面还是可以进去参观的。我们受虎威作者的影响,多从建筑方面去观赏。
进入大门后左右走道
大雄宝殿门前左右两边石碑之一
大雄宝殿门前左右两边小石塔之一
七级佛塔
大雄宝殿棚顶上的藻井
走进双林寺,就能看见两个高大的牌坊,大门气派,红瓦蓝檐镶白边,色彩绚丽。大雄宝殿外,虽然围了起来,看不见他的真面目,但里面还是有看头的,特别是顶棚上的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形式之一,主要出现在佛教建筑和皇家建筑中,是高等级建筑的标志之一。多为木质结构,易引起火灾,所以藻井的表面多绘以莲花等水生植物,取五行中的水克火之意。双林寺中的藻井是雕刻的木质莲花,很精致。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天王殿,”这个殿应该已经修复好了,它的顶为闽南红砖硬山。里面干干净净,不能拍照,只能参观和祭拜。天王殿的后方两侧是钟楼和鼓楼,还有藏经阁等。钟鼓楼的飞檐上角鱼极具福州特色,下角却是泉州特色。如果不是虎威作者的介绍,我们是看不出道道的。
屋角飞檐
这座寺庙不仅承载了历史的痕迹,更蕴含着深邃的宗教哲学。它静静地屹立,成为这片区域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吸引着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和领悟。当我们走进这片莲山,都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智慧的融合,仿佛能触摸到佛陀的教诲在每一个角落中流淌。我们在旅行中参观过镇江的金山寺、福建的普陀寺、还有云台山上的法起寺等,都使我们获得了历史、文化和建筑知识上的收获。的确,人在神州大地如不看佛寺,不啻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