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居住近两年,先生一直想了解孙中山曾在这里的革命活动,于是我查看了一下,发现这里果然有个“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我在高德地图导航上搜索,知道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公交线路,就立即出发了。我们从家门口的地铁绿线坐4站,到政府大厦转乘红线,裕廊东方向坐5站到达诺维娜站下,步行约20分钟来到“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网友说,到这里参观的人很少,但喜欢历史的人到这里去参观非常好,我们正是想了解一下孙中山在海外的一些革命活动而来参观。当我们走进大门时,发现这里有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批批有序地在进行参观了。
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叫“晚晴园”。早期名为“明珍庐”,营建这座两层独立洋房的主人是姓梅的富商,洋房是专为爱妻造的。据说她的芳名叫明珍,所以屋名为“明珍庐”。当时室内的陈设布置非常精致,富丽堂皇。梅姓商人家道中落后,将明珍庐卖给富商张永福。张永福将这座建筑物买下的目的是供奉母亲养老。他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里的晚晴两字,将明珍庐重新命名为晚晴园,象征晚霞绚烂,晴朗气爽,寓意母亲晚年安逸,晚景常好。
当孙中山先生1906年来新加坡时,爱国的张永福想把晚晴园作接待孙中山的下塌地。于是先向老母请命,并说明原委,老太太一口答应儿子的要求,同时还称赞儿子深明大义。张永福是反清革命事业的热心支持者。1906年2月,他将这幢独立洋房给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中国革命成功后,晚晴园由当时的中华总商会(现在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管。
辛亥革命成功后,人事星散,加上张永福因支持革命,生意亏蚀很大,因此将晚晴园卖给一位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买下后,本人并不住在这里,园林逐渐荒芜。新加坡的同盟会老同志,非常珍惜晚晴园那段光荣的历史。1937年,新加坡六位有远见的华社领导合力将晚晴园赎回。抗战前,有一天,杨吉兆设宴款待时任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高凌百,周献瑞也应邀出席,众人在席间商讨要赎回晚晴园,周献瑞一听,立刻响应,随后分别找到李俊承、李光前和陈延谦,三人各捐1000元,周献瑞也捐献1000元,杨吉兆和李振殿各捐500元。六人的捐款足以收购晚晴园,但当他们辗转找到业主时,业主说,这里要拆购晚晴园砖本,经过多次磋商。最后以5200元成交。1938年,他们将晚晴园交给中华民国政府管理。民国政府拨款修理,并搜集文物,安放桌椅、铜像。1940年元旦举行开幕典礼,并开放供参观者凭吊瞻仰。
孙中山铜像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晚晴园被日军占用,充作通讯部。园内楼上楼下陈设的纪念文物和图片荡然无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但晚晴园已经满目疮夷,四壁萧然了。
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再次拨款重修晚晴园,并作为驻新加坡国民党支部办公室之用。1949年,英国承认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殖民地政府不允许国民党在新加坡设立支部。民国政府于是在1951年将房地契约交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晚晴园再度沉寂下来。
反清爱国人士
1964年1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决定重修晚晴园,作为纪念孙中山在新加坡领导群众,策动革命的光荣史迹。1965年修复完成,同年11月12日庆祝孙中山诞辰99周年纪念。1966年,总商会将在新加坡各处发掘的日据时期死难人民的遗物陈列在晚晴园。这时晚晴园展示的历史文物分成两部分,一是孙中山的遗物及历史图片,一是日本占据时期死难人民的遗物。
讲解员
1994年,晚晴园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历史古迹。1995年2月19日,时任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的杨荣文(时任外交部长)亲自到晚晴园参观。他认为晚晴园是新加坡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局势。为了让年轻一代对过去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应该将它翻新,重新赋予它历史的使命。1996年,中华总商会将其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以追念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的革命事迹。1997年,中华总商会成立了子公司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限公司,负责纪念馆的修复工作。
学生参观
晚晴园修复委员会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任会长郭令裕发起并成立的。在郭先生领导下,委员会属下还包含了五个工作小组,彼此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懈。经过四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将晚晴园改造成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经过了4年的修复,这栋耗资新币800万的纪念馆,已在2001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135周年纪念时当天开幕。由内阁资政李光耀主持开幕典礼。
走进晚晴园大门,有两块石碑,左边是汪道涵题的“烈士树”,旁边竖立的南侨机工纪念雕塑反映的是在滇缅公路运输物资的历史场景,将它融进晚晴园,展示后辛亥革命时期南洋华人社群是如何积极参加中国的抗战和建设的,使这段历史更加完整。右边是辜振莆题的“仁心果”,旁边的雕像是孙中山,表达了孙中山的博爱仁心。进入展览馆,正好有一批学生开始参观,配有讲解员,我们就跟在学生后面听,比自己看印象深多了。讲解员约四、五十的女性,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时而与学生互动,重要的地方提示学生重点看。整个展览共分四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主要介绍这栋古建筑的历史和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三星杰对孙中山革命的支持及背后的故事。当时的清朝已逐步走向衰败,而中国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让远在南洋的华人忧心祖国的发展,并期盼民族强盛,晚晴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革命基地,也见证了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先贤协助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的经过。
第二展厅主要介绍新加坡作为同盟会的南洋总支部在革命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九次抵达新加坡,其中四次住宿晚晴园,并在此策动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革命,晚晴园可说是孙中山推翻满清革命事业的重要历史现场之一。
1906年4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二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园主人张永福与李竹痴、陈楚楠三人成为最先入会的成员,陈楚楠为新加坡分会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自此,新加坡分会的同盟会会员便以此为集会点,时常聚集,讨论时政,宣讲主张。以晚晴园的新加坡分会为起点,马来亚吉隆坡、槟城,越南河内、海防、西贡,暹罗(泰国),缅甸仰光等地分会也纷纷成立,晚晴园成了南洋革命党的代名词和标志性建筑。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革命
第三展厅,主要介绍辛亥革命的成功对新加坡和本区域所造成的影响。当时在新加坡有四大团体组织,即英殖民政府、清政府、孙中山革命派、康有为维新派。其中孙中山领导的十次革命,有三次是在新加坡策划的。3月中旬我们到广西友谊关(以前叫镇南关)参观时,提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镇南关战役,原来是孙中山1907年在新加坡策划的,这是我在新加坡参观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才知道的。孙中山的先进思想也影响着新加坡,当时有许多中国人来到新加坡做苦力,他们为了提起精神,开始抽鸦片,后来成瘾,骨瘦如柴,失去体力。女性则包三寸小脚,以此为美,显示自己高贵的身份。孙中山在这里提倡禁烟,废除残忍的包脚习俗,剪掉男人的长辫子等。对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晚晴园作为华族的文化圣堂。将丰富所有新加坡人和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明。
第四展厅,主要了解先贤华商对新加坡的经济与社会做出的贡献。说到华商,不得不提林义顺,林义顺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商侨领,潮汕以及华人社会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与张永福、陈楚楠并称“星洲三杰”。其中由于林义顺的出色表现,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13届会长,负责处理、协调、维护全侨社的利益,领导桥社活动,还代表全体华人和当地政府交涉各项事务。在商业、名望上都有建树的林义顺,还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他大力支持孙中山革命。毫不夸张地说,孙中山的革命能够成功,很大部分是因为林义顺的财政支持。华商也给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繁荣。
此纪念馆内容丰富,我就最主要,印象最深的记录一下,大体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我认为有时间还是值得去看看的,只是这里的博物馆不像中国都是免费的,他们对本国居民和永久居民实行免费,对外地人是要收费的,一般8元新币,60岁以上的5元新币哦。
在晚晴园的对面有个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叫“中山公园”,在中山公园的旁边有个广场叫“中山广场”,看到很中国的名字,我倍感亲切。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留影。哈哈,这次参观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