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新型天然色素指示膜的制备与表征:在猕猴桃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

文摘   2024-10-12 17:01   陕西  
文献解读 147





主题

新型天然色素指示膜的制备与表征:在猕猴桃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

题目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natural pigment-indicating film: Application in kiwifruit freshness monitoring

期刊

Food Chemistry

中科院
分区

1

影响
因子

8.5

第一
作者

Si Xia

通讯
作者

RuiLin Liu,Haiyan Gao

单位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anaging Biotic and Chemical Threats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o-products, Key Laboratory of Post-Harvest Fruit Processing, Key Laboratory of Post-Harvest Vegetable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Co-construction by Ministry and Provinc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Processing of Fresh Food, Key Laboratory of Light Industry Fruit and Vegetable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Food Science Institut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 China

原文
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41491

01
研究摘要

与合成颜料相比,天然颜料基指示膜的显色性和稳定性较弱,阻碍了其适销性。在这里,将聚乙烯醇(PVA)与羧甲基纤维素(CMC)混合以及结合茜素和姜黄素开发了新型比色指示剂。与单个材料相比,PVACMC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这些比色指示剂的制造过程使用响应面方法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如下:PVA为3.92 g/100 mL;板倒量,48.6 mL;色素含量,5.8 g/100 mL;色素比,0.76。优化后的薄膜对二氧化碳表现出强烈的响应(色差为65.06±2.43)。对于常温和低温储存的猕猴桃,优化后的薄膜的色差分别提高了98.5%和16.86%。这种显著的颜色变化有助于确定猕猴桃的最佳食用窗口期,提高指标精度和猕猴桃新鲜度的准确性。

02
研究背景

智能包装通过化学或电信号响应食品质量的变化,使消费者能够在购买时实时测量新鲜度并遏制食物浪费。目前智能包装的研究主要使用pH值变化、微生物代谢物、总细菌计数、特异性细菌计数和挥发性气体作为指标。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智能包装材料中对pH值敏感的天然色素,包括花青素、姜黄素、茜素和甜菜碱。与合成颜料的卓越性能相比,天然颜料基指示膜的显色性和稳定性较弱,阻碍了其适销性指示膜的变色能力取决于颜料浓度,达到最佳颜料水平可以通过颜色变化实时监测食品新鲜度。将两种不同的颜料相结合,对于增强传感器稳定性并使颜色响应多样化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将复合天然色素、茜素和姜黄素、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基质使用流延工艺结合,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大pH响应性的新鲜比色胶片所采用的表征方法确定了电影的新鲜度指示能力,并评估了影响这种指示效果的过程变量。PVA/CMC指示膜的制造采用响应表面方法进行优化,基于Box-Behnken设计。因此,实现了比色响应性显著提高的复合指示膜,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新鲜度,尤其是在水果方面。

03
实验结果


3.1然色素的pH比色效应

茜素、姜黄素及其复合色素在各种pH缓冲溶液中的表观显色和光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茜素溶液在3-7pH范围内呈黄色,在pH8-10之间转变为红色,超过pH11后逐渐变为紫色,并在pH13以上明显增强(图1a)。这些颜色变化主要源于不同pH条件下色素的结构变化。在pH=3时,酸性茜素溶液在427 nm处显示出峰吸收,这归因于芳香环表面偶氮苯基上羟基取代基的电离 。在pH=8时,由于羟基去质子化的共振效应,这个峰值移动到了538 nm。同时,在碱性缓冲液(pH=1213)中,尽管吸收峰的位置保持不变,但由于酚羟基的第二次去质子化,它们的强度增加。姜黄素溶液在pH值3-8范围内呈亮黄色,在pH9-10时变为红色,在pH11时转变为橙色,然后在pH12-13处降解(图1b)。

姜黄素在紫外光谱中的最大吸收峰从420 nm(pH=3–8)变为449 nm(pH=9–13),其强度随着碱度的增加而增加。420 nm峰与姜黄素π-π*跃迁的电子激发有关,而449 nm峰与碱性条件下姜黄素去质子化有关。然而,姜黄素的颜色变化不如茜素多样化。

      茜素/姜黄素杂化色素显示出不同的比色变化,产生更丰富的变化。pH值低于7呈黄色调,pH7呈橙色调,pH8-10呈红色,pH11呈红棕色,pH值大于11呈棕色(图1c)。随着pH值的增加,组合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从428 nm变为562 nm。观察颜色变化,很明显,混合颜料的颜色过渡与相似颜料浓度下的茜素的颜色过渡非常相似。这表明混合颜料主要反映了类似于茜素的颜色变化类型和pH值,因为它们在混合物中占主导地位。姜黄素增强了混合色素的颜色变化,增强了它们独特的颜色变化。颜料颜色变化的丰富性和层次表明,采用混合指示剂可以提高组合着色剂的性能,提供比单个指示剂更广泛的颜色变化范围。

图1:茜素(a)、姜黄素(b)以及茜素和姜黄素混合物(c)在pH为3-13 下的色度和可见光光谱。

3.2薄膜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3.2.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

2a描述了具有不同颜料浓度的CA1,PA1,PC薄膜和 PC指示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这些薄膜显示出相似的显着峰,尽管具有不同的振幅和偏移的峰,表明包含指示剂并没有改变基质的结构完整性。在34003500 cm之间观察到的OH拉伸振动峰值在所有实验胶片中都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与PC膜相比,茜素和姜黄素的添加放大了实验膜的OH吸收峰的强度此外,指示膜的OH吸收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移。这表明指示剂和膜底物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复合底物具有更多的氢键结合位点,这解释了复合底物指示膜中OH吸收峰强度的增加。添加指示剂后,在具有单一基材的薄膜中检测到与指示剂的比色效应相对应的特征峰:茜素在1613 cm-1处的C=O 拉伸振动峰和姜黄素苯环上2933 cm-1处的甲氧基烃振动峰。这验证了指示剂的比色特性在薄膜中得以保留。此外,与单一衬底相比,复合衬底的比色膜中1613 cm-12933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这种增强表明复合材料能够增强比色指示剂在复合材料薄膜中的功效。

薄膜的X射线衍射光谱图如图2b. CA1所示;由于PVA羟基内部的氢键相互作用,每层膜在19.540.6处表现出两个衍射峰。与PC相比,在色素浓度较低的PCA1PCA2膜中添加茜素和姜黄素显着降低了它们的结晶度。这种还原归因于混合颜料溶液和成膜基材之间的氢键,这增强了膜的均匀性。然而,PAC3的结晶度相对保持不变,这表明由于其良好的相容性,即使更高浓度的指示剂也能在复合膜内有效稳定。有趣的是,PCA1PCA2PAC3薄膜的结晶度低于PA1薄膜,表明复合薄膜中指示颜料的相容性更好。这种相容性有助于材料上改善颜料,从而增强比色响应

2: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和X射线衍射光谱(b)

3.2.2 薄膜微观结构

薄膜的横截面形态如图3所示。PA1呈槽状形态,而CA1呈结节状结构,可能是由于干燥阶段的高溶液粘度导致结节形成。PVACMC的复合膜表现出增强的表面均匀性,具有更光滑和更致密的结构。与单衬底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横截面更平坦,更单一,与X射线衍射光谱结果一致。随着指示剂含量的增加,杂化膜表现出不均匀的密度和增加的粗糙孔隙。PVA/CMC复合膜上较低的指示剂浓度(00.12和0.18 mg/L)会导致更光滑、更均匀和多孔更少的结构,这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结果一致。这归因于生物聚合物与OH–COOH基团之间的氢键与低浓度混合颜料溶液的特殊相容性和相互作用。然而,在较高的茜素/姜黄素浓度(0.24 mg/L)下,薄膜表面表现出一些不平整和皱纹,这可能是由于干燥过程中的色素沉积。薄膜的横截面在较低量下表现出均匀的分散性,而PCA3薄膜在较高颜料含量下表现出聚集和较差的均匀性。在使用较高浓度的精油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中已经观察到类似的趋势。这表明在较低水平上掺入指示剂可以确保更好的指示剂分散,而不会影响膜的机械性能。

3:薄膜横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3.2.3 比色薄膜的热稳定性

在绘制了PA1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后,发现缺乏颜料的PC 薄膜在183处表现出明显的吸热峰,表明其熔点。添加复合颜料后,薄膜的峰向较低频率移动。PCA1PCA2PCA3薄膜的吸热峰分别出现在177℃182℃181℃,表明由于添加了复合颜料(与PC相比),薄膜的熔融温度略有降低。此外,与 PA1相比,CMC的添加提高了熔融温度,表明PVA/CMC复合材料薄膜表现出比PVA整体薄膜更高的熔融温度,表明热稳定性更高将葡萄皮提取物添加到塔拉胶/纤维素纳米晶膜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这些薄膜可以满足食品包装的典型要求,并且在低于100℃的温度下保持稳定。

3.2.4 比色薄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在软件处理薄膜各性能数据后发现颜料的添加增加了薄膜厚度,引入CMC导致PCA1膜比PA1膜更厚。随着颜料含量的增加,比色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加。茜素和姜黄素的加入显着增强了抗拉强度,这种增强可能归因于薄膜中相邻基质链之间的茜素和姜黄素减少相互作用,从而允许链段的更大运动。值得注意的是,PCA1薄膜(断裂伸长率=65.995%)表现出比CA1薄膜(断裂伸长率=45.160%)更高的柔韧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PVA/CMC复合系统和基体内更强的氢键,导致链间相互作用减少。此外,PVA/CMC混杂系统制备的比色薄膜的断裂伸长率超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20-50%)和聚乙烯薄膜(43.77%)

薄膜的机械特性受到指示剂的加入的极大影响。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随指示剂含量的增加而波动,而断裂伸长率继续增加,表明延展性更高。同样,富含胡萝卜提取物的比色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得到了增强。这种改进可归因于添加该指标导致氢键增加。然而,当标识符含量超过某个阈值时,它会损害内部材料的均匀性,导致韧性降低和结晶度增加。调整薄膜中的指示剂含量对于在最大化色度公制响应和保持实际应用的最佳机械强度之间取得适当平衡至关重要,找到这种平衡可确保薄膜有效地满足特定的应用要求。

在所有薄膜中,由于CMCPVA和甘油等薄膜成分固有的亲水性,PC薄膜表现出更高的水蒸气渗透性。然而,在添加混合颜料溶液后,PC薄膜的水蒸气渗透性显著降低。这种添加不仅改变了水蒸气的路径,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薄膜内的自由体积,从而导致更致密的内部微观结构。

3.2.5 比色薄膜的疏水性

这些薄膜表现出均匀的内部微结构,有利于吸湿。PA1CA1薄膜表现出层状和结节状的内部结构,阻碍了水分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颜料的引入并没有显着改变PVA/CMC薄膜的含水量。这种缺乏变化可以归因于颜料对这些薄膜内部微观结构的最小影响。

另外发现薄膜的溶胀性从大约906.58%显著降低到467.45%。由于茜素和姜黄素含量增加,其固有的疏水性大大降低了薄膜的吸湿性。薄膜的水溶性表明其对外部水的抵抗力,直接影响薄膜的阻隔和机械性能。随着颜料溶液浓度的增加,PVA/CMC复合材料的水溶性降低至23.37%这种减少可归因于茜素和姜黄素的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增强了薄膜结构内可溶性分子的稳定性。

薄膜的亲水性对其在食品新鲜度测试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水接触角数据表明薄膜的耐水性。由于PVACMC本质上是亲水性成分,因此薄膜表现出亲水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致密的表面,PC薄膜表现出最高的水接触角,记录约为32.43°,对于PCA1来说意义重大。含有具有丰富亲水基团(OH)的姜黄素和茜素,降低了薄膜的耐水性。水接触角的逐渐增加表明茜素和姜黄素有助于在PVA/CMC复合系统中形成更紧凑的网络结构,增强其对水渗透的抵抗力。结果表明PVACMC之间存在许多氢键,放大了膜的相容性并降低了透水和吸收性。此外,姜黄素和茜素的添加降低了比色膜的疏水性。

3.2.6 比色薄膜的颜色效应

为了评估薄膜监测这些易腐物品变质的适用性,研究了着色薄膜在不同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变色能力。通过将不同的酸性和碱性缓冲液(范围从pH411)施加到指示膜表面来检查指示膜对不同pH值的反应(图4a)观察到的鲜艳颜色变化与混合指示剂溶液的预期色度一致。

随着气体的持续蒸发,放置在氢氯酸水溶液上方的指示膜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紫色转变为棕色,然后变为黄色(图4)。最初,薄膜的颜色发生了快速变化,逐渐减弱并稳定下来(图4c)。这种颜色变化表明薄膜色素内持续的构象变化。快速的初始颜色偏移与盐酸挥发速率相关。在密封环境中,盐酸挥发直至达到平衡。

随着环境中浓度的增强,挥发和浓缩速率逐渐减慢,导致指示膜的颜色变化不那么明显。研究薄膜对各种二氧化碳中心的反应性有助于模拟猕猴桃变质过程中包装环境中二氧化碳诱导的pH值变化4d显示了在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为016%时指示膜的颜色波动,以及在指示膜(PCA1PCA2PCA3)中观察到的集体色差。这些发现显示,一旦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图4e),颜色就会发生明显变化。猕猴桃在成熟后经历呼吸作用,导致包装老化环境的pH值降低并影响薄膜颜色。因此,指示膜中的PVA/CMC适用于评估猕猴桃的新鲜度。

4PCA1PCA2PCA3薄膜在pH4–11下的颜色变化

3.3响应面优化
响应面法用于仔细检查茜素/姜黄素指示膜复合配方对指示膜色差值的影响,这些值指示二氧化碳水平。根据实验数据所示的结果,失拟的P值大于0.05,这证实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还说明了模型的稳健性,显示接近1R平方和调整R平方值,表明模型能够解释每个响应。从最小样本误差中可以明显看出该模型的高准确率,其中R平方和调整 R平方值之间的差异低于0.2。此外,CV低于10%且信噪比超过4,强调了模型的可靠性。图5a显示了标准化的残差分析图,揭示了分布均匀的不规则数据点,并证实了模型预测的可信度。图5b中残差分析图中直线上均匀分散的散射点表示模型残差的正态分布,拟合过程中没有任何像差。图5c描述了预测值和实际值沿y=x线的均匀分布,强调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可忽略不计的测试结果误差。从本质上讲,这个拟合模型有效地解释和优化了色差分析。
概述了从Design Expert软件获得的方差分析结果之后,表明二次模型是最拟合的,P值小于0.0001F检验值为24.7,置信度为95%。之后数据处理进一步突出显示了显著项B和D以及次级项A2B2C2D2,它们对薄膜色差有显著影响,试验值>F<0.01。此外,颜料比例>颜料含量>添加PVA>板倒量,而发现其他因素无关紧要。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最关键的交互作用是色素含量和色素比例之间。

5h说明了颜料含量和颜料比例对PVA添加量和印版浇注量中心水平薄膜色差的交互作用。对于较低的茜素比例,由于特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薄膜颜色变化的限制,色素含量的增加导致薄膜色差减小。相反,较高的茜素比例导致薄膜色差增加,随着色素含量的增加而波动。这是因为较高的颜料比例会产生更多样化的比色范围。因此,虽然薄膜色差随着颜料含量的降低而增加,但在特定浓度下,它受到较高颜料水平的限制。响应面表现出更陡峭的斜率、椭圆轮廓F值,表明PVA添加量和颜料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薄膜色差的显著影响。

Design-Expert分析了最佳薄膜PCAx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PVA的添加量(3.92 g/100 mL),板倒48.6 mL,色素含量5.8 g/100 mL,色素比0.76PCAx颜色变化的预测值为65.06 ±2.43。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实验验证达到了预测值的98%,表明与模型的预期高度一致。这种高水平的验证强调了模型的实际适用性和可靠性。

5:残差与预测值的分布

3.4指示膜的应用
将优化的指示膜PCAx集成到猕猴桃包装中,重点是通过薄膜颜色变化直接比较猕猴桃新鲜度。这项研究对水果进行了感官评估,并监测包装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新鲜度的主要指标。经过感官评估,猕猴桃被认为可以在25℃下在4-12天内安全食用,第8天观察到最有利的味道。在4℃下冷藏可将安全食用窗口期延长至10-30天,通常在第20天左右达到最佳口味。这将指示膜颜色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以区分不同水平的猕猴桃新鲜度。随着储存的进行,猕猴桃的新鲜度会下降,在包装中积累二氧化碳并形成酸性环境,从而触发指示膜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变化在薄膜颜色和食物变质之间建立了联系。图6(a-d)说明了薄膜对猕猴桃新鲜度的影响。优化后的薄膜表现出很大的颜色变化,并表现出薄膜颜色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更好对齐,从而能够增强不同成熟度下猕猴桃之间的差异。
当猕猴桃在25℃下储存时,薄膜表现出明显的颜色过渡,标志着成熟的不同阶段。第0天,所有薄膜在预熟阶段都呈现深紫色。到第4天,随着二氧化碳在包装中积累,薄膜变为棕色,表明后成熟阶段适合食用。到第8天,薄膜呈现红棕色,与猕猴桃的最佳享受阶段一致。第16天,PCA2变为浅棕色,而PCAx变为黄色,与猕猴桃过熟相吻合。在4℃下储存期间,到第10天,猕猴桃呈棕色,表明它可以食用。第20天,优化前为红棕色,优化后为浅棕色的薄膜对应于处于峰值状态的猕猴桃。到第40天,薄膜已经变黄,与过熟的猕猴桃相似。这些颜色变化表明后成熟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气体的影响,导致薄膜的pH值降低。同时,这些薄膜颜色的变化反映了猕猴桃新鲜度的变化。本研究发现,指示膜的三种不同颜色状态对应于不同的猕猴桃新鲜度水平:新鲜状态表示完全深紫色,最佳成熟度表示红棕色,过熟度表示黄色

当猕猴桃在25℃下储存时,在第四天,包装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5%,色差增加了12.59%。这意味着在低二氧化碳浓度下优化前后薄膜的颜色表现增强。到第8天,包装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增加到10%,与色差增加60.83%相关。这表明,当室温下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时,优化后的薄膜表现出更明显的色差。到第16天,二氧化碳浓度为13.65%,色差增加98.5%。这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优化后的果实表现出加速的显色,有助于更好地区分成熟和过熟的水果。在低温储存下,包装中猕猴桃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在4℃下储藏10天,色差增加了16.86%。到第20天,二氧化碳浓度为4.2%,色差增加了67.11%,表明猕猴桃的最佳风味时期。这意味着优化后的薄膜净选可以有效地区分低温下的新鲜水果和风味最浓郁的水果。第40天,当二氧化碳浓度为7.05%时,色差值增加了16.86%。优化前后显色的这种边际改善可能归因于长时间低温储存期间包装内水分的影响,这导致薄膜显色的改善速度相对较慢。

6:正常储存下猕猴桃包装的颜色变化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2.5 pHBA促进猕猴桃中H2O2的积

H2O2水平在pHBA处理后0、1、3和5 d均高于单独接种黄曲霉后(图6A)。pHBA处理后H2O2含量分别提高了52.7%、58.9%、41.8%和36.0%。虽然接种黄曲霉降低了猕猴桃的CAT和SOD活性,但pHBA能维持猕猴桃CAT和SOD活性5 d(图6B和6C)。pHBA处理0、1、3和5 d后,黄曲霉CAT活性分别比单次接种提高71.8%、75.2%、55.8%和58.8%,SOD活性分别比单次接种提高25.7%、28.2%、16.6%和22.2%。这些结果表明,pHBA在猕猴桃中通过H2O2积累产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CAT和SOD活性。为了解H2O2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研究了H2O2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图7),0.005%、0.01%、0.05%和0.1% v/v H2O2处理黄曲霉菌丝生长时,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2.0%、78.7%、96.2%和98.5%。结果表明,H2O2对黄曲霉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因此,H2O2在猕猴桃中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引起猕猴桃对黄曲霉的抗性。

图6 臭氧处理对鲜切猕猴桃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 A )、丙二醛( B )和过氧化氢( C )含量的影响。误差棒表示3次重复实验平均值的标准差( ± SD )。星号表示臭氧处理和对照样品在同一时间点( * , p<0.05>p<0.01)之间的显著差异。<>


04
结论

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将茜素和姜黄素的混合物作pH敏感色素,利用天然聚合物,PVACMC作为成膜基材来开发pH指示膜。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这些指示膜的制造工艺,产生了专门针对中低二氧化碳浓度量身定制的最佳薄膜配方。特别是,该配方有效地检测了猕猴桃的新鲜度,即猕猴桃的新鲜度从深紫色转变为黄色的增强,有助于在室温和低温应用中区分水果的不同成熟度。天然色素的融合显示出使用这些薄膜的比色公制食品新鲜度测试商业化的前景。这些比色薄膜具有作为智能包装指标的潜力,未来对降低与购买变质食品相关的消费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膜指标的准备阶段,未来的研究可以引入计算机算法来实现可追溯的实时监测。


本文图表均来自本文献


END

    END    

微信号:kiwifruitplus
邮箱:mihoutaojia517@163.com
-扫码关注我们-

文献解读:赵冰冰

编辑:赵冰冰

校稿:赵沁雨

审核:马婷婷

《猕猴桃加》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猕猴桃加》”。


欢迎加入猕猴桃加
welcome

邀稿:【猕猴桃加】诚邀猕猴桃相关领域专家、业内人士及广大师生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与猕猴桃相关的科研、资讯等内容。(投稿请联系vx:kiwifruitplus)



交流沟通:欢迎所有关心和对祖国猕猴桃事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公众号给小编留言或者私戳(vx:kiwifruitplus)



转载合作:可以通过vx:kiwifruitplus或【猕猴桃加】邮箱(mihoutaojia517@163.com)联系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

猕猴桃加
一群热爱猕猴桃的人们,愿祖国猕猴桃事业越来越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