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核黄素光敏化作用降低猕猴桃采后对灰霉病的易感性 | ||
题目 | Photosensitization of riboflavin reduces the susceptibility to gray mold in postharvest kiwifruit | ||
期刊 |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 ||
中科院分区 | 1区 | 影响 因子 | 7.0 |
第一 作者 | Yuhan Long | 通讯 作者 | Ke Wang |
单位 | Key Laboratory of Jianghuai Agricultural Product Fine Processing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Anhu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igh Value Uti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 China | ||
原文 链接 | 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4.112836 |
猕猴桃易受灰霉病侵害,虽然核黄素对植物免疫的有益影响已得到认可,但核黄素光敏化作用对灰霉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了猕猴桃在25℃下贮藏8天,核黄素对其灰霉病易感性的影响,并对氧化胁迫、能量、茉莉酸(JA)和糖类变化的潜在机制进行探究。形态学结果表明,光敏化核黄素降低了灰霉病的严重程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光敏化,核黄素能增强能量状态、JA生物合成、葡萄糖积累,并改善氧化应激。而值得注意的是,光敏化核黄素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效果:对氧化应激和JA合成的影响增强;维持电子传递链活性而不增加能量水平;延缓早期蔗糖转化。总之,这些发现强调了光敏化作用在增强猕猴桃对灰霉病的抵抗力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些反应涉及早期诱导JA合成和缓解蔗糖转化。
猕猴桃在商品成熟度(硬度45.9N;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3%)收获后立即运送到实验室,使用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表面消毒3min,随后用自来水冲洗1min并晾干。将两组果实浸泡在含有0.01%吐温20的0.5mmol L−1核黄素溶液中10min。风干后,一组暴露于LED蓝光10min(波长460nm,P为30W),命名为0.5 mmol L−1 riboflavin+LED blue 10 min;另一组未进行LED蓝光照射,命名为0.5 mmol L−1 riboflavin。另两组用含0.01%吐温20的无菌蒸馏水浸泡后,其中一组也用相同的LED蓝光处理,命名为LED blue 10 min,另一组用作对照。进行接种时,通过无菌针在猕猴桃赤道的对称部分创建伤口(3mm深,4mm宽),伤口部位风干后,接种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后,将果实在25 ℃下贮藏8天,并在收获日和每隔两天取样。将病变部位周围1.5cm边缘内的果肉组织冷冻并用液氮研磨成粉末,存于-80℃。具体分析项目如下:
(1) 病斑直径
(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硬度和失重率
(3) H2O2测定
(4) 丙二醛(MDA)含量
(5)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和能荷(EC)测定
(6) 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活性
(7) 茉莉酸含量
(8) 内源性核黄素测定
(9) 可溶性糖测定
(10) RNA提取、逆转录和定量实时(QRT)-PCR
1.核黄素光敏化作用降低猕猴桃采后灰霉病的严重程度
猕猴桃贮藏8天后,在接种部位周围出现明显腐烂(图1A-B)。外源性核黄素处理对灰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与LED蓝光照明的组合(photosensitization,光敏化处理)来增强这种作用。直到贮藏第4天观察到猕猴桃出现灰霉病变,之后扩大(图1B)。核黄素处理果实病斑直径低于对照,photosensitization处理后病斑直径的减少更为显著。有趣的是,LED单独处理对病斑直径没有显著影响。
接种4天后发生快速软化(图1C)。核黄素相关处理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硬度。在贮藏后期(第6天和第8天),photosensitization处理果实硬度显著高于仅用核黄素处理的果实,表明其维持性得到加强。关于失重率,仅在photosensitization处理中观察到其水平低于对照组(图1D),而LED处理的水果显示出更高的失重率水平,单独核黄素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关于SSC,其水平在增加6d后下降(图1E)。3种处理均加速了贮藏后期(第6和/或第8天)SSC的下降,其中LED处理的作用最为显著。核黄素单独处理及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SSC没有显著差异,直到贮藏第8天,与核黄素处理果实相比,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SSC减少。
图1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后猕猴桃灰霉病表现型及品质性状。
2.核黄素光敏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
所有组的猕猴桃在贮藏期间MDA水平增加(图2A)。3种处理均能降低MDA的积累,其中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果实在贮藏结束时MDA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和单独核黄素处理的果实减少了18.9%和28.5%。至于H2O2,其含量在整个实验期间增加(图2B)。不同处理对果实中H2O2含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hotosensitization处理果实相对于单独核黄素处理的果实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除了贮藏第2天和第8天,相比于单独核黄素处理分别增加16.7%和减少32.2%。
图2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猕猴桃在25℃贮藏8天的氧化应激情况。
3.核黄素光敏化作用不改变能量状态
所有果实中的ATP含量最初都有所增加,然后下降(图3A)。与对照相比,核黄素处理的果实在贮藏前4天有较高的ATP水平,然后差异消失。然而,在photosensitization处理果实中,ATP含量高于对照的时间较长(长达8天)。LED蓝光照射10min与对照组相比,AT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组的果实都表现出ADP含量的增加,在贮藏结束时下降(图3B)。与ATP类似,在接种后的前4天,核黄素处理的果实中观察到更高水平的ADP,而直到第6天才观察到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促进作用,但又在贮藏结束时急剧减少。AMP含量在贮藏期间显示出增加趋势(图3C)。LED处理在大部分贮藏期内对AMP的积累无显著影响,而单独核黄素和光敏化核黄素处理对AMP的积累有显著并不同的影响。对于核黄素处理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观察到较低水平的AMP,贮藏结束时减少20%。相反,光敏化核黄素处理在后期(4天后)增加AMP含量。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显著改变核黄素对AMP模式的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发现能荷普遍下降(图3D)。核黄素相关处理的果实在大部分贮藏期内的能荷水平均高于对照,而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果实与单独核黄素处理的果实相比,能荷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表明光敏化处理对核黄素提高能荷水平的影响很小。
图3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猕猴桃的能量状态。
4.核黄素光敏化作用维持电子传递
研究了与线粒体功能和电子传递相关的四种标记酶的活性。所有组的果实在H+-ATPase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图4A)。核黄素处理组在第2天达到峰值,早于其他组,其他组在第4天达到峰值。所有涉及LED蓝光处理的果实都表现出对H+-ATPase活性的促进作用。相反,单独核黄素处理显著降低H+-ATPase活性,表明核黄素光敏化后逆转了单独核黄素处理引起的H+-ATPase活性降低。在所有果实中观察到Ca2+-ATPase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图4B)。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高峰期(第2天)比其他组提前2d。所有经过处理的果实均表现出比对照组高的Ca2+-ATPase活性,其中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果实在第2天的Ca2+-ATPase活性比单独核黄素处理的果实显著提高了83.7%。所有组中的SDH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图4C),核黄素相关处理均呈现出比对照更高的水平,在贮藏期间平均增加40%。在第2天,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SDH活性比单独使用核黄素有2倍的增加,之后略有波动。在核黄素相关处理和对照中观察到CCO活性的增加,不同于LED蓝光照明果实的CCO活性在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图4D)。在整个实验期间photosensitization处理表现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不同于单独核黄素处理仅在第6天至第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光敏化作用增强的CCO活性强烈且持久。
图4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猕猴桃的电子传递相关标记酶的活性。
5.核黄素光敏化作用加速茉莉酸的生物合成和积累
研究了JA含量及其生物合成,以进一步了解增强抗性与JA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所有组的JA含量均增加,并在第4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图5A)。除贮藏结束外,核黄素相关处理在整个贮藏期间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与单独核黄素处理相比,核黄素光敏化处理在贮藏第2天到第4天的JA含量略有增加,这与内源性核黄素水平变化相对应,表明光敏化作用促进了JA的早期合成。
为了解释JA含量的变化,检测了J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所有处理早期都改善了基因转录本丰度的积累,并在贮藏结束时减少(图5B-E)。例如,与对照相比,在前六天用核黄素处理的果实中AcLOX3、AcOPR11和AcJAR1的转录水平较高(图5B、D和E),而AcAOS转录水平仅在第4天短暂增加,表明JA积累与AcLOX3、AcOPR11和AcJAR1的表达更密切相关。在最初的四天内,所有基因都因光敏化核黄素处理瞬时上调,比单独使用核黄素更早。此外,光敏化核黄素暂时改善了除AcLOX3外的基因上调。一般来说,光敏化核黄素加速基因的转录诱导,与JA含量的波动一致。
图5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猕猴桃的茉莉酸生物合成情况。
6.核黄素光敏化作用缓解早期蔗糖转化
除LED处理的果实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外,其他处理糖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核黄素相关处理通常在第一阶段表现出糖的增加,但在后期表现出糖的减少(图6)。例如,photosensitization处理的果糖含量在第4天比对照高50%,但在第6天较低(图6A)。相反,核黄素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时间内,核黄素相关处理的果实中葡萄糖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前6天,图6B和D)。然而,LED处理在整个实验期间呈现对葡萄糖的抑制作用,这可能解释了与单独核黄素处理相比,photosensitization处理出现葡萄糖和总糖水平较低的现象。关于蔗糖,核黄素相关处理在第2天的蔗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第4天,增加现象消失,之后观察到显著更低的水平(图6C)。相比于单独核黄素处理使蔗糖含量增加3倍,光敏化核黄素处理显示出更显著的增强,在第2天时相比于对照增加6倍。这些结果表明,核黄素损害了蔗糖的积累,但提高了葡萄糖的含量,而核黄素光敏化作用在早期(第2天和第4天)有效地促进了蔗糖和果糖的积累,以及整个阶段抑制葡萄糖积累;此外,光敏化作用加速了总糖和单糖峰值的出现(提前2天)(图6)。
图6 核黄素光敏化处理猕猴桃的糖含量。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证明了核黄素光敏化作用相比于单独的核黄素处理进一步增强了对猕猴桃采后灰霉病菌的抗性。其积极作用与减轻氧化应激、维持电子传递、促进JA生物合成和调节可溶性糖有关。葡萄糖和蔗糖在介导灰霉病抗性中的不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一发现将为核黄素在保护水果和蔬菜免受坏死性真菌病害方面的应用铺平道路。
本文图表均来自本文献
文献解读:彭雯
编辑:彭雯
校稿:赵沁雨
审核:马婷婷
《猕猴桃加》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猕猴桃加》”。
邀稿:【猕猴桃加】诚邀猕猴桃相关领域专家、业内人士及广大师生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与猕猴桃相关的科研、资讯等内容。(投稿请联系vx:kiwifruitplus)
交流沟通:欢迎所有关心和对祖国猕猴桃事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公众号给小编留言或者私戳(vx:kiwifruitplus)
转载合作:可以通过vx:kiwifruitplus或【猕猴桃加】邮箱(mihoutaojia517@163.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