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冬季小心低温烫伤

文摘   2025-01-02 17:16   辽宁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开始采取各种保暖措施,如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等。然而,在追求温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种不易察觉却危害不小的伤害——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一般为44-50℃)所引起的烫伤。这种烫伤由于温度不高,在早期并不引人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逐渐积累,皮肤受到的损害也会越来越严重。常见的低温烫伤包括热水袋烫伤、电热毯烫伤、暖宝宝烫伤和暖气烫伤等。

容易低温烫伤的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往往因感觉反应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低温烫伤症状

红斑

受伤部位最初可能出现轻微的红斑,颜色从淡红逐渐加深。

肿胀

随着炎症反应的发展,受伤区域可能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的肿胀。

疼痛或刺痛感

患者可能感到局部疼痛或针刺样的感觉,但程度通常较轻。

水泡形成

受伤部位最初可能出现轻微的红斑,颜色从淡红逐渐加深。

皮肤变色

随着时间推移,受伤区域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从红色变为紫色或棕色,这是由于血流减少和组织坏死所致。

感觉减退

严重的情况下,受伤部位的感觉会变得迟钝或完全丧失。

愈合缓慢

低温烫伤的创面愈合过程比普通烫伤要慢,有时还可能留下疤痕。



如何处理低温烫伤


立即脱离热源   

一旦发现皮肤出现低温烫伤症状,立即远离热源,避免进一步损伤。

冷却处理

发生小面积的烫伤后,先降温处理,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15-20分钟,以达到快速降温,同时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避免用冰块直接冷敷。

脱去衣物

轻轻脱掉烫伤部位的衣服,如果衣服和皮肤已经发生了粘连,不要强行脱掉,可用剪刀减去旁边的衣服。

创面保护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覆盖保护烫伤部位,防止外界细菌污染创面,出现水泡时不要弄破,也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油膏、消毒液等物品。

尽早送医

通过早期急救处理后尽快送医院进一步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控制温度和时间

避免使用过热的取暖设备,如暖宝宝贴、电热毯等,尽量缩短与热源接触的时间。

正确的使用方法

使用取暖设备时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使用电热毯睡觉时关闭电源,防止熟睡后长时间接触。

保护易伤部位

和易伤人群

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时可外盖毛巾或衣物以隔离皮肤,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及皮肤感觉功能下降或意识不清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小心使用取暖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

使用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过热或漏电等情况发生,使用热水袋时确保无漏液或破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官方公共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