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山楂、柿子、黑枣等美食大量上市的季节,同时也是“胃石症”的高发季。近日来,我院内科一病房收治了多位胃石症的患者,这几位患者入院前都曾进食柿子、山楂、柿饼等富含鞣酸物质的食物。美味虽好,但是过量摄入可能会引发危险。
胃石症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指的是食物残渣、植物纤维、鞣酸、药物等在胃内逐渐积聚,并与胃酸和胃黏液结合形成的石性团块。其形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胃石症的主要成因包括空腹食用过量的柿子、山楂、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以及胃肠道动力不足、消化功能不良等因素。
植物性胃石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当空腹食用富含鞣酸、果胶和纤维素的水果(如柿子、黑枣、山楂)时,胃酸会使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与果皮、果核等粘合,在胃内迅速形成结石。
药物性胃石
长期服用含钙、铋等无机化学药物,或某些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中药丸、钡剂等,可能导致药物成分在胃内结块形成胃石。
毛发性胃石
少见类型,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摄入大量毛发、兽皮等物质后,90%的患者为女性,特别是那些有咬食头发习惯的女性。
混合性胃石
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常见于年老、消化不良、胃瘫或胃部手术后调节功能不良的患者。
胃石的常见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同时,胃石会在胃里面移动,可引起胃壁机械摩擦、压迫损伤,导致胃粘膜糜烂、胃溃疡,甚至是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一旦胃石进入肠道里,很可能导致肠梗阻。
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胃石的大小、类型和病情轻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
轻度患者可尝试口服药物,如碳酸氢钠、纤维素酶等。
内镜取石
对于较大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胃石,需通过内镜进行取石。
手术治疗
若胃石过大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化学溶解
某些类型的胃石可尝试使用苏打水、可乐等进行化学溶解。
控制相关食物的摄入
避免空腹进食过多鞣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柿子、山楂、黑枣等,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
合理饮食搭配
避免单一过量摄入,建议多样化饮食;易引起胃石的水果不易与高蛋白食物同食。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及时就医
当一天内有进食大量柿子、黑枣或山楂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编审 | 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