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世界艾滋病日
2020年12月1日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病毒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无法有效抵抗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最终可能因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而死亡。
HIV感染的临床分期及症状
急性期
感染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病毒,传染性最强。大多数感染者无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持续1-3周后缓解。
无症状期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同样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免疫系统会收到严重损害。通常持续8-10年,部分感染者进展较快,可在1-2年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期
感染的最终阶段,病毒不断增加,造成免 疫功能严重缺陷,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一般半年至2年内死亡。
艾滋病可防可控
目前,人类尚无针对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和治愈性药物。由于艾滋病潜伏期很长,通常可达7~10年,但是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
艾滋病只有早诊断早发现,才可能尽早得到抗病毒治疗。尽早得到有效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体内的病毒载量,实现病毒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减少了,就会减轻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使人体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从而预防或避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有效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预防传播、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如何预防艾滋病?
安全性行为
性行为中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不共用针头
拒绝毒品
母婴阻断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怀孕、哺乳过程中
(1)服用抗病毒药物
(2)剖腹产
(3)避免母乳
避免不安全的血液暴露
美容、文身、理发、修脚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确保所用器械经过严格消青
不共用生活用品
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女性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注意外伤防护
如有外伤等引起的流血应妥善处理伤口
保护易感人群
对相关高危人群加强知识普及和预防
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使用阻断药
2小时内效果最佳;最好在24小时内服用;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可能性大幅降低。
如果检测诊断感染了艾滋病,也不必灰心丧气,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听从医嘱坚持规范服药,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和长度都接近正常人。
编审 |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