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年薪招清华北大的当中学老师,真的比那些教了十几年书的老教师强吗?

教育   2025-01-03 22:44   北京  

文/体制老司机

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

名校生当中学老师已经不稀奇了,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知名中学很多要的都是清北等名校毕业生,而且是只要本科就是清北名校的。

甚至于浙江嵊泗、鄂尔多斯、神木这些地区虽然不是特别发达,但给的钱多,同样吸引了很多清北名校生。

比如此前鄂尔多斯中学就开出年薪六十万招清北毕业生。

面试思维和观点:这一部分主要是发现问题。分析一个现象,首先要把这个现象阐述得更加清楚和具体,比如找一些类似的事实,这样便于总结归纳出共性特征。这也意味着,分析单个现象没有太大意义,必须分析普遍性的现象才有价值。

当然,除了学校想要,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很多名校毕业生愿意去。

现在就业太卷了,压力太大,别说普通学校了,很多名校生毕业了同样不是很好找工作,就算是清北的,也和一群人开始抢夺编制了。

这种情况十来年前是很少见的。

那时候,清北的学生还是倾向于去市场上发财,去外企,去大厂,去金融企业,去知名企业,愿意进体制的还是极少数。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混得比较差的才会去考公务员,而且最差的一个都是去了省厅。

现在很多清北的毕业生已经争考街道公务员了。

前段时间北京朝阳区一个街道就有北大的博士生被录用。

除了大环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人的观念变了

以前很多人还是追求出人头地,要有社会地位,要创造历史,要功成名就。但这些年,很多人的观念转变为追求过好生活,不会太在意社会评价,而是更在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了。

比如说当中学老师,发展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也就是提职称,也很难谈得上功成名就。

这些博士生硕士生其实也会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说去一些科研机构等等,听起来更好听,也更有发展空间。

之所以选择当老师,一方面这些学校给的待遇都很高,可以满足当下很多人享受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当老师相对比较单纯,没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比较适合很多人流行的i人性格选择。

当老师或许不那么成功,但可以很舒服。

面试思维与观点:以上部分主要是分析“清华北大博士生当老师”的产生的原因。经济背景是经济不好,就业环境变差,内卷加剧;文化背景是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析问题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了,清北的学生或许优秀,但未必真的适合教书。

就像我在大学的时候,授课的老师水平都很高,基本上都是世界名校毕业的,学术水平自不必多说,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教学水平,是比较低的。

能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以非常易于理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的精髓,这是非常考验水平的。

需要这个老师有研究学生思维和心理的能力,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有强大的表达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共情能力知道学生学习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要对教书这件事情,真正有热情。

此前在大学上课的时候,那些教授副教授们,很多上课用的PPT还是十几年前的,上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各种扯淡吹牛,看得出来,他们对于教学这种事情,没什么研究,也没兴趣。

在大学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大,因为大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真的就是一个点拨和引导。

但中学是有很大的升学压力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老师深入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一点点都教会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的。

这更为重要的,是经验。

所以,招聘名校,乃至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或许更多是噱头罢了,是为了撑门面而已。

面试思维与观点: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这个现象的结果,是因果分析重对“果”的分析。高薪吸引清华北大的学生,未必真的能有想象中的教学效果。但确实能给学校撑撑门面。
至于说解决问题的部分,也就是提对策,只要分析问题到位了,提对策就是比较简单的了。这就是认知优于、先于对策。

PS:建立这个公众号的初心,是为了帮助大家提升面试能力考公的,也就是帮助大家学习如何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后来似乎这个初心慢慢变了,写得越来越杂乱了。但不管我写的是时事、感情、职场,还是其他任何领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以及一些基本的观点,都是一样的。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学习面试的思方法,只盯着面试题和面试的参考答案,不把分析和思考面试题,和分析和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甚至把面试和工作、生活统一起来,那他永远也学不好面试,最终也只是会背一些好听的句子和一些模板罢了。

只有从工作、生活这个更大的格局上去学面试,才能学到面试,学到工作和生活的真谛,以及智慧。

如何深入地分析和思考面试题,以及更多面试思维和观点,可参考老司机的面试参考资料。
憋了小半年,老司机新出了一套公考面试资料
面试:如何看待基层公务员“5+2”“白加黑”?
(THE END)


公务员说公考
公考需要思考,而人生更加需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