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制老司机
最近国考和很多省的笔试已经结束了,很多人开始准备面试,但大部分对于面试备考,都找不准方向和方法,存在一些致命的误区,不但浪费钱,浪费时间,关键是浪费上岸机会。
我此前带过很多学生了,给很多人也提供过面试的资讯,发现很多人在公考备考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学生考试思维。
01 笔试过了再准备面试
千万不要等到笔试过了再准备面试!
千万不要等到笔试过了再准备面试!
千万不要等到笔试过了再准备面试!
很多人抱佛脚到何种程度?三天后就要面试,才开始准备买书,看课。
笔试准备一年,面试准备一周。笔试倒是好不容易过了,但面试砸了。那你的笔试再好又有个屁用啊。
重笔试而轻面试,这是很多人极其致命的问题。
当然了,很多人是觉得笔试没过,准备面试纯属做无用功,更没有必要提前花钱去报班。确实,大部分培训班都是突击性的,所以临场突击,能够有一个好的状态。
但是,能突击的是形式,而不是能力。要提升面试能力,看到面试题会分析思考,能讲出内容来,这不是一周两周,甚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必须要提前准备。
并且提前准备面试也不是无用功,因为你如果想要进体制,面试这一关,是你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
当然了,提前准备面试,并不是说要花钱去报班,而是说要找准方向,自己平时拿出一点时间来,分析和思考几道面试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练一两道题。
面试准备半年的人,和准备一个星期的人,命运自然是不同的。
02 笔试分数排名靠后就没戏了,逆袭太难,基本上是陪考了
这种想法似乎有事实依据,甚至一些培训班还搞专场,就是只招第一名,这样可以提升通过率。
但问题出在哪里?根本就在于打分的平均化。
很多考官在面试时,其实根本没心思听你说什么,因为他们听了10个人,9个人都是瞎扯,自然对你的内容没有什么太大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倾向于打平均分。
只要你说话还算可以,形象还凑合,口齿清楚,说的内容大差不差,就给你一个平均分完事。因为这样最省事。
这也拜各大机构的工厂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培训所赐。大家都一个样,都大差不差,不就都是平均分么?
当然,并不是考官不关心内容,而是确实很少有考生,能够讲出好的内容来,能够在内容上,观点上吸引考官,让考官眼前一亮,给你一个高分。
所以,对于排名靠后,需要逆袭的人来说,走标准化、工厂化的培训,充其量也就是个平均分上下,逆袭自然是很难了。
所以,必须得在内容上做文章,想问题能够更深入,提出的观点更新颖,论证更加有力,结合事实更加充分,表达能够更加有层次有逻辑,才能打动考官,让他们愿意好好听你说一说,这样才能逆袭。
03 报个保过班,不过还能退钱,稳赚不赔
其实我并不反对报班。
大部分培训班并不会在思维层次和内容上给大家提供什么太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去上了培训班,依然不太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只能机械地仿照模板和路数来讲,非常生硬。
但是,培训班还是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练习场所,让大家多张嘴,多说,能够克服自己说话的问题,也能在外在形象、礼仪等细枝末节上帮自己完善。
至少也能让小白熟悉一下面试。
但是,如果要满足以上要求,报个普通的,花个两三千块钱,随便报个两三天的集训班即可。
至于报保过班,确实是收智商税的。
保过班上的内容,其实和其他普通班没什么区别。
假如说,你成功上岸了,你从培训班学到了3000块钱的东西,但你交了30000万块,亏了27000,你高兴个啥?
假如说,你没有上岸,退你27000,收你3000,但你损失了一次上岸的机会,你又庆幸个啥?
上培训班,是为了能力得到提升,不是为了买保险。
如果你学到了等价的知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即便没上岸,那就是值得的。反之,你可能学得一塌糊涂,只是运气好上岸了,交再少的学费,也是亏本的。
04 跟着老师学就行,啥也不用管
这是一种弱者的学习态度。
其实同时上一个培训班,听一个老师说一样的东西,练一样的题,为什么有的人就学得很好,有的人学得很烂?
这和同一个班级里,一些人考北大清华,一些人连二本都考不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主要差别在于,那些优秀的人,不是完全遵从老师的安排,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有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说,一道面试题,需要结合实际谈,很多人就只会背那种培训班给出的例子,但会思考的人,往往会结合自己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感触比较深刻的来谈,也就会谈得很深入,很透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在培训班给你上课的那些老师,他们自己都考不上公务员,如果你100%地重复他的东西,你觉得你能考得上吗?
高中那些老师,如果真的上场去参加高考,有几个能考得上清华北大,单科成绩都考得过清华北大学生的?
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让自己与别人更胜一筹。
05 每个省的面试,都有针对性,要上就上有针对性的面试班
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一点没错。
但是,不管是哪个省的面试,高手不用搞什么针对性,不管去哪个省,不管是无领导、结构化小组,面谈,都能秒杀弱鸡。
原因在于,所谓的特点,都是外在形式,而最根本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变。
比如说,江苏省考前几年都喜欢考寓言和哲理,大家都拼了命地学哲理寓言类的题。但今年,突然间变了形式,完全不考了,那些学了哲理寓言的人,看到题都傻了。
再比如说,从结构化到无领导,很多人觉得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式。
所以,很多考生咨询我,上来就问,老司机,有没有针对XX省的课程?
考上海的,整个上海班;报浙江的,学个浙江班;参加河南事业单位统考,专门学个河南事业单位专项班。
累不累啊。
不过,这让很多培训机构大大地敲了一笔。不管是书,还是课程,还是线下培训班,可以“针对性”地细化到某个地市,全部算下来的话,恐怕有几千个有针对性的班。
如果不从本质出发,而是注重表明的形式,那只要换一个地方,出题人创新一点出新题,或者是临时从结构化面试换到无领导小组讨论,你之前所有的“针对性”训练,反而成了你的“上吊绳”。
06 报班就要报大牌
在消费领域,每个消费者其实都是信息不对称中弱势的一方,你不知道公考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被别人洗脑。
必须得说,每一个培训机构,培训人,都是在给大家“洗脑”,让大家接受他们的理念。
那么,如何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呢?
答案是不能。
如果考生都能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了,那机构就没有饭吃了。
所以,对于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培训人,识别的方法,是用常识,动脑子,基于基本逻辑去判断,而不是只看牌子,听忽悠。
一个机构给你提供一个参考答案,那你想想,你作为一个考官,你会喜欢这个答案吗?
如果你作为一个考官,你也觉得这个答案很好,那就是好。
但是如果你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是不会喜欢这种答案的,那你为什么会觉得考官会喜欢呢?
都是人,正常人,所以要善于用基本的规律和人的基本思维逻辑,去判断对错。
如果一个培训人,他的培训理念,能够说服你,让你心服口服,那大概率上,就能让考官心服口服。
选择跟谁学习,选择哪个机构,其实并不难,不要听他们吹嘘自己把谁谁谁带上岸了,通过率什么,品牌什么的,那些都是可以做出来、吹出来的。
你只要听听他们是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能不能根据你的情况,修正你的问题,他的老师能不能给你一个让你觉得很好的思路和答案。
如果他们的思路和答案,连你都无法说服,又如何说服面试考官呢?
想要了解公考的正确方向和本质,提升自身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搞定公考申论写作和面试的思维方法、表达逻辑、答题框架,可参考老司机最新修订的公考面试真题解析资料。此次修订,老司机对每一道题的审题、思考框架、每一个答题点的思维方法、论述表达的逻辑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注解说明。
“五十讲”这个课程注重启发性,对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在面试时迅速提出自己的观点很有帮助。缺点是不够系统,适合基础较好,自己有独立思考的同学,以及笔试分数落后较多必须有真货逆袭、报考厅局级、部委这种对能力要求很高的高层次单位同学。
老司机面试理论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