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看起来很不对劲,忍耐期来了,这个信号一定要懂

财富   2024-12-20 21:37   北京  

点击关注“远见研究局”,再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今天说一个关于“忍耐的信号”的话题。最近新华社的一篇评述文章引发热议。
标题是《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回答之一》。文章说,“经过努力,(经济增长)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市场的注意。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晰:一是在表明态度;二是在进行预期管理。
今年,高层对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表述,出现了一次非常微妙的变化。上半年是“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但在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变成了“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
一词之差,内涵大不同。说白了,就是目标变了,高层意思是万一实现不了5%,大家也别惊讶。
这表明的是什么态度呢?新华社的文章给了一个解释逻辑——
“如果我们不破除“速度崇拜”,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
“相比于速度,评判经济好不好,我们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就是说,高层的意思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不要仅盯着速度、盯着5%这个数字。
这个节点,发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有强烈的预期管理的意味。
到年底之前,这段时间是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期,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阶段,明年的1月20日还是全球地缘政治周期的正式切换时间。
今年的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了5.3%、4.7%、4.6%,那么按照全年5%的目标来算,最后一个季度必须实现5.4%的增长。
中央评估完之后,认为如果为完成这个目标而不遗余力,那么现在为了拉速度所做的盲目投入,未来都将是要还的“冒进债”。
所以,要把预期降一降,不能为了追求速度导致动作变形,跟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背道而驰。而且,做好预期管理,也是为了明年经济定调。
还是回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
从投资的角度说,传统大基建投资是短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速最好的手段。但除了水利工程外,其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低,而且很多项目伴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
与把钱投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相比,传统大基建投资的“经济账”非常不划算。但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应用、扩张,是需要时间的,急也没用。
再来看出口。随着明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重返白宫,国际环境会更趋复杂,外贸出口的形势会更加严峻。最近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已经提前动手布局,中美科技战的火药味也空前浓烈。
在这种情况下,对出口的增长还有过快、过高的要求,就毫无意义。因为一方面不是我们所能主导的;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让自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
最后说一下消费。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把“提振消费”放到了明年首要的位置。
无论是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还是财政政策的“提高赤字率”,都是为了提振消费、构建经济内循环所作的布局。
说白了,政府试图去创造需求,让企业去做,让企业赚到钱。
这个过程同样急不来,现在上面也知道,没法靠传统大基建简单粗暴地拉动经济见效那么快。更何况之前模式带来的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问题,现在依然是需要花费长时间去解决的棘手问题。
新华社这篇述评文章里还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话都说到这里了,对我们的影响就是,大家都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心里有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就是一个“稳”字,而且未来两个多月一直到全国“两会”,这段时间,将是一个政策空窗期,或许也将是一个忍耐期,不管对投资对股市,都是如此。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 往期文章 」


马化腾、马云、杨元庆集中高规格亮相,背后什么信号?

大局面看起来不太对劲,有些话不能讲太明白

要涨价了!央行明确提出“推动物价”,影响太大

央行开口支持、支持、支持,背后是宽松、宽松、宽松

打击太大了,中国企业出海风险陡然增加

远见研究局
用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最新文章